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护理中联合采用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8-05-23 11:15姚剑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姚剑霞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患儿140例,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70)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n=70)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依从性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6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联合使用个性化护理与肢体语言沟通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个性化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8.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8-0091-02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愈发重视孩子,部分家庭甚至出现溺爱现象。小儿各项器官系统功能正在发育,故而机体抵抗力较差,一旦遭受病原体侵袭,如细菌感染等易出现各类疾病,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且对家庭幸福与和谐产生影响。因此在小儿治疗期间需配合开展相应护理工作,将疾病治疗质量提升。传统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采用成人沟通方法与患儿沟通,小儿信息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无法完全吸收理解医护人员的话语,且无法将自身病情与需求表达出来,存在沟通障碍,故而无法与患儿实际护理所需相满足,易导致护患纠纷[1-3]。近年来儿科护理经验不断积累,逐渐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研究证实其效果较好[4-6]。为具体探讨二者联用于小儿护理中的效果,现选取患儿140例,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患儿140例,患儿均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肢体表达能力,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具备情绪表达能力、在他人协助下仍无法配合接受医护操作、未取得家长知情同意的患儿。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2~11岁,平均(5.2±1.4)岁;疾病类型:腹泻25例,脑炎16例,肺炎16例,肾病13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2.5~10岁,平均(4.8±1.1)歲;疾病类型:腹泻23例,脑炎15例,肺炎17例,肾病15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观察患儿病情,遵医嘱开展各项操作等。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具体如下。

1.2.1 肢体语言沟通 (1)护士在开展各项操作中均轻柔、快速且准确,保持笑容,更换护理操作时需大方且得体,同时要避免身体姿势过多改变,轻柔操作,配合温柔语言,防止对患儿休息产生影响或导致较大刺激。查房时需细致全面照料所有患儿,关注患儿日常活动,将其愉悦度提升,使患儿与家长感受到被重视,营造优良气氛便于开展后续操作。(2)护士与患儿肢体接触时应观察患儿表情,如触摸头部查看有无发烧,患儿出现不适感或疼痛感时可将小手拉住以安抚与鼓励。护士通过各种轻柔细致的操作表达爱护与关心,以拉近护患距离,消除患儿对白大褂的恐惧感。(3)护理期间细致观察患儿表情、症状等,对于每项护理操作均需熟练掌握,大方表现,熟练操作,如输液时需将输液角度找好,控制好穿刺力度与手法,尽量一针见血,让家长安心。(4)与患儿沟通交流时可蹲下,与其高度一致,可避免患儿仰视,护患双方视线在同一水平,可减轻患儿紧张感或恐惧感,缓解其心理压力;若患儿性格过于内向可在沟通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患儿害怕与紧张,亦可给家长一个良好印象。尽量使用童趣化与鼓励性语言,避免使用恐吓性语言,防止患儿更加害怕医护人员。此外,护士应适当使用肢体沟通技巧,善于准确捕捉患儿心理情绪及动作,从表情、眼神及动作等观察患儿内心情绪,便于开展后续操作。

1.2.2 个性化护理 (1)将患儿血液、消化、神经及呼吸等系统的变化状况详细记录下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若病情严重需严格隔离;(2)与患儿及其家属积极主动沟通交流,使其对患儿病情有所了解,开展健康宣教,对家长疑问耐心解答,将其疑问与焦虑感解除,构建优良护患关系;(3)营造优良病房环境,确保安静、整洁与空气清新,定期消毒杀菌病房。可在病房张贴卡通图片或在科室空地设置摇摇车等玩具,便于患儿哭闹时转移其注意力;允许患儿携带自己喜欢的玩偶或玩具等;(4)若患儿呼吸不畅可行鼻导管吸氧或轻拍其背部,若发热行物理降温;若患儿鼻炎或感冒可适当按摩穴位,如印堂穴、合谷穴等;(5)指导合理饮食,确保患儿热量与水分摄取足量,禁食刺激性、辛辣或油腻食物,可少量多餐,家长多哄患儿喝水等,若患儿难以进食则静注葡萄糖以补充营养;(6)指导合理用药,严格遵循规定用药方法与剂量,观察用药后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止并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患儿对治疗的接受度 患儿完全愿意接受治疗,且在治疗期间积极配合,对吃药打针也不再害怕判定为完全接受;在部分治疗中患儿愿意接受,且积极配合,但对部分治疗还是存在抵触心理,护理人员通过暗示后患儿抵触情绪可被消除或改善,进而勇敢接受治疗判定为部分接受;对相关治疗难以接受,治疗期间不断哭闹,内心抵触,十分害怕,不得不接受治疗判定为部分抵触;治疗期间患儿不停哭闹,家长与护理人员劝说无效,对医院周边环境及治疗十分恐惧,无法治疗判定为完全抵触。以完全接受、部分接受之和为患儿依从性[7]。

1.3.2 家长满意度 应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主要包含操作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水平等,100分为满分,90分以上代表非常满意,70~89分代表较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以满意、较满意之和为护理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 11.0处理上述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总依从性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6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科为临床特殊科室,患儿年纪尚小,机体抵抗力差,且情感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较差,传统护理模式无法对患儿护理需求及病情予以全面细致了解。研究称,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可促进小儿疾病愈合[8-9]。肢体语言为近年来新型护理措施,主要在儿科中应用,即于特定环境下补充语言沟通,用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等向倾听者传递消息的方式,因小儿为特殊群体,故而肢体语言沟通十分重要。

患儿入院后环境变化,再加之疾病因素导致身体不适感明显,故而患儿易产生紧张、焦躁等情绪,难以表达时只能通过哭闹宣泄出来,这样无法开展各项护理操作。患儿情绪不佳自然配合度差,对治疗操作有较大的抵触情绪,配合度差,若强行开展护理操作只会增加患儿痛苦,增加抗拒抵触情绪。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看到孩子遭受痛苦会将护理人员作为宣泄对象,增加护理难度,且诱发护患纠纷。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护士可通过抚触、拥抱及眼神等拉近与患儿距离,给予患儿鼓励与安慰,同时保持微笑将患儿戒备与抗拒心理解除,使其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和谐护患关系,在医护操作中也更加配合。临床开展肢体语言沟通的目的在于为患儿开展辅助治疗与护理,将患儿对白大褂的恐惧感减轻,全面满足患儿需求,将患儿依从性提升,继而强化治疗效果,促进康复。本组观察组总依從性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10-11]报道一致。个性化护理即结合患者病情、性格特点等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模式,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可强化临床效果,同时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患儿及家长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本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6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12-14]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可提升患儿依从性,使其配合治疗,同时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兰春.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11):77-78.

[2]王小梅,陈芳,李莉,等.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4(3):379-380.

[3]唐敦英.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33(30):4074-4075.

[4]杨艳华.小儿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38):190.

[5]刘爱华,徐杰.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J].心理医生,2016,22(21):120.

[6]黄燕.肢体语言在38例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0(18):119,121.

[7]刘昕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92-93.

[8]孙晓辉.个性化护理模式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5(4):498.

[9]黄亚娟,夏芳.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53-2954,2964.

[10]温美莲.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74-75.

[11]黄娟娟.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5(32):261-262.

[12]王爱珍.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1):91,98.

[13]余婷玉.延伸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4):93-95.

[14]张宝焕.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92-93.

(收稿日期:2017-09-20)

猜你喜欢
个性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浅析个性化护理对皮肤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提高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循证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预后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运用及效果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