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划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割裂之处

2018-05-29 01:57郑博强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5期
关键词:救生衣事发龙舟

郑博强|文

新闻4月21日,桂林市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敦睦村村民私自组织3艘龙舟在桃花江进行演习,其中两艘龙舟于滚水坝位置发生侧翻。事发后,当地迅速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救援,搜救工作持续了9小时。22日凌晨桂林市官方通报,此次翻船共造成57人落水,17人遇难,40人被救起,其中5名伤者送医救治后已脱离生命危险。据了解,此次演习系村民私自组织,此前曾报备但未通过,事发前一天还进行了相关安全警示,结果意外仍旧发生。现公安机关已控制了牵头组织活动的2名人员。桃花江事故后,有村民担忧,划龙舟这一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会受到影响,希望在对待体育民俗活动时,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群众安全,又充分保护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观察龙舟赛属于集体项目,一旦发生倾覆,落水者众多,安全隐患极大,类似事故,屡见不鲜。桃花江事故之所以如此严重,首先是滚水坝水势特殊,易形成漩涡,人一旦落水,极难挣脱;其次,事发地桂林连遇降雨,河流水位上涨,水流较快,水质浑浊,增加了危险性和搜救难度。当然,龙舟上的村民没有穿救生衣,也直接降低了落水者的生存几率。

根据中国龙舟协会规定,参与龙舟比赛期间,所有人必须身穿救生衣;另外,参与者要具备水性,至少能够游200 m以上;参与者都要出示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提供的健康证明,而且个人还要签署健康承诺书。对比来看,桃花江事故发生时多项操作不符合中国龙舟协会的基本规定,参赛者的人身安全也存在隐患。同时,组织者无视监管,在示警在前的情况下,依然我行我素,终酿悲剧。

桃花江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是监管必须有效跟进。此次演习明明报备没有被通过,事发前也进行了安全警示,但演习还是照常进行了,可见在监管手段和方法上,存在有效跟进的问题。

二是必须穿救生衣。据事件亲历者,划了几十年龙舟的李明生说,“我们从来没穿过救生衣。都是穿本地的龙船衣,绝对没想到这么危险。”实践再次证明:在安全上侥幸心理要不得。同样是划龙舟,2013年四川省简阳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都发生过翻船事件,却因落水队员都穿着救生衣,无一伤亡。

三是安全宣传问题。中国龙舟协会表示,随着这些年举办的比赛越来越多,协会希望能够走一地宣传一地,关于办赛的要求也希望能够通过一级一级传达到地方,尤其是村寨。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这个宣传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

赛龙舟本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与发扬,但继承其传统精神内核的同时,必须辅以现代化安全管理手段。除了提升监管手段,还必须加强此方面的安全宣传,类似“没从穿过救生衣”的现象再不能出现了。而从中国龙舟协会“宣传工作描述”上看,其宣传力度、广度和效率都存在提升空间,在富媒体时代,亟需进行形式上的变革。

龙舟要划,但安全第一;传统要有,但管理须革新。桃花江事故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在传承上与现代管理的割裂之处,这需要多方共同去弥补,如此才会让龙舟赛不仅精彩,而且安全。

猜你喜欢
救生衣事发龙舟
屈原 端午 龙舟
龙舟
《金娃——龙舟》
划船要穿救生衣
便携充气救生衣
为什么救生衣是橘黄色
超级救生衣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