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上体育游戏的运用

2018-06-11 06:30刘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体育游戏体育教学

刘涛

摘 要:本文主要从体育课堂与体育游戏的关系出发,分析体育游戏在不同课堂阶段中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 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体育课堂中应注重体育游戏的针对性、趣味性,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增加适当的运动负荷,还提出要做好游戏所需的场地设备准备、注重游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及体育游戏要注重安全教育、要有严格的规则和纪律。

关键词:体育课堂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073-02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活动技能,如走、跑、跳跃、投掷等,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进行的活动[1]。传统的体育训练相对枯燥、乏味,重复练习较多;巧妙的体育游戏设计,会融合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练习,在增加积极性与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巩固课堂技术教学要领,体会游戏胜利后带来的成功感,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然而有些课堂只是一味地做游戏,缺少设计导向,忽略教学目标、教学难点的穿插,因此,如何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形式,将体育教学目标与教育意义融贯其中是当下体育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 体育源于游戏,体育课堂需要游戏

体育最初源自游戏,体育与游戏的关系密不可分,早期的体育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贵族间进行的规则明确的运动,一种是民间简化后的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活动。从目的来看,都是为了消解闲暇时间,增添生活乐趣。因此游戏是体育运动最初的形式,更加亲民化。体育教育中,掌握游戏的设计、运用,是体育教师基本的专业素养[2]。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技能传授的重难点、学生年龄和性别、环境,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教学,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而一堂体育课时间有限,游戏在课堂中安插、占比、形式都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体育课如何运用体育游戏更像是一门艺术。

2 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作用

2.1 开始部分的作用

万事开头难,因此一堂体育课,开好了头,后面自然会比较顺利。而对于体育教师来说,由于体育课大多属于室外课,学生容易受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很难融入教学情境。因此在课堂开始时,合理运用游戏,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吸引学生身心参与,将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2 准备部分的作用

体育课涉及身体参与,准备活动不充分,很容易受伤。常用的徒手操、慢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学生如果不重视,热身质量很难得以保障。如果引入有趣的游戏,学生参与热情高,活动充分,帮助肌肉、骨骼拉伸,有利于体育技能的习得,更减少了受伤的几率,这种形式更加事半功倍。

2.3 基本部分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运动技能教学是最核心的部分。将课堂教学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何乐不为。例如在练习途中跑时,“胸前报纸跑”的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在奔跑时的身体控制性,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在投掷类教学中,可以进行情境模拟,比如炸碉堡、团队投掷积分赛等,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团体荣誉感,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较好地完成了课堂目标。

2.4 结束部分的作用

开始和结束都是通过调动身体积极性,减少受伤和促进身体恢复,帮助下一阶段的教学更好地进行,因此结束部分同样重要。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会在课堂结尾时增加游戏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消除身心疲惫感,这是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其次,结束时学生大多数因为疲惫,就想直接坐下或者原地休息,教师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放松,学生的体育课参与积极性可能会受疲劳感所影响。

3 游戏在体育课堂上的善用

3.1 体育游戏要有针对性

体育课的游戏运用要考虑教学目标、体育课的特点、学生特点、环境特点,做到有针对性。课堂开始时可以选用《看谁站队快》等能够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游戏,提升学生准备活动的质量。在课堂的基本部分要考量教学重点针对性地选择游戏,适当时可进行改良,比如接力教学可用《换物赛跑》等竞赛游戏。课堂结束时可选用太极、体育舞蹈结合音乐等放松身心。但如果盲目选择游戏,只会偏离教学重心,脱离体育教育的本质[3]。

3.2 体育游戏要有趣味性

体育游戏因其趣味性,在引导、培养、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迎合学生心理倾向后,使学生获得游戏参与的满足感。课堂中安插的游戏,可以从名称、形式、规则、奖励内容、参与人数的变化提升游戏的新鲜感。不断变化的体育游戏,能够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值,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3.3 体育游戏要融入教学内容

体育游戏没有涉及教学内容,教育价值便难以体现。而体育教学因教学重点、难点的不同,设计游戏时也应该考量不同群体、年龄、环境等因素。在课堂的不同阶段,游戏负荷量的控制也应该考虑。针对课堂阶段、课堂内容,有序搭配,控制好游戏的主次点,凸显游戏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习得体育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4 体育游戏要安排适量的运动负荷

游戏的生理负荷要合理,在课堂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及教学的科学性。不能让学生“为了游戏而上课”,要重在引导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与积极性。在游戏设计中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运动负荷要求,要保持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做到游戏负荷设计科学化,并结合望、闻、问、切的方式,及时控制游戏负荷,保证体育课堂有序进行。

3.5 要做好课堂上体育游戏的场地与器材的准备工作

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场地器材,好的场地、器材准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游戏情境,帮助教师引导教学,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在准备游戏器材时要充分,尽可能地让学生准备一些手工制作的器材,帮助学生在课前就进入教学情境,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相当于课前的“预习”,提升教学质量。

3.6 体育游戏要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任何教学都要注重科学性,游戏的设计自然也是。体育游戏涉及教学目标、内容、参与人群、环境等较多因素,因此游戏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科学考量,设计与开展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环境特点,通过科学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生体育创造基础。

3.7 体育游戏要注重安全性教育

游戏能够满足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诉求使得学生乐此不疲,因此游戏的度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关键。即课前、课中纪律、规则要严格把控,要做到課堂有序进行,游戏适当合理。安全是一切体育教学的前提,因此在部分涉及危险系数的游戏,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防范准备,做到游戏的安全性、乐趣性、助教性,提升体育课质量,实现教育价值。

3.8 体育游戏要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和纪律

游戏能得以继续,必须有规则的介入,否则难以保证公平性。规则也是游戏安全的关键。教师要控制好游戏的运动度,将学生的运动负荷控制在科学范围内。在游戏进行时要控制课堂情绪与氛围,不能太过,也不能太沉闷,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学生要加以引导,不能横眉立目、严加训斥,破坏学生热烈的游戏氛围。因此游戏的规则和纪律方面,体育教师要把握好尺度。

4 结语

体育游戏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更加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关注。但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造成负面效果,这同样值得我们注意。

参考文献

[1] 寇晋玮,张健,郭志鹏,等.试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2):183-184,188.

[2] 曾珠,黄洪.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反思[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3):82-85.

[3] 李伟顺,彭雅静.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3):81-83.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体育游戏体育教学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