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对唐代小说中长安城改写的数字化研究

2018-05-25 10:50薛红娟
北方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长安城数字化

薛红娟

摘要:唐代的长安在小说发展史上有关键性的地位,唐代小说着力刻画了长安城。明清两朝,随着经济中心向东南转移,小说描写的中心城市也不再是长安城。通过数字化统计可知,“三言二拍”中出现“长安”字样,共109次,其中有71%是对唐代小说的改写,是对隋唐时期都城长安的投射。这种改写深化了长安作为一座都城的政治象征性、历史性及其经济地位。

关键词:三言二拍;唐代小说;长安城;数字化

“长安”作为古代小说的故事发生地频繁出现,始于唐代小说。唐代小说虽然具有一定的虚构性质及渲染成分,但却真实再现了唐代长安的城市景观及帝都气象。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繁荣,然而随着朝代的更迭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长安已不再是古典小说着力刻画的城市。但是,也有诸多作品书写了长安,尤其是明清时期,有许多小说直接改编自唐代小说,对此学术界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所论较为零散。[1]近年来,随着古典小说的数字化软件不断开发应用,其完备的检索功能有助于深入研究“三言二拍”对唐代小说中长安城的改写情况。因此,本文以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化统计的方法,深入研究有关长安城的改写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發展,数字光盘及数字化存储成为一种全新的文献载体,出现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这些资源存储记忆功能强大,可以精准查询相关内容。目前,学术界古典小说的数字化开发较多,分为古典小说书目数据库、古典小说原文图像复制、古典小说光盘的出版。经过对比筛选,本文选取“中国俗文库”数据库和“小说备览”光盘收录的“三言二拍”文本进行检索。“中国俗文库”由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推出,分为初集、二集、三集、四集,初集收录小说和话本,二集收录戏文和鼓词,三集收录俗讲和宝卷,四集收录善书和规约,共计1万种;分为分类检索、条目检索、全文检索、高级检索。而“小说备览”由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共收录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100种,可进行检索。

一、“三言二拍”对唐代小说中长安城的改写统计

通过对“中国俗文库”数据库和“小说备览”光盘进行全文检索可知,“三言二拍”200篇故事中,出现“长安”字样的小说文本共45篇,占全文篇目的五分之一。“长安”字样112次,除了3次指“长安坝”“长安街”“长安门”等无意义的地名外,其余109次均是现在陕西省会西安。这45篇小说中有12篇正话故事以及7篇入话故事是对唐代小说的改写,现分别列表如下:

从表1、表2可以看出,相同的故事,经过“三言二拍”的改写后,长安城的描写明显增多。在这些改写的篇目中,长安作为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点,共出现了58次,而作为入话故事发生地,共出现了19次,这些关于长安的描写占总次数109次的71%。可见,“三言二拍”中的长安城书写有一半以上是对汉、隋、唐时期都城的摹写,深入研究“三言二拍”中有关长安城的文本,有助于研究明代作家对长安城的态度,以及明代读者对长安城的接受。

从表格中“长安”字样在改编前后出现的次数由少到多,以唐代小说《续玄怪录·杜子春》为例[2]701,其中只有1处提到长安,而经过《醒世恒言》的改写,共出现长安18处。可以看出,唐代小说受体裁形式的限制,语言简单,一般用“都城”“京师”等字样代指长安城,对城市景观及文化描绘较少。经过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的改写,长安城作为汉唐盛世的代表,被“熟于唐事”[2]669的作者不断书写。本文拟通过长安的政治象征性、长安的历史性以及长安的经济地位三个方面,研究“三言二拍”对唐代小说中长安城的改写。

二、长安的政治象征性

长安,十三朝古都,中国历史上多个王朝都在此建都,尤以周秦汉唐著称。因此,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长安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唐代开始,政府突破了门第限制,实施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士子到长安求取功名,这些人的故事成为唐代小说的主题之一。明代继续推行科举制度,经过几百年的演变,通过科举做官已经成为读书人成功的首要途径。因此,改编自唐代小说的“三言二拍”,长安成为文人士子追逐功名富贵的梦想之地,也具有了特殊的政治象征性。

唐代小说描写的长安主要有三大类,即宫廷娱乐类、举子生活类、对外交流类,它们反映了丰富的城市内容。[3]163据表1,2可知,“三言二拍”改编自唐代小说的作品中,有五篇小说的正话和入话故事来自唐代举子进京考试。其中,有四篇小说的入话直接引用唐代小说,分别是《喻世明言·简帖僧巧骗皇甫妻》《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初刻拍案惊奇·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据谭正璧《三言两拍源流考》考证,《喻世明言·简帖僧巧骗皇甫妻》的入话故事改编自唐代文言小说《玉泉子》的《杜羔妻》[2]264,故事为家住咸阳县的宇文绶到长安赶考,和妻子互通书信。[4]326《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的入话故事则取自《本事诗》[2]448,唐代博陵才子崔护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所发生的爱情传奇。[5]303《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的入话故事则是唐传奇名篇《李娃传》,这个故事也是由荥阳郑生来长安参加科举引起。[5]312《初刻拍案惊奇·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的入话故事也是取自于《玉泉子·赵琮》[2]873,故事是唐代贫寒书生赵琮的妻子在丈夫考中进士前后,家族对她的态度大相径庭,作者以此来讽刺世情冷暖。[6]306在这四个故事的改写中,“长安”共出现10次,均指男主人公到长安城参加科举,长安城在这里更多的是一个抽象的地名符号,是无数举子实现政治梦想的地方。

长安城具有的这种政治象征性,在明代改编的小说中表现较明显的是《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这篇小说原为唐代小说《河东记·独孤遐叔》。小说中的独孤遐叔,“家于长安崇贤里,新娶白氏女。家贫下第,将游剑南。”[2]650而《醒世恒言》中,作者安排独孤遐叔住在洛阳城东崇贤里,让他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因在考卷中“指斥朝廷,讥讪时政”落第[7]350。遐叔去四川也不是游历,而是找父亲旧下属西川节度使韦皋求取参加科举考试的资助。在成都,韦皋因惜才而让遐叔做幕府书记,遭到了遐叔的拒绝:

“我朝最重科目。凡士子不由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小生虽则三番落第,壮气未衰,怎忍把先世科名,一朝自废?”[7]355

作者通过独孤遐叔之口表达了唐代文人对科举的重视。唐代社会普遍看重进士出身,将进士称为“白衣公卿”。[8]226唐代《河东记》重在写独孤遐叔在游历结束回家途中与妻子在梦中意外相见。《醒世恒言》则在梦结束之后,加入了独孤遐叔状元及第,曲江赐宴,跨马游街,雁塔题名的热闹场景。曲江游宴在唐代专为考中进士的士子举办,是他们一生中辉煌灿烂的时刻。《醒世恒言》的这段描写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小说的结尾,独孤遐叔甚至接替韦皋成为西川节度使。这篇小说作重点虽在写独孤遐叔所遇与妻子梦境相同,但贯穿文本的线索却是独孤遐叔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实现他的政治梦想。

三、长安的历史事件

长安作为见证过汉唐盛世的首都,曾经经历了诸多重大历史变故。因此,许多明清的历史演义小说将长安作为重要的历史故事发生地,如《隋唐两朝志传》《大唐秦王词话》《隋唐演义》等。从“三言二拍”对唐代小说的改编可以看出,作者热衷于书写长安城发生的历史事件,尤其是这些事件对小说主人公命运的影响。

“三言二拍”改編的唐代小说共20篇,其中有6篇与唐代的安史之乱有关。可以看出作者偏爱于展现唐代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安史之乱。如《广异记·勤自励》中,勤自励“天宝末充健儿,随军征安南及击吐蕃,十年不还”[2]536,他出征安南与吐蕃,叙事焦点是勤自励阴差阳错遇见定亲的妻子,而经过《醒世恒言》的改编,叙事焦点变为勤自励救老虎一命,其后老虎为报恩送回他的妻子。与《广异记·勤自励》不同,《大树坡义虎送亲》中勤自励加入哥舒翰的军队,平定吐蕃,后因军功被任命为都指挥使,又随哥舒翰镇守潼关,安禄山起兵后,哥舒翰败降,长安沦陷,勤自励逃回。后来长安收复,玄宗论功封赏,重新起用他为亲军都指挥使,后来征安庆绪、史思明有功。[7]71作者不仅将小人物的命运放置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叙述,而且向后世读者呈现了长安城所经历的历史变故。

《醒世恒言·小狐湾天狐贻书》描写了安史之乱中,长安这座城市及城中人民的遭遇。这篇小说改编自唐代张荐《灵怪录》中的《王生》,《王生》故事发生在唐德宗建中初年(约780年)[2]540,而《小狐湾天狐贻书》的故事则提前到了唐玄宗时,并且男主人公王臣并非原作中杭州人,而是长安人,因为“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7]72王臣的弟弟王宰随驾从西,王臣则带领家小避乱杭州。王臣到长安整理家业,也是因为听说“京城克复,道路宁静”。小说细致地描写了大乱过后长安城的形势:

那时安禄山虽死,其子安庆绪犹强,贼将史思明降而复叛,藩镇又各拥重兵,俱蓄不臣之念。恐有奸细至京探听,故此门禁十分严紧,出入盘诘,刚到晚,城门就闭。[7]74

当时对于旅店客人的盘查也非常严格。对狐狸化身的单身旅客,店主并不接纳,理由是:

只因郭令公留守京师,颁榜远近旅店,不许容留面生歹人。如隐匿藏留者,查出重治,况今史思明又乱,愈加紧急。今客官又无包裹,又不相认,故不好留得。[7]74

大乱过后,长安城内一片萧条,“屋宇残毁,人民稀少,街市冷落,大非昔日光景。来到旧居地面看时,只有一片瓦砾之场。”长安城内的人民更是“父南子北,被掳被杀,受无限惨祸。”[7]76在战乱中,长安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出自《原化记》(今佚),《太平广记》载此事,主要记唐代天宝时期,李勉救一囚犯,其人后为官,反欲加害,遇侠客杀了贼囚。[2]669《醒世恒言》中囚犯名房德,他被李勉救出后,逃至范阳,经人引荐,投于安禄山幕下,后来成为县令。李勉在得知房德的经历后,作者写道:“李勉虽则不在其位,却素闻安禄山有反叛之志。今见房德乃是他表举的官职,恐其后来党逆。”[7]444从侧面写安禄山的谋反。另外,经过《醒世恒言》的改编,房德偷盗的是唐代著名的富商王元宝,历史上记载王元宝曾经与唐玄宗对话,自称“家所蓄绢帛,尽装南山之树,仍用之不尽。”谭正璧曾评价“此点缀用之,固无不可,亦可知作者熟于唐事也”。[2]669可见,作者对唐代,尤其是与长安城有关的历史事件特别熟悉,在他的改编的唐代文言小说中,将小人物的命运放入大的历史事件中建构,这属于一种宏大性叙事。

四、长安城的经济

隋代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繁盛的时期之一,长安城作为两朝的都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商业也较为发达。在“三言二拍”的改写中,也反映了隋唐时期长安城繁荣的经济状况。这些改写的故事中,《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一文共出现了18次“长安”,而在唐代的本事故事《玄怪录·杜子春》中只有一次长安。唐代的李复言《续玄怪录·杜子春》主要叙述隋朝时,长安大家子弟杜子春在挥霍无度,三次意外得到仙人赠送的财富,最后幡然醒悟,抛家弃业开始修道,但终因情根未断而失败。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是长安与华山云台峰,只有在杜子春第三次得到仙人的馈赠悔悟后,认为“孤孀多寓淮南”所以“转资扬州”[2]702,在这里扬州一笔带过。而经过《醒世恒言》的改写,杜子春的活动空间在长安与扬州之间转换,且主要游迹于扬州。生活窘困时,杜子春回到长安,而获得巨额的资助后又到扬州挥霍一空,如此往复三次。作者的这种处理,表现了他对长安与扬州两座城市的态度。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的改写突显了隋唐时期长安城的经济状况及东西市的经营行业。《续玄怪录·杜子春》的叙事时间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而写作时间则是唐代中晚期,小说对隋唐时期长安的城市布局及商业景观进行了简要描写。如小说开头写杜子春挥霍尽家产后“方冬,衣破腹空,徒行长安中,日晚未食,彷徨不知所往,于东市西门,饥寒之色可掬,仰天长吁。”[2]701随后在东市西门处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约他第二日午时到西市的波斯邸给他三百万钱。这段描写简单的提到了隋唐时期长安城的经济状况。唐长安城的主体是隋朝新建的大兴城,东西市则是城市的商品交易中心。唐代,西市因为远离皇宫及贵族居住地,经济比东市更加繁荣,在当时有“金市”之称[9]74,因此,杜子春才能在西市的波斯馆获得四千三百万钱。而《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则对隋唐时西市贸易的繁荣进行了更为详细地描写。如“元来波斯馆,都是四夷进贡的人在此贩卖宝货,无非明珠美玉,文犀瑶石,动是上千上百的价钱,叫做金银窠里。”[7]547这段描写说明,老者之所以选择这里给杜子春钱,是因为这里金银流动量大,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喻世明言·穷马周遭际卖饣追媪》改编自《定命录·卖饣追媪》,不同于文言小说,《喻世明言》加入了诸多长安城的细节描写,如马周穷困时,去长安途经新丰。新丰酒店店主王公道:“马先生大才,此去必然富贵。但长安乃米珠薪桂之地,先生资釜既空,将何存立?老夫有个外甥女,嫁在彼处万寿街卖饣追赵三郎家。”[4]61表明长安给外乡人的直观印象是物价高。而马周作为陌生人对长安的印象也是“行至长安,果然是花天锦地。”[4]61另外,相比于文言文语义模糊的马周“停于卖饣追媪肆”[2]49,小说将卖炊媪的店铺安排在万寿街上,这从侧面反映了唐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商品交易突破东西两市逐渐扩展到坊中的情况。

此外,三言二拍的改写还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货币交易情况。《杜子春》反映了唐代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情况,小说中杜子春先后三次分别从老者處得到三百万、一千万、三千万铜钱。而到了明代,流通的货币变成了银子,所以《醒世恒言》中,杜子春获得的是四十三万两白银。

综上所述,这些唐代小说中的长安,都是汉唐时期的都城,由于小说体裁、主题和篇幅的限定,长安在这些小说中只是故事发生的地理空间。长安作为一座城市本身的特质并没有得到呈现。经过“三言二拍”的改写,长安城的政治象征性、历史变故以及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充分地展现。

参考文献:

[1]周晓琳.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谭正璧.三言两拍源流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孙逊,葛永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双城”意象及其文化蕴涵[J].中国社会科学,2004,6.

[4][明]冯梦龙编撰.喻世明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明]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

[6][明]凌濛初编著.初刻拍案惊奇[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明]冯梦龙编撰.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熊明.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9]梁中孝.唐长安西市文化论述[J].唐都学刊,2011,3.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长安城数字化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
桃核上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