让陕西文物进一步“活”起来

2018-05-21 10:09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西部大开发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遗址陕西

文 /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有关要求,陕西省决咨委组成课题组就“让我省文物进一步活起来”开展了专题研究,形成了报告。

现状分析 陕西文物初步“活”起来了

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的陕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着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49058处,省级文保单位8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全省有各类博物馆280座,馆藏文物7748750件,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是陕西特点。近年来,陕西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成绩一,努力创新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近年来,陕西省不断创新大遗址保护模式,形成了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阳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以延平门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市民公园模式”;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以汉杜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退耕还林模式”等五种不同类型的大遗址保护实践模式,突破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难题,使现有的大遗址进一步活起来。

大明宫遗址公园

成绩二,加大保护修复重点文物,奠定使其活起来的基础。神木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在国际上声名远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是陕西文物保护的示范项目之一,充分体现出陕西在文物本体保护方面,应用新科技解决砂土遗址保护等世界性保护难题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迄今为止,国家文物局已在陕西设立了“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科技部在陕西设立了“科技部文物保护国际合作基地”。陕西与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先后完成科研项目和科技保护项目183项,其中20项获得国家专利或省级以上奖励。

成绩三,构建起完善的展示文物的博物馆体系。截至2017年底,陕西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280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9家,处在全国前列,并率先建成了数字博物馆。陕西在全国率先编制《陕西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创造性编制了《陕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1046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全省文物保护单位防雷设施建设规划》,构建起完善的文物保护规划体系。

成绩四,进一步把文物资源注入景区建设。在陕西省政府确定的30个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工作中,文物利用项目占到16个,文物系统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景区建设,文物保护利用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快步前行。最为典型的是在省文物局指导的汉阴县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该馆以文物保护利用为引领,以生态环境改善为支撑,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线,以带动村民致富为目的,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以文物扶贫带动农业文化遗产富集区域快速发展的“凤堰经验”。这一独特的农事景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被评选为最受摄影家喜欢的旅游区,还被特别推荐为2015神奇大西北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一。

成绩五,不断拓展文物展览的对外交流。为了拓展文物进一步活起来的空间,陕西文物系统每年举办的各种文物展览600余个,出省举办的展览和引进外省的展览均为40多个,出国出境举办文物展览4—6个,长期名列全国各省区之首。尤其是出国举办的秦始皇兵马俑展和汉唐文明等展览配合服务了国家外交大局,为增进世界对我国的进一步了解作出了贡献。

存在问题 四个瓶颈亟待突破

问题一,文博展示平台建设滞后。最为突出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不足,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率先建立的全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为全国中央、我省共建博物馆中的排头兵。博物馆免费参观以来,经常每个展厅都人满为患,尽快扩建成了当务之急。从全省看博物馆建设发展也存在不平衡问题,文物资源丰富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均无市级历史博物馆(综合馆),需要尽早规划建设。

问题二,文物资源活化形态有局限。陕西文物活起来方式仍显单一,文物展示对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全息投影、3D打印等创新技术运用还较少,展示形式吸引力还不强,仍需要不断创新观念、技术和模式,让文物全方位立体化地“活”起来。不少基层文博馆所还是采取传统的文物展陈方式,缺乏与大众的互动要素。另外,以文艺形式表现我省历史文化,如史诗歌剧《张骞》、大型歌舞剧《仿唐乐舞》、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等受欢迎的演艺活动还不多。

问题三,文化产品设计创意滞后产业不大。目前陕西文物相关产品创意设计总体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单位的文创产品仍是简单复制或仿制,依托陕西文物文化元素研发的实用性产品还远远不够。文博创意产业及配套服务产业仍比较薄弱,科技、旅游、金融、实业还未形成良好的融合发展生态圈,文创产业亟待培养发展。

问题四,民间力量参与促进文物活起来还很不够。在省、市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全国非国有博物馆中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一座收集保存大量民居和众多民间文物的大型博物院,是依靠民间资本和力量保护传统文化的典范。秦砖汉瓦、陕西唐三彩等非国有博物馆也独具特色,支持鼓励这些民间力量和社团保护文物并开展文物活化创意活动,仍有巨大潜力可挖,另外,如何进一步动员更多的民间力量投入促进文物活起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五项建议 让陕西文物更“活”起来

第一,把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我省文物活起来的重要平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区位合理,可借鉴南京博物院的改扩建经验,在附近扩建,使该馆收藏的精华文物能够充分展示,满足社会各界观众的需求。扩建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应改名为陕西历史博物院,下设若干个馆。榆林和延安两市应学习借鉴安康市博物馆建设的经验(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市级博物馆,已成为全市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已获全国十大精品展),将历史博物馆(综合馆)建设项目纳入计划并尽快加以实施。

第二,利用高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创新文物活化手段。陕西省应充分借力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支持,在古DNA分子考古、古旧字画修复、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壁画保护、遗址规划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合力解决在文物科技保护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陕西文物科技保护的整体实力。同时运用VR、AR、全息投影、3D打印等创新技术,加强文物活化开发应用,增强展示形式的吸引力。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文物展示形式和手段,实施我省文化遗产共享计划,采用全媒体方式,加大我省重点文物的推广力度。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策划,让文物以生动有趣的全新面貌参与到大众社会生活当中。

第三,推动文物+产业成为文物活起来的实体基础。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以及娱乐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从陕西省的现实角度出发,应大力推动“文物+科技+教育”融合,促进对文化自信的教育,推动文物与文化事业、文物与现代科技、社会教育的高度融合。一方面要增强文物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之间的联动互促,大力推动现代科技在文物遗产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用技术活化历史”既要呈现我省文物在历史中的原貌,又要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与价值评判标准。另一方面要通过网络报刊、动漫游戏、影视娱乐、文博印刷出版、科普书籍、电子教材等多种形式增强对中、小学的教育,用文物“活化”把文化自信融入素质教育之中。

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

陕西历史博物馆

第四,充分发挥非国有博物馆的作用。应设立非国有博物馆专项奖励基金,对非国有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作出的贡献予以奖励。对非国有博物馆在建设用地、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同时还应充分发挥非国有博物馆在技术、人才、渠道、资金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其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创新成果为支撑,依托文物信息资源,开展互联网+文物教育、文物文创、文物素材再造、文物动漫游戏、文物旅游,以及渠道拓展与聚合等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和普遍示范效应的优秀产品与服务,激发民间力量在文物活化创新中的活力。

第五,创新规划,强化文物活化科学连续性。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壮大旅游业中的支撑作用,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线路,设计生产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增加地方收入,扩大居民就业。建议实行文物保护的分类管理、精准管理,针对城市、乡村、荒野等不同地域,以考古勘探等工作为基础,合理划定古遗址的保护区划。对传统村落中的文物建筑分别实行整体保护、外貌保护、局部保护,实现文物保护与延续使用功能、改善居住条件相统一。在遗产保护活化过程中,要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编制文化遗产规划,以传承文明为责任把握文物的合理适度利用,以创作经典为目标彰显地域特色,秉持以人为本的精神用心提升规划的文化内涵。同时,我省文化、旅游、广电等部门也应善用我省文物资源中的历史文化元素,推出更多更好的演艺节目。

课题组顾问:邓 理

课题组组长:刘云辉 秦天行

课题组成员:赵丛仓 占绍文李骊明 张小刚孙林霞 王 丹王晓飞 吴思谊王 敏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遗址陕西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