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伤病残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8-06-11 06:30郑欣赵长璧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可行性

郑欣 赵长璧

摘 要: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以“健康第一”作為宗旨,面对的是全校的学生。当前,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放宽,越来越多的伤、病、残学生进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一名大学生接受高等院校的全面教育,高校要对这类学生的体育课进行设计与构建,为他们能够正常接受大学体育课教育,参与到高校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提供相应的保障。

关键词:伤病残学生 体育保健课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069-02

1 体育保健课与常规体育选项课教学存在的差异

1.1 内涵不同

伤、病、残学生这类群体的体育保健课,教学主要解决,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产生适应,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效果。同时,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这类学生不能很好地参加正常体育课的练习,还有的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应起到的作用,是着重帮助他们适应体育教学和各种情况。常规的体育选项课,课堂教学目的是教授体育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这样看来,体育保健课与常规体育选项课在教育内容与内涵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1.2 教学面对的对象不相同

各高校为伤病残学生开设的体育保健课,教学面对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受伤、患病、身体有残疾,不能参加剧烈活动的大学生群体。常规体育选项课,主要是教授给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因此看来,体育保健课与常规体育选项课的授课对象不同,而且教学目标要求相对更低、难度却更大。

1.3 教学使用的手段、方法不相同

因为授课面对的对象不相同,因而授课教学时使用的一些方法、手段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其学生人数比较少、身体状况不同程度地差于正常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机能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相对会有些简单和乏味,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自然就比较慢一些。常规的体育教学,经常使用“集体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进行,过程中可灵活多变,使用多种不同的手段的选择性大,体育保健课与常规体育选项课在教学手段及方法上,存在明显不同。

2 高校伤病残学生体育保健课开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前,高校伤病残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面临体育保健课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健全、体育保健课教学的师资力量欠缺、设施不完善的现状,影响其设置的因素主要是缺乏适当的教材和教师来落实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体育保健课面对的是一群受伤、患病或残疾的学生,常规教材,不适用于他们,当前,大学体育教材有很多,但是,缺少以康复为目的的体育保健课教材,而有专业经验的教师则更少。

3 确立高校伤病残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3.1 鼓励学生参加锻炼

体育课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练习相结合,学会懂得合作,并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的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达到在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提高,提高身体运动能力,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对伤病残学生也要贯彻体育教育的宗旨,使其参与到体育课内外的锻炼中,开设体育保健课,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使伤病残学生很容易就能参与到体育课中去。

3.2 使伤病残学生参与到正常学生的体育选项课

病残学生易形成不良的心理,大学体育选项课程教学,应帮助伤病残学生搭建平台,使其可以轻松接触到一些正常学生的课堂,鼓励他们多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多主动疏导他们,使其减少抵触的情绪,逐渐淡化他们的自卑心理,通过开设课程,使他们能接触并参加一定运动量的练习,增强他们的健康状况,减弱心理上的不良情绪,最终目的是,让这部分学生能健康地成长,提升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安排身体健康的学生,走进伤、病、残学生的体育保健课堂,可以使他们增多与残疾人沟通和交流,最终还能达到双赢。

3.3 体育教师要一视同仁且区别对待

在一些正规的比赛中,有很多残疾人运动员,他们的成绩有很多并不逊色于正常人的运动员,所以说,通过合理地安排学习训练,伤病残学生同样可以在大学体育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并且可以通过刻苦训练,最终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体育教师要在上课的要求和原则上,合理把握一视同仁和区别对待的原则,他们在参与的体育课中被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所有的学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并根据伤病残学生的不同身体机能状况,扬长避短,最终使他们在自己具有一定优势的项目上找到信心。

4 具体措施

4.1 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等制度的宏观调控

目前,国家针对高校的体育教育,制定了许多相关的调控政策,明确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要求,对那些病、残群体,也提倡大家多关注这类人群,但并没有明文规定、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仅在《全面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对病、残、弱等特殊群体,提出开设保健课程,呼吁教育面向全体大众,充分体现其公平性。因此,制定相对的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是保证伤、病、残学生也能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4.2 体育教师要进行专业的培训

体育保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促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体现教育公平,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的特殊的体育课程。目前,根据伤、病、残学生特殊性的教学需要,必须进行有关专业教师的培养,如营养学、心理学、保健学等学科,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制定有关体育保健教学的运动处方等,有条件的还应配备一些体育设备,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为高校培训指导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提供服务。

4.3 高校伤病残学生体育课的授课方法

4.3.1 与普通学生共同参与体育课

通过位置和角色的调换的体验交流,既能增加了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又可以使正常学生切身感受伤病残学生面临的困难,从而能够更好地去帮助他们。因此,通过适当的群体活动,打破常规上课的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对抗,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们之间融洽的关系,开阔他们的视野与封闭的心理,消除自卑情绪和隔阂,极好地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大学体育课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

4.3.2 单独设立体育课程

对伤病残学生进行单独授课,针对他们的身体机能状况,区别对待,为他们制定出以提高身体机能为目的的计划,不断鼓励使其完成锻炼任务,达到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最终实现伤、病、残学生也都能勇敢地参与体育锻炼,并从中提高身心健康。

4.4 课程的设置

4.4.1 人数问题

对于伤、病、残的学生,他们大都行动较缓慢,上课需要教师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因此,授课的人数,应选择10个左右,这样,教师能比较好地照顾到他们每一个人。

4.4.2 设施问题

体育保健课程的授课内容,以锻炼身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为主要内容,基本包含两个方面——身体形体练习、运动的动作练习,上课应选择在通风较好、温度合适的地方,设施则以保护器具为主,如垫子、弹性皮筋等器材。

4.4.3 上课氛围

授课的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和情绪,更要细心、认真、以身施教,这样才能提高伤病残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于从茂,徐景文.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教学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80-81.

[2] 陈艳飞,刘成.再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42-45.

猜你喜欢
可行性
高中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选煤厂手选矸石系统技术改造及智能选矸可行性分析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