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材:丹青传黔韵 笔墨染风情

2018-05-25 03:27赵相康
藏天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画贵州绘画

文/赵相康

人物名片

孙晓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受教于闻立鹏教授,中国画师从叶浅予、卢沉、吴冠中教授。北京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高级研究班主讲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法艺术家沿海城市巡回展秘书长,中国画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以多彩民族为创作源泉,展示中华民族特有的魅力。日前,著名画家孙晓材《视觉中国·56个民族写生行》走进贵州,用画笔描摹贵州民族风情,展现多彩贵州灿烂文化。

描摹贵州灿烂文化

“每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最能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4月11日,画家孙晓材在贵阳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开展“为民写真”《视觉中国·56个民族写生行》创作,笔墨点染之间,身着盛装的苗族女性跃然纸上……

《视觉中国·56个民族写生行》,是孙晓材近年来潜心创作的重大文化题材之一。几年来,孙晓材已深入云南、贵州、广西、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体察各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了解民风民俗,研究各民族的本质特征和精神内在,以求用简洁有力的艺术语言,传递出56个民族的文化精髓。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孙晓材说,5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结合各自的自然环境,在饮食、服饰、居住、语言、节庆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成就了各具魅力、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56个民族做一个系列写生,能够直观、形象地塑造一个多民族多元统一、多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中国形象。”作为一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艺术家,孙晓材的创作方面继承了以徐悲鸿、蒋兆和为先驱的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人物画派的优秀传统,体现了对民族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民族都面临着文化传统弱化、异化,文化特色淡化的威胁。在孙晓材看来,拿起手中的画笔,为56个民族作一个系列写生,以艺术的形式,直观地记录和展示中华民族人文形态、审美内涵和精神底蕴,为传播民族文化尽一份力,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如今,孙晓材通过行走写生的方式,创作出以20多个民族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对于民族文化写生来说,有着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贵州,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写生“盛地”。2016年,孙晓材来到贵州安顺,开展该系列创作写生之旅。

“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孙晓材认为,如今发展正盛的贵州,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保留了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艺术家创作的好地方。

综合画派融汇中西

在学者眼中,孙晓材的综合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外画坛上可谓独树一帜,是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艺术家,他擎起‘综合画派’的一面旗帜,纵横捭阖的‘大气’实在可嘉。其融合中西的‘探索’,又是那么脚踏实地。”

孙晓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其主要作品有《物质与时空》系列、《旧京往事》系列、《吾民大象》系列、《新仕女图》系列、《中国制造》系列等,曾受邀为国内外政要绘制肖像,如鲍威尔、萨科齐、奥巴马等,作品先后被法、英、新加坡、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个人及美术馆收藏、拍卖。

孙晓材画路很宽,主要集中在油画和中国画方面。多年的创作,使得他不断在油画和国画之间进行深入比较,并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创新和探索。

孙晓材认为,中国传统绘画讲求笔情墨趣以及气韵、格调等,是一种蕴含着浓郁的东方审美情趣的画种。比较西洋画,中国传统绘画存在着平面、单薄、缺乏层次和质感,塑造形象时存在不够厚重、不够有分量的弊病。“我走了两个极端:一是向传统靠拢,任何东西离不开传统,向古人前辈们认真学习传统,另一是向打破传统的水墨的作法。”

全球化的时代,究竟该如何发展中国画?孙晓材认为,在中国画绘画材料上,应打破固有的“水墨”这一界限,把西方人的美学理念与东方人的思想方式结合起来,探索在宣纸上综合运用水墨画、油画、雕塑、版画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创造出不拘一格、具有综合美感的视觉形象。孙晓材这一探索,被众多学者称为“综合画派”。

孙晓材说,中国画是他骨子里的文化根基,什么时候也丢不掉。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人的精神内在,西方绘画艺术又具有科学的理念,它们之间相互结合,形成综合画法。他说,所谓综合,就是把西方艺术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结合起来,这种综合不仅仅是技法上的融合,而是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织,当年,徐悲鸿就曾主张把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机糅合,他在这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

猜你喜欢
中国画贵州绘画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