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肇庆端砚非遗保护研究

2018-06-04 12:07陈洪超
关键词:端砚肇庆市肇庆

陈洪超

(广东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部,广东 肇庆526114)

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最具开发潜力、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城市,无疑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文化重镇。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合作重点领域部分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端砚产业是最具肇庆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是肇庆对外文化交流中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在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端砚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法律保护为基准点,探讨肇庆端砚如何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肇庆端砚艺术及其产业发展状况

端砚石出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与北岭山一带,其石质纯净细嫩,蘸墨笔锋经久不退,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的砚石最为名贵。端砚历史文化悠久,兴起于唐,扬名于宋,精湛于明清,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从开凿、选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每道工序细致而又精湛,造就了端砚这一“天人合一”、具有砚墨功能和观赏性的岭南文化载体。2004年,肇庆市获得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的“中国砚都”荣誉称号;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正式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肇庆端砚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2017年,肇庆端砚首次参加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近年来,肇庆市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挖掘优质矿石资源,利用端砚文化村平台,借举办全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之机,发挥肇庆学院的人才优势,加大对端砚产业的扶持奖补力度,依照“依靠科技、打文化牌、走特色路”的基本发展思路,初步实现了多元化、深层次、精加工的端砚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肇庆全市端砚产业从业人员已发展到数万人,年产值超过3亿元。端砚正借广东省第15届运动会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东风,继续诠释“绿色省运,砚玉肇庆”的丰富内涵,积极打造端砚这一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的靓丽名片。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端砚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端砚的形成得益于肇庆特殊的地形与自然条件,同时也是肇庆这一特定地域内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之所以提出加强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治理理念、产业转型、文化融合等都对端砚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要求转变端砚治理理念

《框架协议》指出,要推动粤港澳间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协同化的体制机制。大湾区的发展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推动为基本原则,一改传统的政府主导与命令式的发展模式,更加强调全社会的协同共治。大湾区要建设以社会参与和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合作机制[1]。端砚作为肇庆市重要的文化产业,其治理理念要紧随大湾区建设理念的步伐,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端砚产业发展之中,群策群力促进端砚文化产业的振兴,使得端砚真正成为肇庆市融入大湾区建设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要求端砚产业提质增效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新时代珠三角改革开放的升级版,是珠三角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现实需要,是助推国家从产业链条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重要举措。其中,传统特色文化产业是大湾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粤港澳三地可以以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要载体,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东风,整合大湾区岭南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要素的对接、对流,携同打造大湾区岭南特色文化产业。端砚是最具肇庆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但肇庆端砚依然面临着基础产业弱质、品牌化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肇庆端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挑战。如何运用现有端砚体制机制更好地示范引领肇庆产业集群,不断探索新模式和新路径以融入大湾区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要求端砚文化传承创新

区域合作重在人心相通,人心相通重在文化交流。珠三角区域内有深厚的文化交往历史,长时间以来形成了同质性程度很高的文化认同。其中,岭南文化是该区域的主流文化,而端砚又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如今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大湾区不应只是一个经济合作区域,更应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区域,其中以端砚为代表的一批岭南文化符号是大湾区交流合作最重要的力量。肇庆市作为大湾区成员之一,欲深入推进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全方位合作,必须进一步拉近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文化认同,端砚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文化媒介作用。这对传统端砚文化的传承保护是一大历史机遇,同时对端砚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是通过不断更新法律制度的供给,逐步使端砚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中的一张靓丽名片,从而实现端砚的产业化与品牌化。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端砚自身在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挑战。

(一)端砚治理理念明显滞后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不仅是大珠三角合作的简单升级,还要有全新的治理理念、全新的治理思维[2]。治理理论最核心的关注点在于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协调。多元共治强调的不是政府退出,不是小政府也不是弱政府,而是小政府、强政府和大社会[3]。目前,端砚产业治理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理念存在明显的错位。肇庆端砚产业发展还未走出“政府—控制”自上而下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仍然坚持单向度的控制思维,政府管理主义盛行。例如,“端砚制作技艺”的管理主要由肇庆市端砚及工艺美术业指导委员会、肇庆市委宣传部来领导,具体执行单位涉及肇庆市委宣传部、肇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肇庆市端砚协会等[4]。另外,端砚石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也主要由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和公安部门进行管理。整体来看,端砚产业的治理还缺乏来自民间的参与,命令与服从式的管理模式已然不能适应端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他继而向记者介绍了医院当前能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医院自1958年建院以来,已有60年的历史,建筑类型较多,修建时间跨度大,不同类型的建筑能耗特点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医院业务量的逐年攀升,人们对于医院环境和安全等各方面要求的提升,大量医疗、信息化等高新技术设备的持续推广应用,均使得能耗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

端砚产业链条中利益相关者众多。从集中从事端砚制作的相关社区、居住在砚坑洞附近的居民村落、传统采石人,到从事雕砚的工匠、端砚营销者、端砚科研机构乃至端砚的消费者等都与端砚的治理息息相关。如何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充分调动端砚众多利益相关者从事端砚产业的积极性,实现端砚共治共享治理理念的落地,是端砚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端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未凸显

首先,端砚当属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是肇庆特定区域内特定群体集体智慧的结晶,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都充分证明了端砚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见表1)。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端砚“技术内容”提供一定保护,著作权与商标权可以为端砚的“形式表达”、商誉维护、防止侵权等提供一定的法律救济途径。但是,由于目前端砚市场培育还不成熟,行业内大多只关注端砚作品出自哪家,对端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认识不清,端砚从业者的著作权、商标权意识还相当薄弱。因此,有关方面亟须强化端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引领端砚产业健康发展。

表1 端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其次,端砚权利结构缺失。端砚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产品,权利主体具有模糊性、群体性与不确定性,这也是造成目前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不浓厚的重要原因。端砚石主要分布于肇庆市烂柯山与北岭山一带,跨越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凝练成肇庆这一特定地域内的共同精神财富。端砚作为一种带有集体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应归属于肇庆市政府、肇庆市端砚协会还是哪一个主体更为妥当,值得进一步探讨。最后,端砚的传承与创新。端砚的千年传承与与时俱进的创新造就了端砚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但端砚的传承与创新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言传身授、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仍是目前端砚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方式[5],但这种传承模式已经无法为端砚的长期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当前,端砚高端人才的缺失与流失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另外,端砚雕刻在保持“天人合一”的传统雕刻精神的基础上,也应跟随时代步伐推陈出新,实现端砚的艺术性、思想性与时代性的完美融合。

(三)端砚区域保护体制未建立

首先,盗采端砚石资源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出于对端砚名坑抢救性与可持续性保护的考虑,2000年肇庆市政府开始全面停止对老坑、麻子坑等名坑的开采,实行“封坑禁采”政策,但盗采、滥挖端砚石资源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几个名坑依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现有的端砚执法行政保护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改进。其次,端砚市场造假现象逐年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次充好,冒充名坑的“搭便车”现象。一些产自非肇庆名坑甚至是非产自肇庆的普通砚石却号称产自肇庆三大名坑,攫取不正当的高额利润,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通过旧砚新铭、以墨染色、克隆砚谱等各种非法手段冒充端砚与名砚。这种假砚横行、名砚蒙黑的现象,极大扰乱了正常的端砚市场秩序,降低了整个端砚市场的信誉。最后,端砚司法保护体制亟待建立。针对目前端砚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局面,肇庆市政府主要以执法打假为主要的保护手段,未能调动起端砚产业相关利益者维权的积极性。建立端砚司法保护体系势在必行,更是端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长久之计。

(四)端砚保护技术手段需革新

首先,端砚标准化体系发展滞后。截至目前,假冒伪劣的端砚之所以出现在市场上,主要原因在于端砚名坑石材鉴定标准不明晰、端砚制作市场门槛低且标准不统一。近年来,肇庆市也制定了几个端砚相关标准,但对于把端砚打造成大湾区闪亮的文化名片而言,端砚标准化体系之路还很远。其次,端砚的大数据库建设潜力巨大。现阶段广深港等地对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方向给予了充分重视,但目前肇庆市对端砚大数据库的建设还未提上日程,包括端砚协会、肇庆学院等相关机构间端砚数据资料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只有推动端砚数字化发展,端砚才可能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分析

端砚传统产业需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东风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需要端砚这一岭南文化名片,为其实现融合性发展增添文化新动能。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思考端砚的长远保护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一)着力构建协同共治的端砚治理理念

首先,构建端砚多元主体利益一致性模式。近年来,肇庆市政府对于端砚文化的推广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但端砚产业的发展合力始终不足。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实施财政补贴、税收倾斜优惠、文化项目扶持、优秀端砚企业公益宣传、执法打假等多种方式,为端砚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端砚产业链条上的企业群体应是端砚文化推广的主体,端砚企业要在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基础上根据端砚市场的不同需求,有差别地区分产品、作品与艺术品类别,以端砚大师工作室为重要平台,积极树立个人、企业品牌与端砚区域品牌意识。当地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导肇庆市的中小学尤其是高等院校包括肇庆学院、广东理工学院等积极承担起服务端砚经济、传播端砚文化的使命。另外,肇庆市博物馆、肇庆市图书馆、阅江楼、包公祠等也应成为传播端砚传统文化的模范与先锋。

其次,充分发挥端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主导性作用。端砚产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端砚协会发挥了重大作用。端砚未来发展更应充分发挥协会的“中间人”“市场人”的作用。今后,端砚协会应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加快自身市场化改革步伐。端砚协会带有强烈的政府色彩,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协会自治的实现与端砚产业的市场化发展。该协会应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约束力,逐步建立重心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移的合规性监管体制[6]。二是充分利用大量端砚人才储备的优势,尽快提高端砚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把端砚协会打造成端砚产业链条上最权威的专业性团体。最后,充分利用大湾区这一广阔的发展平台。2015年广东省端砚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端砚的市场化与开放性运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端砚产业的发展要放在大湾区这一平台来统筹考虑,实施“走出去”文化战略,继而打开东南亚文化市场。

(二)充分挖掘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无形财产权。端砚目前已经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等一系列称号,但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端砚却很少有相应的字样或标志。端砚若想融入大湾区高端文化市场,必须改变这种“重申请、轻使用”的尴尬局面,必须擦亮端砚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招牌。目前要做的是尽量争取国家文化部门、质监部门、工商部门等对端砚的优惠政策扶持,通过加强产业链条的质量管理,加快端砚版权登记授权,净化端砚市场秩序,借助大湾区区域平台,运用国际多边商标注册体系,大力宣传端砚区域品牌,提升肇庆城市形象。

2.优化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结构

端砚作为一种区域性、共享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权利结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谁才享有权利主体资格,对此问题学术界也多有争论。结合端砚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端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应属于肇庆市全体人民,但该权利的具体执行者,也即实质权利主体可由肇庆市政府授权或委托肇庆市端砚协会。因为非法人组织多以公益为目的,可以更加高效、系统地管理非遗相关事务[7]。2011年,肇庆市端砚协会向工商总局成功申请端砚证明商标,已经说明此种途径可行。

3.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民间特色工艺经过该区域内群体的不断传承与创新,形成了该区域的特色文化,进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仍要不断进行创新。端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端砚历史文化与制作技艺固然重要,但端砚的创新也不应停滞不前。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端砚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端砚在雕龙刻凤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应该融入更多山水文人故事、古诗词赋意境,还可借助设计智造新技术手段,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材,创造出更多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端砚精品。

(三)健全端砚区域保护体制

1.加快端砚石资源立法保护工作

端砚石属于保护性稀有矿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端砚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从源头加强对端砚的治理,严厉整顿滥采、滥挖违法行为至关重要。目前,肇庆市人大正在加快制定《肇庆市端砚石资源保护条例》,将为今后端砚石资源的有序开发提供保障。但从目前公开的该条例征求意见稿中仍可以看出一些不足,如意见稿中把民企排除在享有端砚石勘查开采主体之外,不利于端砚石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公平竞争。另外,该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可适当增加破坏性开采端砚石资源的法律责任,以增加相关责任人的违法成本。

2.加大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执法力度

首先,继续完善肇庆市端砚综合执法制度。建议在肇庆市政府的领导下组建肇庆市端砚保护领导小组,整合肇庆市、区两级国土、公安、安监、林业、环保、工商、质监、广电等力量,通过跨部门联合执法维护肇庆市内端砚市场的秩序。其次,积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近年来,粤港澳三地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肇庆市政府和广东省端砚协会等应积极作为,将端砚保护提升到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争取获得广东省政府的更多支持。对肇庆市而言,应充分利用现有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版权制度、广东省著名商标保护制度;对大湾区而言,积极利用三地建立起来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协作制度、联络员制度以及国际马德里注册商标体系保护端砚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完善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体系

随着端砚石资源市场供应的日趋紧张,端砚侵权现象必然会逐渐增多。端砚的行政保护具有被动性和短暂性的弊端。着眼于端砚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应积极探索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司法救济路径。端砚的司法保护可以有三种方式以供选择:一是以端砚证明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为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我国及国际区域商标保护体系,建立端砚商标权保护体系;二是以端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着力点,通过公益诉讼方式实现对端砚的保护[8];三是通过著作权维权的保护路径。端砚作品尤其是端砚大师的名作经常遭到他人复制、剽窃,端砚作品的著作权人可以以侵犯端砚著作权为由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四)革新端砚技术保护手段

目前,端砚产业的标准化发展滞后,尤其是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体系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突出。只有不断完善端砚技术标准体系,才能促进端砚产业的长远发展。2015年,端砚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获肇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肇庆应加快制定端砚地方标准的步伐,更加重视端砚国家标准的申报工作,尽快破解当前端砚砚石无权威技术标准的难题。更加重视发挥广东省质量监督砚石及砚产品检验站(肇庆)的检测技术优势,建立严格的端砚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认证、检测、追溯三大核心环节,强化端砚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逐步解决端砚市场鱼龙混杂的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肇庆市(广东省)端砚协会可尝试制定端砚团体标准,以团体标准这一新型标准体系为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引领端砚标准化建设和整个端砚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可以为端砚产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奠定市场、品牌与技术基础。另外,肇庆市政府可整合肇庆市图书馆、博物馆、肇庆学院资源,完善端砚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肇庆市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利用大数据技术逐步实现端砚产业的数字化发展。

五、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伟大工程,已经超越了经贸合作的范畴,文化相融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端砚是岭南传统文化的杰出典范,是肇庆融入大湾区建设的一张名片。端砚及肇庆市的未来发展需要依托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的发展也可以得到端砚产业发展的助力。在知识经济和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深化对端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充分发挥端砚产业的作用。

[1]刘璟.粤港澳大湾区治理与合作模式探索[J].开放导报,2017(5):96-99.

[2]蔡赤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挑战[J].广东社会科学,2017(4):5-14+254.

[3]王名,蔡志鸿,王春婷.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16-19.

[4]何向.参与式管理:自下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以端砚文化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2):80-83.

[5]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与发展——以白村端砚制作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6(2):65-68.

[6]郁建兴,沈永东,周俊.从双重管理到合规性监管——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行业协会商会监管体制的重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07-116.

[7]高燕梅,芮政,伊明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J].学术探索,2017(2):85-91.

[8]鲁幽,周安平.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新路径[J].知识产权,2017(2):64-69.

猜你喜欢
端砚肇庆市肇庆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肇庆学院封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荷叶形端砚赏析
肇庆市排舞运动的推广及其启示
端砚收藏的来源
端砚的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