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江:企业家精神是家国情怀

2018-05-30 10:48王孝经
国企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西港红豆集团特区

王孝经

在党的十九大代表中,有一位民营企业家,已经连续三届当选党代表了。他就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

1987年,周海江从大学教员岗位辞职,回到家乡创业,与父亲周耀庭一起,立足民生发展,深耕实体经济,将最初弹棉花、织手套的小作坊发展成为跨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红豆杉大健康、商业地产四大领域的跨国企业集团。如今,红豆集团有十多家子公司,包括两家主板上市公司和一家新三板挂牌创新层企业,营收由2003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25.2亿元,位列中国民企500强第64位。在柬埔寨王国建立了11.13平方公里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拥有美国纽约、新加坡、西班牙等境外分公司办事处。“红豆”、“千里马”、“HOdo”商标先后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红豆品牌旗下拥有“红豆男装”、“红豆居家”、“红豆家纺”、“小红豆童装”、“红豆万花城”等系列连锁品牌。2017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了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红豆品牌位列84位。现在,在周海江的带领下,红豆集团正努力打造“中国第一文化品牌”,向“千亿红豆、智慧红豆、美丽红豆、幸福红豆”和“缔造红豆跨国百年企业”目标奋进!

创业精神——勇于开拓

周海江多次说,发扬“创业精神”,就要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奋发图强、坚韧刚毅、勇于开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新老企业家的基本精神特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周海江辞职进入红豆时,是厂里第一名大学生。当时乡镇企业不太景气,亲戚朋友都极为反对他的选择。但他当时挺有眼光,觉得乡镇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一片光明,只是比较松散,必须建章立制,科学管理。

他从普通工人做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厂部秘书、车间主任、计划科长……周海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逐渐展现出非凡的领导管理才能。他创新观念,勇于突破,制度上墙,科学管理,先后推行了“一品多厂”、“小厂大公司”、“内部买卖关系”、“股份制改造”、“制度化选人”等现代企业机制;提出了企业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学校化的“五化战略”;制定了“做专、做精、做强”的发展原则;实施了“相对多元化、高度专业化”的产业战略,使企业迸发了无穷的活力,使红豆这个昔日的乡镇企业小厂一跃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周海江,特别重视抓企业党建,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迎绿灯、走正道”。他在全国首创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建设+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与社会、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他在用自己历经30多年创业经验所著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制度是基础,党的建设是灵魂,社会责任是使命,从而探索出了一种适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并超越西方的企业运行管理模式。

创新精神——敢为人先

周海江倡导的“创新精神”是指敢为人先、勇破旧规、不断创造,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在产品、管理、技术等方方面面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市场、实现新价值。

周海江在全国首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建设+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与社会、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他在所著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制度是基础,党的建设是灵魂,社会责任是使命,从而探索出了一种适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并超越西方的企业运行管理模式。

他认为,新苏商不但要注重实业、诚信,还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对于企业、对于产品,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创立。1982年,红豆的年销售收入才20多万,1983年是60多万,而2016年,营收已达到525.2亿元。对此,周海江无限感慨:“正是由于红豆品牌的深入人心,才有了红豆今天的辉煌。”1988年,红豆制衣厂是无锡市36个针织内衣厂中最落后的。周海江认为,“红豆”要在众多的品牌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有优秀的品质,还需要创名牌。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企业连商标都没有,更不要说创名牌了。周海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率先提出在中央电视台投资160万元做广告。160万元!要知道,在当时,这笔钱等于工厂全年的利润,可以买很多的设备,也可以造很多的厂房,而广告是可以不做的,弄不好等于“打水漂”。而实践证明,当年的160万产生的效果比现在花1.6个亿还强,红豆品牌也由此较早地印入消费者的心中,产品销路迅速拓展,红豆品牌一举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

2016年8月17日,周海江参加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有幸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座谈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握着他的手嘱咐:‘柬埔寨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国家,非常重要,要运营好西港特区。

学习精神——反思过往

周海江心中的“学习精神”,是指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也就是要学思结合。时代瞬息万变,唯有不断苦学,才能跟上时代脚步,才能把握知识制高点,赢得先机,成为强者和胜者。

早期红豆思路有局限,就是喜欢自己滚雪球发展,有钱自己赚,固步自封,不喜欢与外方合作。这在当时,确实影响了发展,也影响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速度。周海江担任总裁后,反思红豆的过往,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他果断提出,集团任何企业、任何工厂、任何项目都可以与外商合作,前提是对方不仅要有资金,还要有市场和技术。为此,他们改变以往总盯在生产产品经营模式的做法,更多地介入服务领域,积极寻求与国际上的采购集团合资合作,不仅要做他们供货企业,还要让他们来投资参股,以拉住这些大客商、获得国际大市场。

近年来,周海江实际上一直在谋求突破地域和产业的限制。他充分利用红豆的品牌、管理和市场优势,通过品牌加工、派出管理人员、收购兼并等形式,已先后整合了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企业400多家,使它们成为红豆的“园外工厂”。目前,这些企业的资产总量和职工队伍已经超过了红豆自身的总量。红豆虽然生南国,但周海江这位采撷者,已将它播撒得很远。

担当精神——回报社会

周海江说:“‘担当精神是指崇德厚生、实业报国。我认为企业家的担当精神,首要责任是要把企业发展好;再就是履行好关爱员工、奉献社会、回报国家的社会责任。”

作为红豆四大板块之一的橡胶轮胎,是红豆的高新技术产业,周海江非常重视。有一次,周海江发现公司库存中有10万多只内胎含胶率没有达到标准。立即决定,请员工现场全部将这些不达标的轮胎剪掉,并说“企业发展诚信为本,我们一定要做良心产品。”10万多只内胎啊,这是多大的损失啊!员工们一边剪一边难过,但却从心底认同周海江的这一决定,杜绝了可能给客户带来的产品质量隐患。硬生生被剪掉了10万只轮胎,虽然使企业有不小的损失,但是却树起了红豆轮胎精益求精、质量为本的大旗,从那以后,类似的痛心事情再也没有发生,内胎厂、整个集团轮胎板块的产品合格率也一直保持在同行前列,2016年9月,轮胎板块所属的通用股份顺利在上交所上市。周海江不仅对客户秉承一颗诚信之心,对合作方也坚持以诚信为本,与合作方建立良好关系,不拖欠货款、遵守合同、平等沟通、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严禁参股供应、厂长供应、亲属供应、关系供应、回扣供应、霸道供应等六种供应。

在周海江的带领下,红豆时时刻刻都把顾客放在心中,尊重、理解、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在质量上下苦功夫、硬功夫,向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正是因为诚信守法,红豆集团的企业资信等级一直保持为AAA级,从1989年起,红豆每年都被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2007年4月,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企业;2014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集团还先后荣获“全国AAA级诚信单位”等全国、省级、市级各类诚信建设奖项。

他还热心公益,以“实业报国、共同富裕”为宗旨,把交纳更多税收、安置更多就业、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致富作为企业社会责任。

修桥铺路、建造多所希望小学、资助当地教育、建设污水厂改善地区环境、带头无偿献血、资助癌症大学生治病……2009年,周海江个人向台湾风灾捐款100万元,集团向中国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2010年4月,玉树地震,周海江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100万元,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现场,代表红豆集团向玉树灾区捐款105万元现金,得知灾区人民急需御寒的衣物后,再次向灾区运送了一批价值200万元的御寒物资。而后汶川地震,红豆集团捐款捐物600多万元,周海江个人向聚源、映秀、北川三所中学各捐100萬,共计300万元,设立“七一红豆奖学金”。多年来,红豆集团已对外捐款捐物超三亿元。周海江还大力发展红豆杉产业,通过村企合作、以工促农、租地等多种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改善当地自然环境,践行反哺农业、回报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证明工业与农业可以相辅相成。

2015年3月,周海江和父亲周耀庭各捐款500万元,成立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2016年9月18日,红豆集团旗下通用股份上市答谢慈善活动在上海东方滨江大酒店举行。仪式现场,周海江和父亲再次各捐款500万元,向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增资1000万元,使基金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帮助更多的人。2017年5月,周海江个人捐资2000万元,成立了无锡红豆关爱老党员基金会,这也是无锡乃至全省、全国首个党内关爱私募基金会。

共赢理念——一带一路

在红豆不断发展中,周海江提出了“八方共赢”理念,即,要努力实现与股东、员工、顾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等八个利益相关方的共赢。红豆集团主导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就是得益于坚持八方共赢这一理念。2016年8月17日,周海江参加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有幸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座谈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握着他的手嘱咐:“柬埔寨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国家,非常重要,要运营好西港特区。”这么多年,周海江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竭尽全力把西港特区这一项目建设好、运营好。

2007年,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号召下,周海江带领红豆集团联合多家中柬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投资开发建设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2008年2月23日,柬埔寨首相洪森亲自为西港特区奠基,拉开了西港特区建设的序幕。西港特区项目刚刚启动时,柬埔寨西港省当地村民并不怎么能接受,头一天筑起的围墙,第二天便被推倒,一些建筑工具也莫名其妙地被破坏,查来查去,终于发现,一头牛相当于当地村民一年的收入,村民们担心荒地被开发后,就没有免费牧场放牛了。随后,周海江让西港特区中方人员亲自走乡访村,并向当地居民保证:等特区运营后,每个人三个月能赚回一头牛。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及热烈欢迎,于是,西港特区每天派出公司员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当地学生免费教学中文。经过10年开发,现在特区已有上百家世界各地企业入驻,为当地1.6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而周海江也用行动实现了对当地百姓的承诺:数百名当地人先后学习了中文,在特区内的企业担任“白领”,基本上一个月就能赚回一头牛。

在促进柬埔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周海江和西港特区公司还积极捐资助学、帮弱扶困、改善社区交通、卫生条件等,实现了和谐发展。西港特区的建设得到中柬双方高度肯定,习近平主席称赞“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经过十多年努力,西港特区的“一城、两港、三中心”工业化新城,目前已经雏形绽现。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西港特区誓以追日之势,继续加快发展步伐,扎根于当地人民,进一步惠及周边民众,打造产城一体化发展,早日实现300家企业入驻,10万产业工人就业,20万人宜居生活的西哈努克城市新中心这一目标,打造“中柬友谊城”,成为 “一带一路”上合作共赢的连心工程、样板园区,再创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西港红豆集团特区
西哈努克市对标深圳澳门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分析
现代生产带来的现代生活: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社区服务
省侨办赴无锡红豆集团调研
DC炫特区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AVL和西港合作为天然气发动机提供新一代HPDI技术
基于MIKE SA模型的厦门西港海域溢油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年 总目录
阅读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