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健身健美运动队现状分析与研究

2018-06-11 06:30李胜红刘瑛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运动队

李胜红 刘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飞速进步。全民对健身及健美运动热情日益高涨,大众对科学健身及健美运动需求愈发强烈,全国各地商业健身房数量在原有数量基础上呈持续上涨趋势,健身房内硬件及软件设施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与此同时,伴随着健身健美运动的热潮,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不断地开展健身健美的有关课程,无论是普通商业健身房还是全国各地高校都需要引进大量高水平教练和指导员或者是健身健美课程教师。就目前我国国内情况来讲,国内商业健身房内健身教练水平表现出良莠不齐现状,大多数健身健美教练为半路出家,并没有取得相应上岗资格证,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能力。在我国国内高校健身健美课程教授课程的大学教师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健身健美的有关课程专业的人数较少以及高校教师缺少这个专业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国内高校 健身健美 运动队 现状分析研究

中圖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051-0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有关大学生健身健美教学课程。健身健美课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体形体态和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提高大学生的生理机能以及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但是目前的大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着教师只看重学生对健美技术的掌握,而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等各种弊端。而且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为了拿学分而去上课,蒙混过关即是目的,不重视自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心理素质的改善已经成为了如今大学教学中的常态。为了转换大学生上课的观念,引起我国大学生对锻炼身体素质和改善心理素质的重视,在我国高校体育健身健美课的改善就变得尤为迫切。

1 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仍然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自从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在当今时代也变得越来越高,健康的体育教育方式也因此应运而生。故此,健身健美运动成为体育教育的一大焦点问题。我国体育教育普及的是“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终身体育”的观念,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健身的普及,再加上爱美的需求,大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的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高校也紧跟时代的潮流,引入体育健身健美课,我国高校也因此组建起了很多健身健美运动队。广大大学生也颇欢迎这类运动。但是如今实际教学成果显示,我国高校体育健身健美运动队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当前我国国内的许多高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只关注健身健美运动队中的学生对健身健美技艺的掌握,在教学中重视的是教学出来的结果或者直接说是健身健美运动队中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却忽略了真正的过程,缺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和自身身体体质的锻炼过程的重视。原有的传统式的健身健美课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和发展出健身健美运动队中的大学生持续健身和健康生活的观念及习惯。为了亟待解决这个问题,现有存在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接受改革。

2 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并未跟进时代

健身健美运动队教育传统的模式是指体育的教学模式, 以教授运动的复杂技巧为教育的主要核心,但是却缺少对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心理素质的改善。这就导致高校体育健身健美课堂逐渐地走进仅仅只追求学生课业成绩的误区,进而错误地认为健身健美运动队中的学生运动技术较为娴熟以及课业的成绩比较好,就等同于是身体好,但是在这个方面是存在着本质性错误的。教育的模式未跟进时代,在落后的传统模式课堂中只以健身健美运动的技术动作作为核心主体,而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的改善和自身身体体质的锻炼过程仅仅处在从属地位。为了追求优秀卓越的运动成绩,有时甚至会不惜牺牲身体的健康,甚至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国有一些体操运动员,因为长期的运动训练,导致了身体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磨损,造成了对正常生活的影响,甚至是对身体造成了致残的效果。这完全违背了运动本身的初衷。

3 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学并未采用有效的方式

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学并未采用有效的方式。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师往往以教学的技巧为教学核心,往往忽视了真正的重点核心在于健身健美运动队的学生。这是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学采用不了有效方式的真正结症所在。健身健美课运动队的教学模式需要采用的是实践与反馈结合的形式,就像一个严密运转的机器,工程师会对其进行复查一样,能在不同阶段的掌握机器真实的情况,以便做机器运转过程中的计划调整。其教学是“由机器到运转再回到机器”的循环反馈程序:第一个环节是“机器”,经过有效的测试,确定机器的耐久程度,并询问机器使用环境的禁忌,避免运转过程出现安全问题,从起点开始就要保证好安全运动;再以所测试出的状况、体质水平和了解到的运动爱好等内容为基础制定适宜个体本身的运动计划,然后开始实施锻炼,进入到“运转”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依据计划锻炼后,再次回归“机器”,重新做相应有效的体质测试,检查阶段性的健身健美效果,观察人体体质所增强的程度,首先第一步掌握好阶段变化后对症调整运动计划,其次第二步,再进入之后阶段的锻炼,经过进行不断反复的调整,使得每一阶段都进行的是最适宜自身状况的锻炼。这样从“机器”本身出发,中途经过“运转”,然后再回到“机器”的流程,将健身健美运动队课程的核心放到了学生本身,运动的作用仅仅是作为手段服务于人体的健身活动。改变之后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保证运动条件的安全开展,又能够以不同阶段人体的身心状况作为最有力的依据,来制定出最适宜运动者本身的运动计划方案,较以往传统体育教学的开展模式相比锻炼效果更加显著,从教学的流程上严格有力地保证了科学有效地进行健身健美的锻炼。

4 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并未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更快地融入健康城市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政府这一足够权威的平台进行全面的推广。因为政府是国家社会发展所进行的主要规划的管理部门。但是目前我国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并没有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很多地方政府一直把经济的发展作为各地改革革新的重要指标,有时教育都要为经济的发展让路。这对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更大程度上促进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更快地融入健康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更加充分地利用政府这一足够权威的平台进行宣传,使得在政府这一足够权威的平台推广下,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得到社会各界的注意,在发展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方面,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使得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推广和发展不断得到全体社会的支持,这是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发展必须要引起的注意。

在21世纪的前20年上半叶中,我们的国家为了大力发展成综合国力强大的大国从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之下,为了建立起和谐、健康的综合大国提供了足够的理论依据,并且在建设体育强国中做好了发展伟大蓝图的铺垫。当今时代,在大型城市的建设中,政府的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对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发展模式展开大规模的推广,并且也要对城市化体育的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

5 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职人员的知识水平不过硬

随着我国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市场行业不断地发展,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职人员的所需量呈急剧增长的态势。目前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水平高、学历高的教职人员,而实际上拥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员却很少,这就导致了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职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從而不能直接制定有关的教学大纲。根据我国相关的研究调查分析,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职人员受专业教育程度较低,拥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员所占比例偏少,大多数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有的学的是其他的师范教育专业,有的是学管理方面的专业,还有的是专业技术技能出众,但是缺少实际教学经验的教职人员。从业人员对健身健美运动队的专业性知识掌握量少之又少,就不能对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进行体系性、专业性的教学。因此,在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职人员中招收大批量的专业性人员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因为其文化水平和相关的综合文化素质会影响到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正常有序的教学管理。

6 结语

当今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学要针对学生自身体质和心理素质之间存在的差异情况,要为每一个健身健美运动队的学生合理地去制定锻炼计划,培养健康的运动理念。在目前国内高校的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学还存在学生体育理论知识薄弱的缺漏, 所以大学健身健美运动队的教师要加强健身健美理论知识的教授。为很好地满足这个要求,大部分没有相应资质的相关教职人员必须将重点放到提升自身知识并及时学习培训与时俱进的健身技能方法,从而真正做到使体育课能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并将运动的习惯贯彻到学生每一个人的思想当中,使得健身健美运动队的运动员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张天翔.国内高校健身健美运动队现状分析与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健身健美运动队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 刘超峰,刘洋,周斌.对大学生健身健美爱好者腿部训练策略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 林良茂,李宁,张洋.沈阳市部分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现状调查与研究[J].体育时空,2016(6):90-110.

[4] 唐玉梅,赵志梅.对广西大学生健身健美运动的现状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40-41.

猜你喜欢
运动队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运动队管理中人际内耗问题与对策
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运动队现状研究
普通高校运动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普通高校运动队建设模式分析
试论新媒体时代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浅谈中学运动队的课余训练
运动员组织承诺水平的评价与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