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校现代化专业群视角的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2018-06-11 11:48沈萍
职教通讯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职校专业群实训基地

摘 要:根据调研青岛中职校实训基地建设成效,分析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现代化专业群视角下建设金湖中专校信息化实训基地,从基地整体规划、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运行管理制度创新等四个视角提出了建设思路。

关键词:中职校;专业群;信息技术;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基金项目: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资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BRA2016242);淮安市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中职校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azy16006)

作者简介:沈萍,女,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业群建设及电类学科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4-0013-03

一、青岛中职校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一)注重校内实训室资源整合,扩大实训室功能

青岛电子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实验实训室配备齐全,既有基础实训室,也有高端功能性实训室,集实训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产品开发与生产多种功能。如“智慧电子工坊”,将传统的电子装配室、电子测量室、电子制作室、电子CAD和3D打印等设备融合在一起,师生可以在该室完成电子作品从设计、制作、调试、实物打印一系列过程,打破传统的分段式实验实训的局限,给学生以完整的项目实践过程。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共赢

1.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先进,教学、研发两不误。青岛电子学校与海尔等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出资引进的国外最新3D激光内雕机、金属三维打印机等先进设备,用于学生校内实训实习和企业新员工培训,解决企业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呈现的快速通道,节约的人力物力等成本。

2.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青岛商业学校与日本7-eleven合作,建设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是青岛中职校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典型。招生即招工,该基地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顶岗实习及就业等,校企联动,培养学生从学生→店员→店长等角色的转变。

(三)推广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服务地方经济

平度职教中心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三十年,引资德国专项经费建立养殖教学实验场、果品加工培训中心、肉制品加工中心、西式面点加工培训中心、农机培训中心等多个生产性实训中心,能够提供学生实训实习,学生校内培训,安置就业等。学校先后为国内省内畜牧专业培训达2 000多人次,为青岛市20多家葡萄酒厂培训员工,为农户提供种猪种牛16 000余头,既提供了技术,也提供了进货供货渠道,很好地服务了三农,服务了经济建设。

青岛中职校实训基地建设成效对笔者所在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的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二、江苏省金湖中专校基于信息技术专业群需求的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一)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基地设备陈旧老化。江苏省金湖中专校2008年与常州信息技术学院共建信息技术实训基地,配置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等十个实训室,近十年来,基地用于实训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使用率很高,应该说当时在苏北还是一流的实训基地。但目前,机器内存已经严重不够,尽管每台机器添加2G内存条,机器运行缓慢、死机、黑屏故障,有些机房故障机器几乎一半,不具有先进性,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专业群实训需求。

2.实训基地功能单一。学校十一个实训室中,其中七个是基础实训室,可以完成计算机基础、PHOTOSHOP、C语言等课程实训实验需求,专业化方向实训室较少,具有研发、设计等综合性功能匮乏,不能满足专业群实训需求。另外,学校学生公用机房与计算机专业机房分割不明显,部分专业机房没有发挥到有效作用。

3.实训基地缺乏校企共建模式。近两年,学校添置了数字传媒实训室、软件设计实训室,都是学校层面的资金投入,投入的规模比较小。因县级工业基础薄弱,县财政没有专项经费投入,与学校真正对接的规模企业较少,企业的参与共建大多数情况下仅仅限于表面上的,没有实质性的建设成果,缺乏与企业共资共建实训室,实训基地的缺乏活力和原动力。

4.实训基地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实训基地制度建设从来都有,但真正有效的制度不成体系,没有用于日常的规范管理,没有长效机制。学校没有统一实训管理部门,各专业部自行管理,没有信息化规范管理模式;多数实验实训室管理员,仅仅起着设备看管员的作用,对设备的使用、维护没有去深入研究,同样配置的机房,有部分管理员不去维护,死机故障机器较多,机器损坏严重;实训室添置规划、实训室功能、添置设备型号和实训管理等,没有统筹及长期有效规划。

(二)基于信息技术专业群需求的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1.以群专业实训需求构建整体规划,突出群重点专业实训配置,分批建设。[1]开展群岗位能力调研,设置群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训项目,专业群中共有的实训室要优先建立,优先建设通用性强和决定学生關键职业能力的实训室。(1)旧实训室整合。将原有的七个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先进行整合,剔除故障机器,整合成计算机基础共用实训室,满足群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实训教学用。(2)增添设备。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添置新机型及耗材,增加工位;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增加交换机、路由器、畅通网络;影视后期制作室,添置打印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3)筹划新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专业群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有计划分批地建设,专业群重点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结合技能大赛、行业企业需求,建议筹建网络组建与管理、工业产品设计、平面广告制作室等功能室。

2.以专业就业为导向,建立生产性实训环境。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打破现有的以理论教学内容为导向的常规模式,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训模块,以专业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准绳,建立真实的专业工作环境,开展生产性实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场所。[2]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的职业能力。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提供多种机型、检测工具,学生可以模拟一个完整的电脑安装、排故、系统安装和软件安装过程。结合青岛电子学校的“智慧电子工坊”经验,金湖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制定生产性实训项目,将几个功能室融合,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3.以行业为依托,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建设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平台。[3]实训基地应依托行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双方签订共同建设协议,双方共同对规划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实训基地有效利用企业丰富的市场资源、市场应用经验,在项目建设上建设更加贴近市场化运用的岗位项目。[2]如帮助企事业单位网站维护、动画宣传设计制作、设计专门的进销存系统等,师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紧跟行业企业新工艺新技能,提高了专业能力。为实现专业集群基地的长远发展,实训基地要充分利用产学研优势,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出好成果,以此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建成后的基地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4.规范制度建设,创新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4]建立以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主导的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组织运行构架。专业群负责人组织实训基地的规划、资源配置及专业间的协调与联系,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负责实践教学方向把握并组织落实,以此促进专业群内给各专业间内在联系与沟通。运用智慧校园网络,实现科学化管理。此外,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机制的建立,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促进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完善“教学做一体”的保障机制,最终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

三、结论

实训基地是中职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业群建设需求的角度统筹建设信息技术实训基地,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最有力的保障,是培养高质量创新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青林,周天宏.基于专业群理念的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3(2):25-27.

[2] 强伟纲.专业群视角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4(5):149-150.

[3] 郑云,覃如琼.基于建筑设备专业群建设需求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91-192.

[4] 徐英,吴建洪.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J].民营科技,2017(7):257-258.

猜你喜欢
中职校专业群实训基地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