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阳光的语文课堂

2018-05-28 09:41刘畅
关键词:节奏语文课堂课文

刘畅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翻阅孩子的生命,如何让孩子的语文生活充满阳光呢?那么现在就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走进阳光的语文课堂进行简要论述。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1.理解需要,注重“激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趣、好热闹。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一般处于静止的“零点”状态,理解了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向课堂内容的情感靠拢,缩小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

2.品词析句,注重“溶情”

情感重在领悟,贴标签似的简单告诉学生课文表达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现象,这样学生只能记下一个冷冰冰的概念。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富有感情的内容,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细心去体味文中的感情,与课文产生共鸣。可见,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3.融入生活,积淀“真情”

将生活理念融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言的情境中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课堂上,让学生“无拘无束”自我表现地说,自我陶醉地读,自我欣赏地演,自我感悟地议……尽显生活真情,享受快乐语文生活。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点燃学生心头的情感之花;学生事事积情,时时存情,内心世界就丰富起来,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真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1.文本对话,潜心会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2.师生对话,平等介入

平等介入是一种介入对话的姿态。当教师作为对话者,平等地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和感召学生的时同,整个对话的过程就发生了令人兴奋的戏剧性变化。在这样的课堂上,少的是教师的明确表态,多的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少的是教师的激昂陈词,多的是教师的热情鼓励。

3.生生对话,合作互助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相互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要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建立合作式的学习。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开放心灵,让学生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教学中,教师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

2.开放时间,让学生去“丰富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从民族文化中丰富自己,获得智慧。要体现、落实这样的目标,阅读经典名著、诵读优秀诗文就是最好的选择。经典名著、优秀诗文是伟大心灵活动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孩子通过读书可以穿越时空,叩问这些伟大的心灵和智慧。

3.开放时空,让學生去“实践自我”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不仅给学生“松绑”,更要“放飞”孩子,让他们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给学生一个“表演的课堂”

教师给学生一个完美的舞台,让他们把经过整理或整合的课外学习资料,进行展示。别看这一个小小的课文剧,它对学生训练的内容可多了。对课文内容的温故知新,在熟悉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以及有效的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的利用;对口语交际训练的深化,学生对自己是否充满自信,表演时是否自然、大方,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能否做到绘声绘色,一些动作做得是否贴切到位;对合作精神的渗透体现,一个课本剧表演是否成功,最终决定于表演的所有成员是否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所有的种种,都使得课本剧表演成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试刀石”,更成了教材与课外学习资料有效展示的形式之一。

五、给学生一个“节奏的课堂”

1.调控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疾徐张弛

美的语言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

2.注重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3.追求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之美。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特级教师于漪就特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 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騖齐飞”,大诗人王勃给我们带来了经久的广阔、悠远的意境。今天,我们新理念下的课堂,也应该充满阳光。

猜你喜欢
节奏语文课堂课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轻快漫舞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