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H)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效果

2018-05-26 09:47孙洪东孙杨曾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2期

孙洪东 孙杨 曾明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胫骨干骺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34例患者,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例数。结论:胫骨干骺端骨折中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有助于提高整体疗效,提高总体愈合例数。

【关键词】胫骨干骺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invasive transdermal plate fixation technology (MIPPO) combined with locking pressure plate (LCP)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dry epiphyseal fracture.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s randomly will pick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4, the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stem epiphyseal end fracture of the 34 patients, analyze its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all 34 patients healed without delay healing or nonunion.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dermal p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dry epiphyseal fractur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and increase the overall healing number.

Key words: tibial dry epiphyseal fracture; Locking the pressurized steel plate;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steel plate fixation technology

【中圖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作为临床常见多发性骨折,胫腓骨骨折病患例数近年来逐年增高,其中,作为胫腓骨骨折中主要病理类型,胫骨干骺端骨折在日常生活中病发几率较高[1]。当前临床中针对胫骨干骺端骨折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案有: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和钢板固定等,然而其总体效果不甚理想。经传统固定术治疗,不仅其治愈时间过长,且于术后因各种因素因引发关节功能障碍,进而降低患者预后质量。针对此,有学者发现,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可显著提高胫骨干骺端骨折临床疗效,其不仅可明显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机体损伤,且利于术后康复护理工作。经研究证实,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后,有助于降低胫腓骨干骺端细胞组织坏死概率,保持其周边生物环境,进而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促进骨折愈合。本文将就此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胫腓骨干骺端骨折的34例患者为例展开简要实验分析,详情如下。

1 研究对象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资料

随机择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3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2.1 2.24)岁;骨折AO分型:14例患者为A型,11例患者为B型,另9例患者则为C型;3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且均为Gustilo I型;另31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依照闭合骨折Tscherne软组织损伤分类,17例患者为Fr.C00型,9例患者为Fr.C0Ⅰ型,5例患者为Fr.C0Ⅱ型;11例患者为跌伤,15例患者为交通事故所致,5例患者为重物砸伤,另3例则为坠伤;34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长为4~15天,平均时长(8.2 1.34)天。实验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病例纳入标准:患者成年且其病例资料无缺损;经影像学、外科等检查确诊其为胫骨干骺端骨折。

病例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排除伴有恶性肿瘤及糖尿病者;排除伴有多处骨折者;排除伴有胫腓骨干骺端骨折史者。

1.2 临床治疗方案

手术前予以34例患者行常规骨牵引术,针对患开放性骨折患者给予其彻底清创后行闭合伤口术后,在此基础上再行常规骨牵引术。与此同时,于手术前组织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测,检测区域为患肢正侧位,后行CT非强化扫描及三维重建。进行常规检查后,依照患者个人病情发展程度确定其手术时机。所有患者取仰卧位,经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使用下肢气囊止血带于患者大腿根部。术前准备好后行患者内踝偏上方切口,长度约为3cm,形状为弧形,将其逐层切开后分离至患者骨膜外处,择取适应锁定加压钢板,依照患者胫骨干骺端形态进行适当调整并插入其深筋膜与其骨膜间,与此同时,为调整锁定加压钢板位置,于患者骨折近端小腿处行切口,长度约为1cm。经牵引、撬拨将其骨折闭合复位后,为使达到解剖复位,应及时还原患者小腿长度及轴线,而针对骨折累及关节面的情况,则可使用克氏针对其进行撬拨复位,后分别于患者骨折近、远端进行螺钉固定。于C型臂下检查,确定复位良好后,借助参照钢板将螺钉定位,行小切口,其切口长度均为0.8cm,依次将螺钉定位后再次于C型臂下检查确定。手术完成后及时清理创口,行逐层闭合术。经手术结束后,给予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抗生素及低分子肝素治疗避免感染及血栓事件发生。于手术结束后翌日即可进行适当被动活动康复训练,术后为其制定个性化负重训练计划。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34例患者手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依照Baird—Jackson(1987)踝关节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其中,分为优、良、可、差四个评定标准,优良率为优率与良率之和。

2 实验结果

2.1 34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依照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胫骨骨折愈合标准(1988年)对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定,34例胫骨干骺端骨折均全数愈合,无任何不愈合例数且无任何延迟愈合例数。手术后,34例患者中产生螺钉断裂松动现象例数为0例且无任何例数发生内固定失效。

34例患者中有3例并发骨折外翻成角畸形愈合(角度小于7°),占比8.8%,并发短缩畸形(短缩大于2cm)例数则为0例;与此同时,无拄拐状态下伴有轻微跛行患者10例,占比29.4%,患肢踝关节活动度相比健肢减少度超过20°患者例数为6例,占比17.6%;1例患者于术后并发蜂窝织炎,采取及时针对性治疗后感染消除。

2.2 34例患者手术后其踝关节功能评定情况

34例患者中,22例踝关节功能评定为优,占比64.7%,7例踝关节功能评定为良,占比20.6%,4例踝关节功能评定为可,占比11.8%,另1例患者经评定为差,占比2.9%。总体优良率为85.3%(29/34)。

3 實验小结

基于人体胫骨干骺端处总体骨质血供及周边软组织结构相对较少,因此加大了临床诊治难度,易造成延迟不愈,从而降低愈合的概率。传统多采取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式,尽管可提高骨折部位稳定性,然其不利于术后患肢活动,且容易并发短缩畸形与骨折外翻成角畸形,提高并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几率。因此,针对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选择适宜手术治疗方式尤为重要,于临床治疗中,应针对患者整体病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手术治疗计划。当前临床中主要有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两种固定方式。其中,外支架固定术操作相对更为简便,其多用于因重度软组织损伤而无法进行内固定患者情况中,或应用于开放性骨折患者中。虽然外支架固定术便于伤口换药,且可有效避免于患者体内放置异物,然而其总体疗效颇微,不仅容易并发畸形愈合、骨不连,降低骨折复位质量,且其术后感染率相对较高,由此增加了二次手术的概率。而内固定术则有助于维持患者患区血供稳定,避免对其髓内软组织套损害,然而基于胫骨干骺端髓腔形状,易造成内侧骨皮质和髓内螺钉的脱离,进而影响其整体稳固性,提高术后骨折畸形愈合几率,因此,于传统内固定术后,相当概率患者需行二次手术以纠正复位。此外,基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并发感染概率较高,且因造成骨折延迟愈合等情况。

相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言,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因此,可最大化保护患者骨折区微环境稳定,从而促进患者患区康复,然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并发症概率较高,可造成一定概率的内固定失效、成角畸形、血管神经竖损伤与骨折不愈等[2]。针对此,部分学者经研究发现,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可有效提高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通过借助螺钉进行成角固定并将其锁定于钢板上,由此即可不通过接触骨皮质就实现骨折稳定。因此,经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可尽可能降低对骨皮质形成压力,从而减少对患区血供活动的影响,实现对患肢的弹性固定,促进干骺端骨痂形成,助于患者预后。

经学者研究发现,相对普通钢板髓内钉而言,锁定钢板技术稳定性更高,基于其特有的成角固定技术,后者并发内固定失效概率更低。刘斌等实验中证实,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长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相较外固定患者、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更低,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优良率达96.8%,相较后二者68.0%、80.0%更高[3]。本次实验中,经由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后,34例患者全部愈合,无任何延迟愈合、不愈合例数,22例踝关节功能评定为优,优良率达85.3%。表明,于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中,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有助于提高总体愈合例数,减少延迟愈合、不愈合例数,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术后预后。

言而总之,采取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可明显提高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其术后愈合,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具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李明,张经纬,何贤峰等.股骨LISS钢板外固定治疗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02):177-180.

胡长利,刘洋,石岩江等.微创经皮钢板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3):4465-4467,4494.

刘斌,尚红涛,王泉.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446-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