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体育高考抢跑现象研究

2018-06-11 06:30王斌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1期

王斌博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北省体育高考百米项目中抢跑现象进行研究,发现考试中发枪节奏统一且规范情况下,抢跑现象较为严重,而抢跑原因与比赛中起跑抢跑略有不同,主要是技术动作不正确、地方教练的不重视、学生面临学训双重压力且重文化轻体育所致,通过分析原因给出建议以供参考,希望考试中百米起跑抢跑情况得到改善。

关键词:河北省体育高考 抢跑 起跑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c)-0008-02

河北省体育高考项目有100m、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和800m四项必考素质,抢跑主要出现在100m。高考和比赛不同,高考决定了考生的命运,考生的状态是区别于参加田径比赛的运动员的,所以,出于人性化考虑,河北省体育高考允许一次起跑犯规,之后抢跑的考生会被罚下。此规则给了考生一次机会,但在实际考试中,出现大面积抢跑现象,通过观察记录发现,抢跑的考生出现地域性,来自某一地区的考生抢跑比率很高。本文将这一现象分析探讨,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参加2018年河水省体育高考考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短跑起跑”“抢跑”“起跑训练”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中文文献中与抢跑有关的文章仔细研读,了解短跑的特点,抢跑的原因和规则的演变以及考生在参加体育高考和比赛中不同的心理压力。

1.2.2 实地考察法

通过参加2018年河北省体育高考径赛项目的执裁进行实地考察,抽取其中8天观察并用画“正”字的办法记录抢跑考生的生源地,询问考生抢跑原因,并与发令裁判和径赛裁判长交流经验。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查阅的资料和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考试方法

考试时间是4月7号到4月20号,中间休息一天,补考三天,正式考试10天,每天安排参与考试人数有800~1000人之间,分别来自河北省2~3个市的各所在区,每8人一组。100m和800m分别在上午第一场和下午最后一场,所有人参与考试,每组有一次抢跑机会,考试发令使用电子发令,无发令枪。

2.2 考试中短跑抢跑情况

对抢跑考生的生源地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后发现,每个地区的考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抢跑,普遍稳定在一个“正”字以内,但是一些地区却达到了两个“正”字及以上,如唐山市曹妃甸区、邢台市桥西区、邢臺市沙河市、沧州市任丘市、唐山市滦南县、唐山市路北区、张家口市宣化区1、石家庄市无极县、邯郸市峰峰矿区,其中,邯郸市峰峰矿区甚至达到了3个“正”字,抢跑考生出现了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而且多数考生是在“预备”口令响起瞬间起跑。

由于抢跑情况比较严重,当考生上道以后,裁判用“不要紧张,都不要压枪”“听枪声起跑”等语言对考生进行提醒,抢跑现象得到了很明显的控制。而来自保定市、定州市的考生起跑相对好很多,即使不提醒也很少出现抢跑,节奏把控能力比较强,学生水平相对较高,从参加了三年的河北省体育高考起点组织裁判张老师处了解到,之前每年来自保定等地的考生体育素质和对考试规则的遵守情况都相对较好,由此可见,考生平时在此方面经受了比较系统的训练。

2.3 考试中抢跑现象的原因分析

2.3.1 起跑技术动作不正确

一般来说,短跑抢跑的产生与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身体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及心理素质有关。短跑的起跑采用蹲踞式起跑姿势,河北省体育高考统一要求不使用起跑器,可以穿钉鞋。在实际考试中,抢跑考生的起跑姿势多不正确,甚至不会起跑,前脚过于靠前、重心过于前倾、手臂和腿部力量不足导致臀部抬不起来、后膝不触地等。

2.3.2 教练不重视,训练方法错误

教练或体育老师不重视起跑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训练,教导学生猜抢起跑。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对学生没有进行专门的起跑技术动作、反应和力量素质练习,只是反复进行百米完整练习,发令中不喊“各就位”的两段式发令,且在考试前教考生要压枪起跑,学生心存侥幸心理,故导致考生在考试中听到“预备”就起跑,出现在神经高度紧张情况下把“预备”当枪响。

2.3.3 学生学习为重,忽视训练

体育提升较快,重点抓文化课。参加体育高考的考生同样需要参加文化课高考,同样对于文化课有着较高的要求,再加上高中重文化轻体育,考生普遍认为如果在体育上花费太多时间就会耽误文化课,且体育成绩提高较为容易,只需在考试前集训一个月甚至更短即可,没有经受各方面系统的训练。

2.3.4 思想压力过大,过于紧张导致不能控制动作

主要由运动焦虑引起,考生赛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体育考生为了在高考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而使自己承受的心理负荷要比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大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期望值过高,“三年磨一剑”,一旦发挥失常便会失去录取资格,加上老师期望和家庭的寄托,考生过分担心失败而又急于求成,情绪躁动不安,过分紧张;二是因为考生比赛经验不足,经历的体育比赛少,临场比赛经验的缺失使得考生在高考赛场中不知所措,产生怯场。

2.3.5 利用考试规则设计起跑战术

体育高考抢跑规则允许一次抢跑,所以少数水平较高的考生钻规则的空子,利用“犯规战术”,故意抢跑犯规来干扰其他考生,带乱其他考生的起跑节奏,影响其他考生的比赛情绪与体力,使其他考生抢跑罚下或者不敢起跑,从而达到个人目的。

2.3.6 外界干扰因素

考试中一些其他干扰因素导致抢跑。其他考生的呼喊和一些工作人员的谈话对发令裁判和考生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还有风速影响,当风速超过2.2m/s不能发枪,需要让考生原地活动或者休息,等风速合乎标准了再发枪,所以考生等风的时间或短或长,如此以来对考生的耐性也会造成影响。

3 抢跑的危害

3.1 消耗考生体力

百米项目肌肉的工作特点是以肌肉的爆发用力起跑、极大强度的途中跑和最大用力冲刺跑来完成,属于肌肉动力性工作,以磷酸原系统(ATP-CP)供能为主,特点是时间短速度快,由于在短跑运动中,对抗肌收缩与舒张快速交替活动,所以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兴奋过程占优势,但兴奋与抑制过程频繁转换,使得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且起跑时考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蓄势待发,抢跑导致考生发力落空,所以对考生体力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3.2 影响考生情绪

绝大多数运动员对起跑抢跑行为持反对态度,不希望出现抢跑犯规的现象,他们认为其他运动员的抢跑行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的比赛情绪和水平的发挥。考生更是如此,在百米考试中,考生处于极度的紧张兴奋中,情绪起伏大,一旦出现抢跑,考生暴躁易怒,在考察中,许多考生在其他考生抢跑后情绪激动,说脏话。

3.3 打乱考试节奏

抢跑行为无论是对考生还是整个考试的节奏都会产生干扰。第一,在考试期间,常常会刮阵风,且没有规律,风速起伏较大,小时1.8m/s,大时达到5m/s,所以,在风速降下来的间歇把握机会抓紧时间放枪,如果在阵风间歇期间有考生抢跑,召回后重新发令便会迎来新一轮的阵风,从而错过最佳发枪时机,裁判和考生需要再等下一个阵风间歇,导致考生等待起跑时间过长;第二,抢跑行为也会干扰学生对比赛感觉的把控,打乱学生自己的节奏。

4 建议

4.1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考生反应素质和力量素质训练。反应素质训练可以提高考生身体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力量素质是短跑项目的基本素质,在安排力量练习时,特别重视运动员全身各部分力量的平衡,在发展下肢力量的同时发展上肢力量,发展腿部伸肌力量的同时注意腿部屈肌力量,上下肢力量有助于起跑时的支撑和蹬摆,身体素质训练是提高学生起跑水平的基础和关键。

4.2 加强技术动作训练

在学习起跑技术中,应抓住技术关键,反复进行联系,以分解技术和局部技术为主,完整技术为辅,教练员一定要以教学为主,多做正确动作示范、讲解,进行练习时,教练员要精心指导,反复练习直到建立正确自然的技术形态,一旦错误动作成型,将会影响今后完整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在学生掌握完整蹲踞式起跑技術后,进行专项技术练习来巩固短跑起跑技术。

4.3 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加强教师教练的专业知识培训。体育教师和教练应懂得为学生科学的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不忽视百米起跑技术动作的学习,在四项考试项目中,做到全面又有重点的教学,并引导学生练习,不教学生心存侥幸心理的猜枪压枪,训练负荷控制科学合理。

4.4 加强考生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发展考生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能够摆脱外来刺激和一直在考试比赛中所出现的不利心理状态,短跑的心理训练是通过考生对意志品质的培养,学会适应比赛条件和与对手进行竞争过程中实现,教练员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疏导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遇到的压力和困难,使学生在考试前有适当的压力又不至于过于紧张,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

参考文献

[1] 李亮.短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及其训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52-53.

[2] 董胜利,李强.对我国短跑运动员起跑反应速度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89-91.

[3] 王连凡.影响百米运动员起跑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训练方法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7):66-68.

[4] 刘彧秀,赵梅玲.提高短跑起跑反应时的训练方法手段研究[J].运动,2017(2):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