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圈子文化”污染了“政治生态”

2018-06-10 15:38
世纪人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选人圈子用人

“圈子文化”自古皆有,“圈子”在社会上非常流行,有同学圈、朋友圈、战友圈等林林总总的圈子。圈子如果是因情而聚,倒也无可厚非。但官场上一旦形成圈子,“圈子文化”就变味了。官场“圈子文化”害人不浅,人民群众更是深恶痛绝,“圈子文化”不仅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危及党的执政根基。因此,革除“圈子文化”毒瘤,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要拧紧思想“螺丝”,祛除“圈子文化”病灶。

“圈子文化”实质就是一种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是对正常“政治生态”的污染和侵蚀,究其原因,还是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坚定,才能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破除“圈子文化”,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匡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正确的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挺起共产党人精神脊梁,自觉抵制“圈子文化”;要经常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自觉加强自我思想改造和党性修养,始终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让讲政治、守规矩入脑入心,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从“心”筑牢防腐拒变的“铜墙铁壁”,将“圈子文化”的病灶遏止于萌芽之中。

要瞄准问题“靶心”,铲除“圈子文化”土壤。

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圈子文化”之所以盛行,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密切相关,如果说其它领域的腐败污染的是河流,而“圈子文化”为代表的用人腐败污染的就是水源。在选人用人上,如果“小圈子”用“潜规则”代替了“显规则”,用团团伙伙代替了五湖四海,用任人唯亲代替了唯才是举,用个人高看代替了群众公认,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导致人心涣散、乌烟瘴气。因此,破除“圈子文化”,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把好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评价、选拔、使用干部,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坚决把搞“圈子文化”的“带病”干部挡在“门外”。

要扎緊制度“笼子”,革除“圈子文化”毒瘤。

官场上的“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够滋生,主要是源于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制度的空子,搞团团伙伙的人身依附和利益输送。因此,驱散扭曲的“圈子文化”,要注重日常,抓在经常,常给干部扯扯袖、咬咬耳,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提升权力监督实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始终保持反腐败工作的高压态势,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加大纪律审查工作力度,紧盯重要领域、重要部位、重要岗位,不断清除影响“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猜你喜欢
选人圈子用人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从羊祜将军选人用人说开去
传说中的“圈子”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用人还需讲原则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破解“四唯”难题
你的圈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