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四多”抒写“幼儿成长足迹”

2018-05-22 07:00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王美娟
早期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意作品趣事足迹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王美娟

“幼儿成长足迹”是幼儿在园学习与生活成长历程的摘要记录和记载,是家园间互通幼儿发展状况的有益媒介。但如何减耗增效、优质高效地真正留下幼儿珍贵和有价值的“成长印迹”,既确保幼儿未来乐意时常追踪和追忆自己有趣的童年故事和轶事,又增进家园共育更加融通……教师巧用“编辑策略”有效抒写“幼儿成长足迹”,成为我们探讨和分享其意义所在。

一、“多样化”方式,传递在园生活的多彩

幼儿在园生活丰富多彩、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因而“幼儿成长足迹”呈现方式自然也应多样化:可以有图文并茂的幼儿探究活动的点滴摘录;有平面或立体的幼儿美术创意作品;有教师抓拍幼儿“投入游戏”“专注活动”“为自我或集体服务”等场景时的实录照片;还可以有“亲子活动”家长感悟等的文字描述……

运用此呈现方式应注意:一是避免单一选用照片式。因大量的照片成本较高,即便用照片,也主张在一张5吋或6吋照片上最好编辑成几幅小画面,力保经济又丰满、生动又有趣。二是预防单页纸上堆砌多幅作品,缺乏美感和层次。三是防止在栏目版式外过多装饰、画蛇添足、画面布局欠和谐。

二、“多元化”内容,传情智慧成长的幸福

幼儿一日活动涉及方方面面,这些内容间接“传真”着幼儿发展水平现状,承载着家长了解孩子、衡量教师客观评价孩子的标尺,故不应仅仅简简单单地再现幼儿在园学习与生活,还应集聚幼儿全貌,适度传播其成长智慧。

1.“探究活动”力求展现共性中的个性

无论展现以“主题”为支撑还是以某一领域为核心的探究学习活动内容,都需关注效率和价值,力求简便易行、事半功倍。当关注幼儿共性的探究轨迹时,尽最大努力兼顾每位幼儿探究历程中个性痕迹的充分体现,切忌“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例如:“逛逛老门东”,此主题具有典型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也贴近幼儿生活。抒写时可将主题背景说明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再附上幼儿“调查表”、“我与老门东留个影”照片、相关问题和话题、有情趣的行为……对应、统整在他们各自的成长足迹上,既是幼儿主题探究成果,也是有趣的成长片段。

2.“创意作品”强化尽显多元中的发展

选取和展示作品时尽可能多元、立体并最大限度尽显每位幼儿的兴趣、创意、所长。如:为避免单调,展示幼儿美术创意作品可多种材料、手段和体裁。仅仅绘画便可分别选择油画棒涂染、水粉、水墨(小班可棉签、手指点)、扎染、线描等形式;展示剪纸作品时,有平面有立体,既让反馈内容得以丰富和延展,又自然流露多元化与舒适感。

3.“日常活动”突出显现成长中的能力

多多寻觅并记录幼儿不同年龄段日常生活中能力发展的不同侧重点,可让家长和幼儿时刻体验智慧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例如:就新入园小班幼儿,第一个月是入园适应方面家长关注的核心和焦点,不妨将家长最关切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状况、与同伴共同游戏等情景用照片实拍实录于“幼儿成长足迹”,让家长看后安心、放心并及时回馈和认可教师的关爱和努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不妨增多“学做小学生”等幼小衔接内容,放大幼儿在园愉快成长中能力发展的踪迹、亮点和生长点,为品味“童年”成长留下幸福浓墨的足迹。

多元化内容展现时:其一,注意单页尽量体现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同一类内容。其二,建议“幼儿成长足迹”最好一个年龄段一本。若每学期一本,势必造成孩子至少有6本,一是不方便保存,二是上下两学期关注内容是否有重复或交叉往往难以自知。其三,主张学期开学时教师进行每月基本规划,防止缺乏计划性而东一榔头西一棒。如:学期第一个月追踪记录幼儿开学以来的趣事;第二个月截取主题活动片段;第三个月呈上幼儿创意作品(从开学至今筛选出来);第四个月聚焦大活动或亲子活动的局部经典等。再者,学会见缝插针,按时按月随时跟进,及时完成。否则,时间匆忙既无法保证质量,也不便于家长准时反馈,更不便于教师随机调整。此外,可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时间段,充分信任和发挥幼儿自主创造性,让他们参与自己成长档案的素材选择、布局设计与制作,既增强其审美情趣又获得自我成就的满足。

三、“多角度”趣事,传神精彩瞬间的惊喜

捕捉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趣事和轶事并适时再现于“幼儿成长足迹”是孩子的回望,家长的渴望,也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寻找、发现并捕捉发生在每位幼儿身上不同又有趣的思维或行为瞬间(可随身备“迷你记录本”),艺术化“复制”。既增添一抹精彩传神的瞬间掠影,也通过教师对幼儿这些趣事轶事的定位描述及“定制化”精准描绘,让家长能够还原出孩子的真实情境,形成动态“视频”。如:“最爱夫子庙”活动,幼儿的问题可谓千奇百怪、妙趣横生——甲:酒酿元宵里真的有酒吗?乙:夫子庙糖画图案很多很奇妙,当老艺人将软软的糖稀浇好图案后为什么过一会就变成甜甜脆脆的了?丙:在江南贡院,古代人考试为什么要一个人被关进小房间里,那该多孤单多害怕啊……这些叙事使家长真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孩子倾情奉献的关注和厚爱、赏识和期许,并转化为对教师工作全方位的信任和支持。

关于幼儿趣事最好是多角度的传神记录,让家长和孩子翻阅时每每都能有滋有味地回忆和回味。如:幼儿投入活动时非常有趣的语言、姿态或行为;与同伴共同游戏时矛盾化解的简短记叙;特殊的轶事和“故事”片段等。与此同时尽量避免做无用功白白耗费时间,更避免把记录责任推给家长。学会筛选“幼儿有趣和有价值的成长片段”应成为我们亲历和享受幼儿成长历程,倾心抒写“幼儿成长足迹”的动力和源泉。

四、“多维度”内涵,传输“科学育儿”的魅力

“幼儿成长足迹”记录着幼儿在园三年乃至四年成长的印迹,也倾注着教师对幼儿观察了解程度及专业能力水平,成为隐含幼儿园课程特色、反思和调整工作满意度的纽带。因此,要足够重视“幼儿成长足迹”的抒写,并使每月传递内容均让家长体会到教师的教育意图和内涵。例如:“我是小小升旗手”,教师可蕴含爱国主义思想渗透,赋予孩子口吻向家长传达:“幼儿园每周一升旗活动,我做升旗手。当国旗升起时,神圣又自豪,亲爱的爸爸妈妈:你知道什么时候会升我们国家的国旗吗?”这种问答式互动既悄然浸润了“教育性”,又增进了家长与幼儿的经验共享,还颇添了交流延伸感。再如“亲子抗挫运动会”,若将“你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了捉尾巴、翻山越岭的游戏,真开心”等项目玩法描述微调为“爸爸妈妈好像回归到童年,我也在XXX运动项目中挑战了自己一把”,是不是诠释得更有内涵意蕴呢?

总之,“幼儿成长足迹”已然成为家园互通共融有效载体之一,且普遍得到师、幼、家长合作认同,教师们就不能小觑其独特价值与长远影响。期待教师:在运用“四多”策略基础上再充分挖掘更多更有益的抒写策略;更期待——让诗意、审美、教育智慧和人文智慧处处渗透和自然流淌进“幼儿成长足迹”的画面和字里行间。

猜你喜欢
创意作品趣事足迹
这片天空属于你
成长足迹
红色足迹
秋水长天(创意作品)
足迹
为提高创新思维开展的焊接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街头趣事还真多
大学生创意作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行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