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二语水平者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的实证研究

2018-05-25 09:24吴继红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反应类型二语语义

吴继红

(蚌埠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关于二语心理词汇的定义至今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表达,随着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更多学者在探索其复杂本质时,逐渐意识到词汇知识涵盖的各个方面。

心理词汇不仅包括词汇的形式、意义、搭配,而且涉及单词的文化内涵、百科知识等多方面内容。国内外关于二语词汇的研究重点之一是二语心理词汇与一语心理词汇的关系,尤其是二语的表征、存储和提取方式。尽管在二语词汇表征模式的研究视角不同,二语水平,学习策略,语义属性等等,Nation(1990)[1]认为“词汇知识包括意义、拼写、发音、语法、搭配、语域、联想及词频八个方面”。语义网络联系是心理词汇、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重点,相关研究表明心理词汇以语义网络存储于大脑中。Meara(2004)[2]建议词汇语义网络视角考察词汇能力,更具可操作性和可靠性。虽然对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的研究视角不同,但众多学者普遍认为,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越高,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特点越明显。因此本研究基于心理词汇语义关系理论,采用词汇联想测试实证研究,探索中国学习者不同二语水平者的语义网络连接的异同。

二、理论背景

词汇语义学研究表明,随着学习者习得词汇的增加,看似毫无联系的词语在大脑中按一定方式排列存储于大脑中,形成语义网络以方便词语激活和提取。心理词汇是由语义相连的词素构成的网络系统,词汇之间相互联系而形成语义场。心理词汇的习得既是形式与意义的转化,也是词汇间横纵聚合关系的建立。词汇形式与意义的映射过程是二语心理词汇习得的初级阶段,而建立语义网络发展在习得的高级阶段。 由此可见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络是二语词汇习得的重点研究方向。

心理词汇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存储于学习者的大脑中,而是按照语义相关组成一定连接模式进而形成语义网络。根据词汇在网络中的不同位置,单词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连接方式。在二语习得领域中,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研究缺乏系统研究。基于语义学理论,词汇语义连接关系一般可分为:同义、反义、整体局部、个体集合、上下义、分量总量。该分类法主要是基于词汇语义信息,而忽略了与语义相关的句法结构关系,不能充分构建词汇语义网络结构。句法搭配关系是词汇意义的基础,语义与句法密切相关,因此在建构词汇语义时应考虑到纵聚合关系和横组合关系。 索绪尔认为,词汇语义关系分为纵聚合和横组合两种关系,是建立词汇语义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义网络的坐标系统。语音-横组合-纵聚合(Nissend Henriksen 2006)[3]和语音-语义-句法分类(Zarava 2005)[4]都考虑到语义关联和句法搭配的重要作用。 Aitchison(2012)[5]在研究一语语误时发现,词汇语义联结主要有四种类型,强弱依次为:并列关系,搭配关系,上下义关系和近义关系。

国内的二语心理词汇研究主要集中于一语与二语心理词汇间的相互关系,心理词汇储存、提取,语义表征,句法表征与形式表征之间的关系。冯学芳(2014)[6]通过联想测试考察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的心理词汇语义网络连接类型,实验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一语和二语语义连接差异主要体现于搭配和语义邻接。李德高(2010)[7]在自由回忆与迫选判断试验中发现,低语言水平的二语使用者的语义记忆主要以普遍性知识为主,缺少文化百科知识,这说明二语语义网络与一语在词汇内容上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交叉部分,而心理词汇联结类型方面一语与二语有何异同,是否对语义网络的组织方式产生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心理词汇语义连接类型分类如下,纵聚合反应(同义、反义、上下义、并列语义),横组合反应,语音反应和零反应。

本研究基于心理词汇语义关系理论,采用词汇联想测试实证研究,探索不同二语水平学习者心理词汇语义网络连接,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中国学习者一语(汉语)与二语(英语)的心理词汇语义连接的异同。

2.不同二语水平者的心理词汇语义网络连接的异同。

三、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本研究由两组实验对象组成,共60名,组一为30名安徽某高校四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组二为30名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高考英语分数较低,两组学生均无海外学习经历。 两组英语水平呈显著性差异,分为高二语水平组和低二语水平组。

2、实验工具

本实验所采用的二语联想测试词汇来源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中的30个启动词,其中10个名词,10个动词,10个形容词,为实验对象所熟悉,并且具有较强的语义相关。两组受试分别在开学后的第3周进行测试。测试要求:每位受试在看到测试词后迅速写下三个与测试词语义相关的单词,测试期间受试独立完成联想测试,不可以查阅词典,参考书或与其他人交流。受试完成30个单词的词汇联想测试后,立即交卷,无需仔细检查。

3、数据分析

词汇联想测试结束后,所有实验数据输入电脑,依据不同测试组和联想反应类型建立不同数据库:中国学生一语、二语心理词汇联想数据库;高水平组二语心理词汇联想数据库;低水平组二语心理词汇联想数据库。词汇联想测试可产生以下四种反应类型,纵聚合反应(同义、反义、上下义、并列语义和整体局部关系),横组合反应(搭配关系),语音反应和零反应。

四、结果分析

1、中国学习者的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联想反应类型

表1 中国学习者的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联想反应类型

表1 数据显示中国学习者的一语心理词汇语义连接(纵聚合和横组合反应)比二语比例高得多,一语语义连接占77.13%%,二语占53.49%。二语心理词汇的语音反应(53.49%)比例较高,甚至比纵聚合和横组合反应类型总和还高(43.48%)。本试验数据也验证Meara 对二语词汇本质提出的语音说,二语心理词汇间的联系要弱于一语词汇,二语词汇的性质以语音联系为主,语义联系的表征和一语语义有较大差异。Aitchison(2012)[5]也提出一语词汇语义网络以语义场为基础组建。语义场内词汇语义关系密切,更容易形成语义密切的语义网络。

2、不同二语水平组二语心理词汇联想反应类型

表2 不同二语水平组二语心理词汇联想反应类型

表2数据显示不同二语水平组二语心理词汇联想反应类型的差异。低水平组的纵聚合反应和横组合反应(23.87%&4.43%)均低于高水平组的反应类型(42.97%&13.17%),而低水平组的非语义反应(66.67%)远远高于高水平组的反应类型(41.32%)。表2数据表明低水平组二语心理词汇以语音反类类型为主,而高水平组语义反应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组的二语词汇的本质是语义联系,低水平组的二语词汇本质是语音联系。

3、不同二语水平组纵聚合反应类型

表3 不同二语水平组纵聚合反应类型

表3 数据显示,首先,高低两组受试在纵聚合反应类型差距明显,高水平组42.97%,低水平组23.87%,两组差异显著(t=10.516,p<0.05),这表明受试者的二语水平影响纵聚合反应类型,语义连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语言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其次,在不同水平组的纵聚合反应类型方面,高水平组占有明显优势:同义(21.11%&11.03%)、反义(13.01%&6.97%)、上下义

(4.73%&3.81%)、局部整体(0.65%&0.48%)。

4、分析讨论

(1)中国学习者的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联想反应类型

表1数据揭示了中国学习者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联想反应类型差异,一语心理词汇以语义联系为主,而二语心理词汇以语音联系为主。关于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语言学届主要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二语心理词汇的本质与一语完全相同,都以语音联系为主。相关实验结果也证实:二语心理词汇与一语心理词汇的性质本质是不同的,二语心理词汇主要是语音联系。 Wolter(2001)[8]实验得出,一语和二语心理词反应类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对于熟悉词汇,二者差异较大,句法联系占主导地位。本试验数据证明二语心理词汇间的联系要弱于一语词汇,二语词汇的性质以语音联系为主,语义联系的表征和一语有较大差异。

(2)不同二语水平的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特征

表2数据表明不同水平组的二语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低水平组二语心理词汇以语音反类类型为主,而高水平组语义反应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组的二语词汇的本质是语义联系,低水平组的二语词汇本质是语音联系。不同水平组的语义反应类型也呈现出一定差异,高低水平组的纵聚合反应类型的差距远远小于横组合反应类型,由此可见,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纵聚合反应类型逐渐增加,但是横组合反应类型变化更显著,这说明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横组合反应类型变化占主导地位。基于本次实验数据,不同二语水平组的二语词汇心理词汇语义网络呈现明显差异。根据Schwarts(2006)[9]提出的激活扩散模式,“语言学习者的心理词汇语义表征是有许多概念节点组成相互连接的网络,概念节点具有三种特征:连接距离,联结强度和激活扩散程度。”基于此理论和本研究数据,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不同水平组的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络中连接距离,强度和激活程度并不相同:高水平组概念点距离近强度大,激活程度强;而低水平组语义网络中概念点距离远,强度小,激活程度弱。刘绍龙(2006)[10]二语心理词汇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语音,拼写),发展阶段(二语形式和一语语义)和形成阶段(二语形式和语义)。根据表2实验数据,不同水平组的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络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低水平组横纵组合只有28.30%,这说明一语的词汇语义概念仍占主导地位,处于语言发展的第二阶段。高水平组的横纵组合已达到56.14%,处于语言发展的第三阶段,二语形式与语义形成阶段。

(3)心理词汇语义网络中横纵聚合的“非对称性”

低水平组联想反应中纵聚合反应类型依次为“同义(11.03%),反义(6.97%)、并列(3.81%),上下义(1.98%)、局部整体(0.48%)。这一反应类型顺序说明低水平组语义网络发展速度不一致,呈现出非对称性发展模式。尽管高水平组反应类型所占比例不同,同义(22.11%),反义(13.01%)、并列(4.73%),上下义(4.17%)、局部整体(0.65%),但是排列顺序与低水平组基本类似,语义网络呈现非对称性发展模式,同义关系占明显优势。高低水平组的纵聚合反应类型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同义反义类型在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络中占明显优势。无论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同义反应都获得了学习者更多的关注。表3数据显示,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的非对称性特征逐渐弱化。高水平组的同义、反义、并列、上下义、局部整体五项语义发展速度呈非对称性,但是整体的非对称性比低水平组明显呈弱化趋势。由此可见,二语水平高低是语义网络特征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

五、总结

因此本研究基于心理词汇语义关系理论,调查中国学习者一语与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络连接的异同和不同二语水平者的语义网络连接的异同。研究发现一语心理词汇以语义联系为主,而二语心理词汇以语音联系为主。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语义联系逐渐占主导地位,二语词汇语义网络连接纵横交错,横组合反应类型变化显著。心理词汇语义网络中横纵聚合呈现“非对称性”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的非对称性特征逐渐弱化。

二语心理词汇习得不仅是形式和意义,只有建立语义横纵联系,提高词汇联想能力,才能准确有效运用单词。二语学习者只有凭借具体语境,加大二语输入量,激活和目标词语义相关的同义、反义词、上下义和各种搭配关系等等,建立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络,提高二语心理词汇联想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Nation,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2]Meara,P.&B.Wolter.Beyond vocabulary depth[C].Copenhagan:Museum Tusculanum Press.85-96.

[3]Nissen,H.& B.Henriksen.Word Class Influence on Word Association Test Res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6(6):389-408.

[4]Zarava.Models of L2 Learners’ Vocabulary Knowledge Assessment[J].System 2005(3):547-562.

[5]Aitchison,J.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M].London:Blackwell,2012.

[6]冯学芳.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中的语义网络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35-45.

[7]李德高.大学生汉、英语条件下不同概念联系意识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43-46.

[8]Wolter,B.Comparing the L1 and L2 Mental Lexicon:A Depth of Individual Word Knowledge Model[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1(4):41-69.

[9]Schwartz,A.I.&J.F.Kroll.Bilingual Lexical Activition in Sentence Context [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6(2):179-212.

[10]刘绍龙.不同二语水平者心理词汇表征纵横网络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2):57-70.

猜你喜欢
反应类型二语语义
语言与语义
浅谈高考常考的有机反应类型
有机反应类型小结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有机反应类型之全面解读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