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发展

2018-06-11 06:30安晋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1期

安晋

摘 要:体育教育训练是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质量及效率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体育教育工作平稳有序的发展进程,现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就应从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体育教育训练学内容及模式入手,构建科学化的学科体系。本文主要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征进行相关论述,分析及研究出其实际发展方向。

关键词:体育教学训练学 学科特征 研究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010-02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然认知到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力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却存在着不够完善,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质量急需提升等问题。因此为充分发挥出体育教育训练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积极作用,现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就应对现存于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刻反思及研究,通过对体育训练计划的进一步扩充与修订,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综合体育人才的需求量。

1 体育教育训练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科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就目前来看,在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期间,存在着学科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受到国家教学机制以及学生生源的影响,导致学校过于重视对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进,造成学校现有教师资源、教学硬件及软件无法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提供充足的支持[1],严重滞后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难以适应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

1.2 学科建设缺乏特色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建设过于雷同,缺乏一定的特色,其中,体育教育训练项目也多局限于田径、球类及体操等,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积极作用,更会导致学生在此种千篇一律的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2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2.1 体育教育训练学主要内容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教育學的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并应用在研究生体育教育上。体育教育训练学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指导以及运动实践教学训练的结合,不仅更加适社会对综合体育人才的需求,更为传统学术性体育教育研究事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2]。与此同时,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国体育教育硕士研究生重点培育的二级学科,其不仅保留了传统体育教育学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度,更加凸显出体育运动的实践性,及时找寻到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对体育训练中的规律进行深入挖掘,从根本上提升了体育教育学中的实用性。

2.2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主要特点

体育教育训练学早期被定义为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换言之,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集体育、教育及训练于一体的多元化学科,旨在将体育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与规律融入到实际体育训练之中,并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及学习需求的差异性,对体育训练方案进行动态合理的调整。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体育教育训练学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3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趋势

3.1 体育教育训练学转向服务化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由精英化趋向于大众化发展,我国原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中为培养体育的教学训练人员的学科建设目标也应进行不断的优化。同时国家及有关部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要求的提升,促使体育教育训练学也应在现有基础上朝向为辅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3]。举例而言,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为本国及本校运动员提供服务,而这些运动员也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科研支持,充分发挥出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积极作用,促进体育教育训练学朝向服务化发展。

3.2 提升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综合性

3.2.1 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内部综合性

注重体育教育训练学内部综合性,针对体育运动在大众日常生活现状,对我国体育事业休闲化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中结合休闲体育因素,并将其纳入到正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以此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大量的理论支持,培养大批优秀的休闲体育人才[4]。例如:我国华南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已经加入了休闲体育的教学内容,使该学科能够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3.2.2 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

现阶段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并以此取得了显著教学成果。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技术的稳定发展,体育教育训练学也应基于原有基础,加入更多的其他学科内容[5]。例如: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加入工程力学的知识,帮助运动员或特殊运动员器材辅助支撑;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中融入法学知识可更好地保障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公平性及公正性。

3.3 做好体育教育训练学培训的方案的制定工作

为做好体育教育训练学培训方案的制定工作,相关教育工作者就应认清当前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特征,对体育教育训练学选修课及必修课的课时及比例进行调整,避免学科重复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完善体育教育训练学生源选拔机制

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发展过程中,生源质量对于学科的实际教学水平及教学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当前各高校在积极扩招体育教育训练学生生源期间,也应注重完善生源选拔机制,切实提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对学校现有师资力量及软、硬件的配置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生源选拔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扩充。在学生入校选拔的过程中注重对其综合能力的考察,提升体育教育训练学的教学价值。

3.5 保障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体制的不断变革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应在保障学科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基础上,对其独立性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及强化,立足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特有的体育运动形式,以体育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明确体育教育训练学在其他学科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严格遵守各学科在交叉过程中的尺度控制原则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大众对于运动健康的认知度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发展态势,大大增加了对体育人才数量的需求。因此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现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应从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入手,做好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体制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最大化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姚璐,李克良,夏重华,等.我国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术科课程开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为例[J].冰雪运动,2015,37(3):35-41.

[2] 张小龙.山东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3] 王树宏.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0.

[4] 岳威.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2):116-117.

[5] 刘盼盼.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D].苏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