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教育”:全区教育人的“教育梦”

2018-05-22 11:01李敏曾夏
中国德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新区育人德育

李敏 曾夏

:田局长,您好,很高兴采访您。据了解,郑州高新区近些年提出要办“高新教育”。请问,“高新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田鸿鹏:郑州高新区提出要办“高新教育”,概括地说,就是要打造具有郑州高新区区域特质和特色的“高品质创新型教育”。“高品质”主要是指教育理念上要有高度、格局上要有高位、资源成果要有高品、实践样式必须高尚;“创新型”主要是指要把创新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主要内驱力,通过创新推动教育内涵深度全面发展。简单通俗地讲,我们把要办“好教育”归结为:“把学校建得美美的,把资金供得足足的,把名师招得多多的,把孩子教得好好的。”成就每个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让每所学校都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教育得到优质、均衡、公平发展,这是我们全区教育人的“教育梦”。

:郑州高新区是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贵区的“高新教育”这一总体目标的提出想必与之相关。请问,“高新教育”提出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田鸿鹏:郑州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先后5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9年,进入首批四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2016年,河南省以郑州高新区为重要依托,成功获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高新区也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片区的核心区和河南省第四个国家战略的主承载区。可以说,高品质和创新型也是郑州高新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内在特质和内在驱动力。教育,作为区域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其发展目标、发展样态和发展方式也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区域的特质和烙印,这也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区对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只有这样,教育在区域内的社会功能才能不断彰显,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才能日益凸显。这也是我们确立“高新教育”目标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这一目标确实发挥了很好的激励、导向作用,可以说,目前的高新区教育已然成为郑州高新区的一张亮丽明片。

:教育就是一项培养人的工作。贵区想在“高新教育”的总体目标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来培养?

田鸿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大命题、核心问题,但也是常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党的教育方针对此有明确的界定和论述,我区“高新教育”目标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当然也是对教育方针具体的、深度的落实。

概括地说,我们期望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重点解决“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把每一名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来培养?具体讲,一是德育为首。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德育的途径、方法有很多,比如,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评价等都是育人的手段,效果也不一样。我觉得,德育不只是喊出来的,也不是仅靠课堂上教出来的,德育根本上要靠“做”,要实践,要在身体力行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形成。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唤起主体意识、形成思想内化的德育。我们期望通过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二是能力并重。培养、提升、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我们一贯的追求,除了依托国家课程外,我区每所学校都结合实际,开发开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除此之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对实践时间和实践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实践有名称、有目标、有内容、有方法和有评价,涵盖了参与体验类实践、参观类实践、研学行走类实践、志愿服务类实践等多种内容和形式,以期培养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會,承载未来。三是追求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主流精神,也是新时代和学生家长对我们教育的要求和呼唤。在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品德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科学精神,学会承担责任等,当然是我们不能回避而必须重视的重大课题。

:理念贵在落地。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新教育”是如何推进的呢?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示?

田鸿鹏:我们经过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为促进“高新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各学校在教体局统一的发展蓝图下,以“新时代,育新人”为具体奋斗目标,紧扣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评价育人七个层面,着力实施打造“高新教育”。可以说,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良好局面已基本形成。

这七个层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推进“高新教育”车轮滚滚向前。综合性的课程让学校文化丰富多彩,学校文化的建设使得师生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并且带来了家庭和社区的和谐;我们全区层面、学校层面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以不同形式的融合并进,让学生从活动中汲取人生智慧、发展团结精神、激扬拼搏人生;所有的校内学习都要回归实践,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学习了就要时常进行实践,高新区培养的学子都不是只会闷头读书的,更重要的是学会抬头看路,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将所学习的文化课知识运用于实践,所以我们的孩子动手能力都非常强。到我们各个学校的创客空间看一看,孩子们的作品精美漂亮,可以说都是艺术品。孩子们天天浸润在艺术殿堂,精神是愉悦的,真正达到了我们所说的“博学、博识、博雅”。当然,我们在管理上、协同上、评价上也有一定的特色,大家可以深入到我们的每一所学校参观,具体看一看师生们的风貌,定会感同身受。

:您前面提到,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需以德育为首。请问,贵区的德育课程有什么亮点和特色吗?

田鸿鹏:课程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只有通过科学化、系列化、层次化、特色化的课程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工作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围绕课程育人,我们从一体化德育建设入手,在分学段、科学整合各中小学特色的基础上,由局里牵头,融合区内高校资源、科研科技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维度出发,以习惯养成、行为矫正、文化素养、科技素养、健康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七个方面为前提,形成了全区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由国家课程、区域课程、校本课程三大课程主系统引领下的实践活动类课程、个性特长类发展课程、节日庆典类文化课程、心理健康类引导课程、科技素养类先期课程、民族文化类国学课程、国际视野类异域文化课程等七个类别的区域性课程育人体系。科学化、系列化、层次化、特色化的课程,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拓展空间,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提供舞台,为学生的潜能发挥创造机会,为学生的梦想实现增羽添翼。

我区各个学校都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规模大一点的学校,比如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的航模课程、郑州中学附属小学石楠路校区的中华响扇课程、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的生长型课程自不用说,就说我们较为偏远的一所待拆迁小学——南流小学,并没有因为要拆迁就停滞不前。这所学校利用学校闲置空地,积极开发的田园课程,将我们可爱的孩子带到了田园风光中,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欢笑中进步,他们把一串串欢声笑语留在了多姿多彩的农场中,一个个成长的音符跳动在孩子们的心田。南流小学还将田园课程与其他各个学科进行了创造性地融合。晨诵课和语文课上,老师领着学生欣赏田园诗歌,阅读优美散文;数学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到田里测量土地面积,所学知识直接在生活中得到了实践。孩子们开心极了,这样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新教育”的实施,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田鸿鹏: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奠基者。“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自从我到教体局工作以来,教师队伍建设也一直是我心中考虑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区中小学教师有2,000多人,长期以来,他们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为我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新时代科技、经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上教师个人认知等原因,有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们提出办“高新教育”的要求。能否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成为我区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至于对教师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好老师已经提出过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们没有提新的要求,如果说“高新教育”目标下我们对教师有什么新的要求,那就是我们对总书记所提的好教师标准的不懈追求和深度落实。

在理想信念方面,我们结合党建工作,经常开展这方面的教育,让全区广大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用三尺讲台塑造中华民族的国家之魂、民族之魂。在道德情操方面,结合经常性的师德教育活动,让教师真切认识到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把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在扎实学识方面,结合师资培训等活动,让教师真正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和能力永远是教师的基本功,让教师切实打好知识和能力这个基本功,为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给予有效指导。在仁爱之心方面,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教师真正把爱作为终身从教的理念,真正理解教书育人的真谛,用爱教出人民需要、时代需要的好学生。

:郑州想要打造“中原科技创新谷”,那么,在互联网+教育的今天,如何将科技这一优势融入教育中,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田鸿鹏:2017年8月,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一谷一中心、五区二十园”的发展格局,其中,“一谷”即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建设“中原科技创新谷”,把高新区建成全市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创业最活跃、创新产出最突出的标志性和引领性区域。无疑,这对于我区教育来说,是历史的机遇,也是历史的挑战。

我们的计划,一是借助这一规划的实施,开发开设科技特色课程,同时发挥其社会实践功能。目前,我区内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35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60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以及30多家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还聚集了北斗导航与遥感、智慧城市、可见光通信、大数据、物联网、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科技金融服务等8个产业集群。这都是打造“一谷”的重要依托,也是我们教育的良好资源,是我们开发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和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的良好基地。事实上,2017年我们已在其中的14家挂牌确定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二是借力智慧城市、智慧城区的东风,投入3,000多万元,全力推动“智慧教育”工程的实施。目前该工程正在有效推進。我们的目标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我们相信,随着诸多高科技设备、高新技术、高科技元素融入教育,无论是教育教学方式还是教育教学效果,一定会为我区教育带来空前的变化。

:感谢田局长。

责任编辑︱樊 璐

猜你喜欢
高新区育人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