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让幸福走进家家户户

2018-06-05 07:32策划整理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农民农村

■ 策划/整理 本刊编辑部

要想富,先修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据悉,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一条条农村公路像一根根毛细血管,把我省偏远农村串联起来,使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扶贫攻坚工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与交通运输部签订《促进秦巴山区、六盘山区、藏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建协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内容,连续4年召开现场会,举全省之力推进交通扶贫攻坚。去年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交通运输部下达6500公里的目标任务,解决了1142个撤并建制村的通畅问题,新增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651个,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硬化村组道路1643公里,改善了180个“千村美丽”示范村通行条件。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843公里,改造危桥81座,其中村道危桥49座。新增通客车建制村656个,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5.6%。改造、开通城乡公交、村镇公交线路150余条,农村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大大提升。

力求保障谋发展,让农民充满获得感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充分肯定农村公路建设成绩的同时,要求农村公路建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民生是最突出的短板,贫困地区是最薄弱的领域。农村群众和城市居民相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差距。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农民的新期待,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农村民生投入,全方位地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因此,我们要从城乡差距最突出的短板入手,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切入,从贫困程度最深、最落后的地区突破,实现了“硬件”趋硬、“软件”提升。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5年来,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99.24%的乡镇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9.1%和96.5%以上,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接近80%,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交通扶贫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带来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极大改善,也进一步为农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发展终究是硬道理。实现高水平的民生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有条件、有财力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农村民生建设中,我们不是空谈情怀,而是始终坚持在发展中夯实基础、破解矛盾。这条经验任何时候不能动摇,要始终坚定不移推动农村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如何推动农村从思想上到物质上巨大改变与飞跃,农村公路建设至关重要,农民只有走出去了,才能真正实现思想上的提高;特色农产品只有流通出去了,才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农村产业只有树立起来了,才能够在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大的跨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而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始终在路上。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农村公路的建设,将为我们提供保障,将让农民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公路+”助力产业兴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

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带来了人气财气,凝聚了基层民心。以农村公路为依托,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特点,探索出了“农村公路+互联网”“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为产业兴旺提供了新助力。

“农村公路+互联网”,足不出户享购物,坐在家里赚大钱。近年来,甘肃省内农村电商发展越来越快,更多的合作社(企业)不仅仅采用直销的方式销售特色优质产品,更是搭上了电商的快车,利用网络销售,足不出户,实现产销一体的产业链。在过去,农村里很难实现电商网络的互通,一方面的原因是农村互联网覆盖面不广,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崎岖不平的路面限制。大部分的名优特农产品都是本地特色的优鲜产品,保质期短,如果运输路面条件不好,不仅会影响个别农产品的造型,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并且在顾客下订单之后的有效收获时间内没有收到产品,也会收到消费者的投诉。而在近年来,由于我省农村公路发展迅速,形成了互通的公路网,物流网络不断扩大,不仅能够让“土货”进城,也能够实现让“网货”下乡,不仅能够让城里人吃到更具特色的优鲜产品,也能够让农村人同样享受到网上购物的服务与乐趣,无论从物质经济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够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乡村公路+特色产业”,营造特色创品牌,引得投资下乡来。在过去,有一种原始销售方式叫做“赶集”,乡镇或城市附近的农户会在固定的日子里将自己种植或者畜养的农副产品带到集市上叫卖,但是在这个过程里,不仅十分浪费时间,还会降低产品的新鲜度。而现在,真空预冷车可以直接开到水果采摘的田间地头,实现了果品的全程冷链运输,提高了品质,也提升了价格,许多农产品更可以借此机会远销国外。在过去,在农村大多实行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种多少(养多少),就吃多少,如果遭遇天灾人祸,还要自己承担损失,发展十分艰难。但是现在,由于道路的畅通,曾一无所有出城去的“老农”会将更好的技术和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法带了回来,成立了合作社(企业),扩大规模,实现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周围农民的收入,也为建设新农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另外,完善的道路也吸引企业落户乡村,一些成熟的集团和企业落户农村,创品牌,谋发展,打造特色产品,不仅提高创收,更能有效助力产业发展。

“乡村公路+乡村旅游”,营造美丽乡村,留下美丽乡愁。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打造人们梦想中的“桃花源”,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许多乡村依托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和周边细密的公路网,经过十多年的整治,如今漫山翠竹,别墅林立,还建起了气派的电影院和乡村舞台,美丽的环境成了村民的“摇钱树”。以农村公路建设为基础,发展农家乐一体化服务,生态旅游服务等,为游客营造美丽乡村,留下美丽乡愁,由身到心地完全放松,而对于村民来说,美丽乡村所创造的“美丽经济”也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开花结果。由于公路的畅通,各乡村还可以组织创办各类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和消费,如靖远枸杞的爱心采摘节、武山县的樱桃采摘节、康乐的相牛赛牛大会、什川梨园的参观游览活动等等,这些不仅能够带给消费者以美的感受,更能够为当地的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农村产业兴旺。

哪里有路,哪里就有幸福感

农村公路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路修好了,完善了,乡村产业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起来。为此,我省每年都在农村公路建设和防护上重点发力,制定预期发展目标,并且超额完成任务,有着不俗的成绩。

截至2014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2万公里,农村公路树状网络基本形成,全省100%的乡镇、70%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

截至2015年6月底,已建成农村公路4693公里,完成投资42.6亿元,占年计划的50.33%。

截至2016年,全省建成各类农村公路2.15万公里,其中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1.53万公里,是我省近年来建成农村公路里程最多的一年,实现了全省95%以上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

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

可以看出我省对农村公路的修缮与防护上做出的努力。质量和安全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生命线”。全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坚持“小项目、大管理”,加强督导督查和技术帮扶。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标,主要路面材料集中采购,混凝土集中拌和,邀请公路沿线农民代表参与施工过程监督,努力让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同时筹集资金22.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5万公里;投资6.5亿元,加固改造危桥623座,实施溜索改桥6座,陇南山区4800户、1.7万名群众结束了祖祖辈辈靠溜索过河的历史。

今年,我省将继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切实做好交通扶贫工作。以创建“示范县”为载体,抓好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窄路加宽、县乡道改造等,实施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积极支持对经济发展带动效应强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启动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工程,优先安排与国省干线、县乡公路连通成网、产业带动效益明显的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年内计划下达自然村组道路及主巷道硬化工程4万公里,建成1万公里以上,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

关于我国的农村公路建设,李克强总理曾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总结地方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地方、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和运营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农民来说,城乡的差距不仅在于物质生活上,还在于心理上的,路通了,乡亲们的心也就通了,路就像城市与农村之间交流的纽带,我们同样生活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我们是同样的兄弟姐妹,我们享有同样的服务,我们也能够得到同样的发展,随着农村公路的逐渐修建与完善,这样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将会走进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十三五”以来辽宁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2.7×104km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