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2018-06-11 06:30黄延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黄延斌

摘 要:专项训练手段的选择与应用是决定体能专项训练效果的最重要因素。项目特性与肌肉用力方式是选择适宜的跳高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理论依据;在应用这些手段时,动作要求是根本,教练监督是关键。众所周知,跳高专项体能训练是跳高体能训练的核心,专项体能训练效果才是影响专项技术与专项成绩的重要因素,而如何提高专项体能训练的效果,重在专项训练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关键词:专项体能训练手段 选择与应用 跳高

中图分类号:G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015-02

Abstract: The choice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al training mea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physical training eff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and the muscle force method a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ecting suitable special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s for high jump;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the action requirements are fundamental, and coaching supervision is the key. As we all know, special physical training for high jump is the core of high jump physical training, and the effect of special physical training is important for affecting special technology and special achievements.

Key Words: Special physical training means;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High jump

1 项目特性与肌肉用力方式是专项训练手段选择的理论依据

跳高项目是典型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其技术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由支撑转变为腾空、由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属于多个跑、跳动作环节组合叠加的非周期性运动。运动员下肢肌肉的爆发力水平、助跑的位移速度、起跳时蹬伸摆动的动作速度与力量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项目特性与肌肉用力方式决定了跳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更加强调力量与速度的训练手段要与专项技术有机结合,在体能训练中要更多采用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相似或完全一致的动作练习;更加强调快速力量练习应突出以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为主,专项练习手段的发力方式应是肌肉的拉长——缩短式收缩方式,练习手段接近专项的完整技术动作练习。而且在最大负荷练习时,也要尽可能地与比赛动作相一致。在选用练习手段的训练理念上要由传统的重视绝对大肌肉力量转为更加重视小肌肉群的快速力量训练,更为紧密地将爆发力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结合起来。高度专项化地运用专项技术练习,将速度、弹跳、力量训练紧密结合,在专项体能练习中融入助跑、起跳技术动作的要求,在各种跳跃动作练习中尽可能按照项目的爆发力特点与垂直向上用力的技术要求进行训练。

2 跳高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就是练习手段的要求

跳高的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弧线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跳高腾起的高度既依赖于自然弹跳力,又更多地取决于助跑速度及在起跳阶段换成腾起初速度的效果。助跑速度越快,转换得越好,获得的腾起高度越大。在运动员起跳技术稳定的条件下,加快助跑速度,促进水平冲击负荷增大,就能迫使起跳腿伸肌群肌肉拉长的速度加快,进而使伸肌群受到刺激强度与冲动频率相应地增高,不仅可以增强下肢肌肉的快速力量、跳高肌肉弹性势能的利用率,而且更有利于速度的转换,继而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跳高专项体能练习要动作速度快,蹬摆协调配合,起跳快而有力,达到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出最大的用力效果。

3 选用适宜的专项体能训练手段

根据体能训练目的,选择适宜的练习手段,在速度能力训练方面:采用站立式启动100m、60m计时;行进间30m计时;30~40m行进跑,杆前12步弧线助跑起跳计时,短助跑五级跨步跳,短助跑连续单腿水平跳躍(5~6级)。在发展专项力量与爆发力方面:采用杠铃负重半蹲起、后提、前拉适宜重量,背抛铅球(男子7kg;女子5kg),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四步助跑连续单腿水平跳跃(5级),6~8步步助跑起跳摸高,跳深练习:跳下-跳上练习(着地后立即向上跳起摸高);高度(单腿从50~60cm,双足为80~90cm);原地双脚屈膝纵跳摸高,5~7步助跑起跳过杆练习,练习重点放在上杆姿势的改进上;单腿前脚掌连续纵跳,肩负重(女队员为体重50%)单脚连续上跳,双脚跳栏架3~6个(76~91cm),双脚屈膝纵跳。

4 应用训练手段时的注意事项

跳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需强调肌肉力量训练手段与专项技术训练手段的有机结合。在训练中要更多采用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相似或完全一致的动作练习,更加突出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快速力量练习与接近专项特点的完整技术动作练习。体能训练手段的针对性要强,教练员要特别重视练习手段的强度与量的关系,强度是关键,练习的质量与效果最为重要。安排运动员专门化手段练习时尽量集中训练,大量重复。运动员要通过参加高强度比赛与多跳次完整技术的重复练习,来提升专项训练强度,达到不断提高专项体能的目的。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时,安排发展速度练习、弹跳力练习和其他力量性质练习时要紧密结合助跑、起跳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完成跳跃动作练习时尽可能符合垂直向上用力的技术要求。

跳高专项体能训练手段众多,但在动作结构的要求上大同小异。训练手段练习的形式各异,但严格动作要求是相同的。保证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方向与专项技术动作的要求尽量一致是重要前提。技术要求是采用适宜训练手段的关键。同样的练习不同要求,训练结果会截然不同,要清楚每个练习的目的和要达到目的的要求。因此,运动员按质保量地训练重要,在训练中教练员的监督更加重要。教练员要注意运动员完成每一个动作的练习质量,每次练习的质量不能确保,运动员完成再多的练习量也是徒劳的,还会引起运动员机体疲劳,导致运动伤病。所以,练习的动作要求是根本,教练监督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雍明.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跳高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 李厚林.郑幸娟跳高技战术特点及其1.95m突破点的诊断分析[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

[3] 林明.跳高运动员垂直速度形成途径的力学分析——兼论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差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8):55-58.

[4] 黄建军.背越式跳高技术类型新划分及运动学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408-41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