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在手术安全核查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5-23 11:15周玲珍林雅萱方闽宁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

周玲珍 林雅萱 方闽宁

【摘要】 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的临床实践,评价其提升手术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促进手术安全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方法:随机抽查2016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组织的4 000例手术,其中2016年6-9月的2 200例手术未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对照组),2016年10-12月的1 800例手术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含连台)安全正确执行率、病理标本送检合格率、手術部位标识合格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病理标本管理不合格率10.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583,P=0.000)。观察组执行手术部位合格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7.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041,P=0.000)。观察组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95.55%,对照组为79.5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376,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深化了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协作关系,激发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升手术安全的执行效果,降低主观因素引发的不良事件,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意义。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手术安全核查; 执行率; 手术安全

doi:10.14033/j.cnki.cfmr.2018.8.08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8-0175-03

手术安全是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永恒的话题之一,特别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的增多、手术类型的丰富,以及手术相关的护理深度、复杂性日益凸显,手术安全问题反而越来越多,许多风险甚至难以预测[1-2]。作为手术环节中一环,医护人员对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手术不良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横向协作和纵向沟通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医、护和患者三方关系能否彼此有效融合,直接关系着手术安全性及整体服务质量[3-4]。近年来新型医学模式不断在涌现,对传统的医护工作模式带来理念、体制等方面的冲击,积极借鉴吸收新的医护模式,打破原有的医患、护患平行关系,建立医、护、患彼此深入融合的工作格局,或对从整体上减少手术安全风险,保障手术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5]。笔者所在医院以“医护一体化”作为观察视角,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术中采集标本管理合格率及手术部位标识执行合格率作为评价指标,探讨该管理模式对于促进手术安全的临床意义和借鉴推广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手术科室进行手术的4 000例患者,其中2016年6-9月的2 20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未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仅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其中男1 450例,女750例;年龄11~68岁,平均

(45.43±4.72)岁,采集手术病理标本420份。把2016年10-12月的1 80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其中男1 040例,女760例;年龄13~68岁,平均(44.28±4.87)岁,采集手术病理标本395份。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医护一体化”管理方法

1.2.1 成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实施小组 小组定性为主导机构和医院横向协调机构,一般由副院长牵头,医疗科、麻醉科、手术科等相关部门主任、护士长担任组员。制定“医护一体化”管理目标、工作内容及实施流程,针对手术安全相关的风险及对策开展专项管理。

1.2.2 明确岗位职责 围绕“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及手术安全相关内容制定岗位职责。管理实施小组负责涉及手术安全的政策措施编制、科室协调及与外部机构的协调、执行监督及奖惩措施的落实等;手术科室负责人对手术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并做好记录;手术室护士负责手术过程的安全监督核查,如手术部位标注、手术器械管理、标本管理及规范性等问题[6-7]。针对岗位职责实施责任制,定期考核。

1.2.3 手术安全问题追溯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6年6-9月的2 200台手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表现,见表1。

1.2.4 制定干预措施 (1)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环节管控,针对手术安全常见问题及原因,从建立健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流程入手,对明显不适应现实的条款和流程予以优化,强化制度流程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一是术前麻醉,严格执行患者腕带、手术通知单和知情同意书确认方可实施手术的要求,对急诊患者需要立即手术的,术前三方需知晓原因并取得一致,避免医患纠纷;二是手术部位标识由手术医师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用不脱色的记号笔标注,并提请患者参与核对。护理人员负责核实标识,确认无误后于术前准备单、交接单上签字。待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处理手术体位前、切皮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再次核对确认手术标识,并在安全核查表上签字;三是连台手术。由麻醉师、手术室护士提前一日做好连台手术所需的仪器设备准备,妥善计划好各环节的衔接,确保运送途中患者的安全;四是病理标本送检。根据标本特殊性分为快速冰冻切片和常规病理标本,要分别制定对应的送检流程,加强主刀医生、巡回护士对病例报告信息的确认,确保无误后封存;五是手术过程安全核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主刀医师、手术室护士、麻醉师三方共同确认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对于需要给予抗菌药物而未使用的,立即给药,对使用时间超1 h的,应重新下达医嘱。正式手术前,三方再次陈述手术风险及术中注意事项,进一步达成共识后开始手术。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字,核查内容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标本、插管是否通畅安全等。(2)加强医护人员手术安全意识教育,组织小组全体人员对照手术安全核查相关制度进行系统学习,加强手术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3)畅通医、护和患者三者有效沟通渠道。研究表明,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手术期间及围术期加强三方的沟通,有助于避免误判和信息不对称,及时暴露安全风险,这是以最低成本降低手术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有效方式,还有助于增进护患关系,提升满意度。(4)强化事中事后监督,确保手术安全核查落实到位。定期向小组通报落实情况,例行检查记录情况并汇总分析。

1.3 观察指标

汇总分析手术安全管理表现及原因;观察两组采集标本管理环节合格率、手术部位标识执行合格率及手术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200例手术安全管理问题及表现汇总

手术安全管理问题及表现见表1。

2.2 两组采集的病理标本管理合格率比较

对照组病理标本管理不合格率10.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15.583,P=0.000),见表2。

2.3 两组落实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的合格情况比较

观察组执行手术部位合格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7.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041,P=0.000),见表3。

2.4 两组手术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比较

观察组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95.55%,对照组为79.5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 讨论

3.1 手术安全管理问题及表现分析

本组对2 200台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后,总结出手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室安全管理,主要表现是术前准备不充分,原因是巡视护士未及时与主刀医生沟通、护士操作经验不丰富及手术资源不足等;(2)连台手术流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前后手术衔接不顺畅;(3)麻醉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未能及时麻醉,原因多是麻醉前准备不充分,也有苏醒室床位不足因素;(4)沟通协调不到位,尤其是手术室与病房、手术室护理人员与主刀医师沟通不及时不充分,打乱计划。由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手术安全几乎覆盖手术相关的所有环节,因此安全风险高,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影响下一个环节的顺利开展,极易引发手术安全事件和护患纠纷。有资料表明,80%~90%的手术及麻醉师对安全核对缺乏应有的重视,缺乏与手术室护士的沟通配合,规范化执行三方核查率较低[8-9]。

3.2 “医护一体化”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核查率,促进手术安全的临床意义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重视医护间相互协调和沟通的重要性,打破了传统医疗模式下医生主导、护士被动执行的格局,致力于创造医生与(手术室)护士相互信任,彼此认同的合作关系[10]。“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护人员有分工,但更强调的是职责范围内横向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工作的开展。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采集标本管理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得益于标本送检过程总强化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对送检流程的严格核对,落实送检流程的规范化执行。对执行手术部位标注的合格率比较,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管理模式适用于手术部位标识的管理。研究表明,医护一体化管理可使术前手术部位标识合格率上升,其通过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对策,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11-12]。从表4结果看,观察组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95.55%,对照组为79.5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的管理干预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殷彬燕,张军花,张春华,等.医护一体化管理在连台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5):376-378.

[2]周永萍.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与锐器意外损伤率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5):70-73.

[3]安晓燕,顾则娟,王巧桂.医护一体化模式用于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2017,24(2):277-280.

[4]张军花,钟奕.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部位標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7):1021-1023.

[5]甘晓琴,陈娴,刘小铃,等.“医护一体化”在手术安全核查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7,46(4): 565-566.

[6]吴琦亮.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合作模式对护士床边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0):63-64.

[7]朱凌云,严筠,秦凌云.医护一体化模式对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4(4): 37-39.

[8]李敏,毕玉田,甘晓琴,等.手术室医护一体化在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2):287-288.

[9]张军花,钟奕.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502-1504.

[10]江静敏,蒋艳华,杨承莲.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z1):166-167.

[11]章靓,陈新华,高绪蕾,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6,20(11):2183-2186.

[12]穆红,王欣然.医护一体化在颈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医学,2016,38(7):731-732.

(收稿日期:2017-10-09)

猜你喜欢
医护一体化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对住院冠心病患者自备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合作模式对护士床边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正性暗示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
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钾血症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心衰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