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展

2018-06-09 02:52叶文勇李秀荣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德育方法校本课程道德教育

叶文勇 李秀荣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是实施校本德育的指导思想。实施校本德育,要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要重视德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力促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及和谐发展,要把学生的社会发展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关键词:校本课程;道德教育;德育方法

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空间、课程资源等,都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静止不变的生活画面。与其他课程相比,品德课最为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因此,应把学校少先队活动与品德课程有机融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德育活动,拓宽品德课的外延,提升少先队活动的知识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感悟,努力做到品德课与学校德育特色相结合,与德育主题活动相关联,与班队活动相配套,与课外活动相呼应,在活动中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一、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改革德育工作现状的需要。传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反差大。德育的“政治化”、“成人化”,德育目标“高、大、全”,德育主题错位等等,影响了德育目标的正常实现,德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育德”功能。

2.调动了老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原来德育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者、执行者、评价者。调动了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程度高,有利学生个性发展。德育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社区、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特点,创建有特色的学校,培养有创造性的独特个体,接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德育校本课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是整合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需要。学校教育与教学没有整合一致,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要求不协调的现象普遍存在,抓德育的只抓思想品德教育,不注重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抓教学的往往只管知识传授,不重视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二、育人目标要追求“三个气”——正气、大气、灵气

所谓“正气”,就是指刚正的气节、正派的作风和良好的风气。正气,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本。青年学生充满正气,才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所谓“大气”,指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雍容大度、自信平和、宠辱不惊的博大胸怀和气质。所谓“灵气”指的是人对外物的正确感知和判断的能力,对客观环境的应变能力,通常指聪慧或秀美的气质和丰富的想像力。

倡导“正气”,就是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倡导“大气”,就是要使学生拥有宽广的胸怀、健康的心理,学会包容,充满自信。培养“灵气”,就是要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三气”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它能够融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气质中,即达到内化和自律的德育最高境界,让学生在现在或将来真正做到在无评价、无监督时也能独善其身。

三、開发德育校本课程,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益

1.开发校园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爱校情结。通过立足于校园文化之上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和学习,营造学校的校园文化,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开发以校园物质环境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以校为荣的爱校情节。如《校园建筑历史变革》、《校园植物探秘》等。以校园舆论文化环境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如设置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学生电视台以及广播站。开发以校园制度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校园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优秀的制度文化,可以培养师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形成优秀的品行和价值观念,凝结成一种在代代师生中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2.开发学科渗透德育的德育校本课程,润物细无声中沐浴德育教育。开发各学科中蕴涵的德育功能,寻找德育和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融合点,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无缝隙连接。以教务处为组织者,教研组长为执行者,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开发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校本课程。既可以在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可以编写德育教材,如《化学史与批判精神》、《哲学与延安精神》、《青少年性心理与性生理教育》、《中国历史中的民族英雄》、《感怀哲学》、《欧美文化差异分析》等。

3.活动内容人文化。德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俗话说,“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对待学生,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容许他们犯错。人文化的德育,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注、爱护、帮助和教育上。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以关心学生为前提,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路上的思想障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向新的生活。其次,在态度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材施教。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其三,在德育教育方式上,人文化的德育多采用正面强化的教育方式。教育首先是从正强化入手,而且必须是贴近具体事件、具体环境的。其四,人文化的德育,往往给予受教育者以充分的信任,给予他们较多的空间和选择权。

4.开发品德修养类的德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适合学生的品德修养类的德育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因此,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是提升德育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使德育教育活动生活化、真实化、校本化、趣味化、人文化,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的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修养好的建设人。

参考文献:

[1]俞隽.小学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马燕敏.德育课程校本模式的开发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7(03):52-54.

[3]卢少军,朱跃民.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06):116-120.

[4]杨勇,张诗亚.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49-53.

猜你喜欢
德育方法校本课程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互联网时代高中德育方法的变革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