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技能重点难点教学的智慧突破

2018-06-11 06:30黄永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技能教学突破重难点

黄永明

摘 要:运动技能是学生体育运动的主要载体,学习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快慢,练习过程的状态,是对老师能否以儿童立场为前提,教材重难点突破时,对技能深入理解、过程精妙设计、课堂人性组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需要老师体育智慧素养的提升积累,从而更富情感,更富效率地达成技能教学。

关键词:技能教学 重难点 突破 智慧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103-03

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项目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过程中表现出运动的自信,而体育课堂教学肩负着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重要使命,体育技能教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专业的人员——体育教师,进行专业而科学的教学,这也就凸显出体育作为学科存在的课程特性,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技能教材选择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高效,教学手段是否智慧,是评价体育教师学科素养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乐意终身体育的基石[1]。

下面借笔者的《侧向投掷》与大家一起分享技能教学重难点智慧突破的教学心得。本课是水平二四年级侧向投掷的第二课时,根据第一课时教学效果,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侧向投掷脚蹬、腰转、手挥臂的基本动作要领和基本的发力顺序,通过了解,学生知道必须用力才能投远,但如何用力,就只知其表,不得關键,根据现有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快速挥臂”为本课的重点;脚蹬、腰转、手挥臂的协调用力为本课难点,尝试通过让学生建立“快”的本体感受,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最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达成以上设想,我对本课主要部分进行了如下实践与思考

1 突破从美的设计开始——智慧编织孩子乐意触摸的“网”

智慧的设计是教者教学思想和素养的外在体现,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乐此不疲地自发或按要求练习,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看来,“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2]。本课设计中考虑的重点就是儿童立场,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愿意如何接受?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实践证明,但凡孩子喜爱的事与物,都具有形象、直观、新颖的共性特点,所以我尝试为孩子编织一张乐意触摸的“网”,这张网由点、线、面相互交叉,相互作用,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本课围绕重难点突破,站在儿童立场,让教学智慧落地生根,设计中体现了以下主要特点:

点——练习器材的创新:本课以颜色鲜艳,造型独特,安全性较高的国际田联趣味器材作为教学用具,彩带球代替垒球,无论是从器材安全性,色彩选择还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等方面,学生的选择是一致的,同时,由于课的结构、组织需要,我还挑选了彩色标志桶、彩色哑铃、小圆垫组合使用,让学生都舍不得开小差,此外,我还自创器材,开发教具,通过横幅的运用,既是技能动作要领的再提醒,又是规则限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线——练习形式的改变:以互学小组取代整排听口令投掷的枯燥练习,没有了整排听口令投—捡—投的机械练习,转而以个人、两人与四人学习小组的结合交替变化,形式更加多样、练习更加自由、讨论更加充分、效果愈发显著。

面——练习技能的延伸:技能的训练是起点但不是终点,不能单独存在,最终需要为该技术所属的运动项目服务,所以的第二主教材中,进一步针对投掷项目的特征,通过情境创设,安排了“趣味彩带球”游戏,游戏中通过蹲起、钻山洞、上举杠铃、投掷等练习,补偿学生上下肢力量及协调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巩固侧向投掷动作,提升投掷能力。

2 突破以儿童活动为途径——智慧为孩子捎去“惊喜”

正如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的智慧性表现为对儿童的关心,……教育者对孩子的影响是通过教育体验实现的[3]。教育体验是指对教育的情境、关系及行动的体验。智慧教育始终……探及儿童对世界的内心体验,……然后以‘心向着孩子、向着孩子的生存与成长的角度,探寻在具体情境中如何机智和充满智慧地采取行动,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行动。”所以技能教学重难点突破时,需要坚持,更需要智慧,一个智慧的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技能的掌握,更是思维的影响和智慧的传递。本课侧向投掷的重难点教学时,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2.1 由浅入深,“刨坑”生成

经过第一课时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蹬地、转身、挥臂、出手的基本动作,但对于投远的关键词“快”还没有建立动作概念,也没有动作方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进入基本部分后,首先,安排了学生判断老师三种不同姿势的侧身投掷动作,并让学生说出老师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接着,让前后学生两人一组组成练习小组,甲同学手持圆垫,乙同学手持彩带球,练习“隔山打牛”的游戏,乙同学用快慢两种不同速度将球头砸向圆垫,甲同学说出不同速度带给手腕的感受,紧接着用球尾砸向圆垫,体验声音高低不同的感觉,下面是课堂实录:

师:……一二三(慢)……,一二三(快)……,……请你告诉其他同学,刚才老师用快慢两种速度投掷,给你什么感觉?

生:速度慢的时候圆垫没什么变化,速度快的时候圆垫晃动得很厉害,手腕快要抓不住了……(见图1)

师:下面请前后排同学用完整的投掷动作配合练习……

生:学生前后两组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练习的时候感觉到要想圆垫晃动得厉害,必须要快,那需要哪些部位快呢?

生:肘关节要快。

师:还有呢?侧身投掷动作中,需要蹬地、转身,这两个些动作呢?需要快吗?先不急着说,下面练习升级版的“隔山打牛”,方法是这样的,由球头改为尾巴抽打圆垫,看看谁击打圆垫的声音响亮,注意,一定是从两手前上举开始的完整一二三动作。

生:前后同学练习……

师:让这组同学来展示一次……同学们听到他击打圆垫的声音了吗?……谁能说出不同速度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速度慢的时候,尾巴打在圆垫上声音很低,速度快的时候,击打的声音非常响非常脆……(见图2)

师:回答得真棒!

最后,再次通过练习“隔网投弹”的短时连续博弈,复习巩固侧身快速投掷动作。让学生按规则的要求,主动快速投掷,新学动作不断巩固,让技能泛化阶段时能用较短时间达到动作技能自动化的阶段。(见图示3)

综上所述,通过看垫子的晃动幅度、听彩带尾鞭打圆垫的声音、总结出动作要领,通过看、听、说、体验四个环节的不断铺垫,“坑”越刨越深,给孩子不断捎去惊喜,激发学生兴趣,这种让学生主动“刨坑”的方法,为突破重难点提供最重要的能量保障。

2.2 精巧互练,“快乐”生成

夸美纽斯曾说:所教的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与练习,教育便不能够达到彻底的境地。”体育课最显著特征就是通过积极、重复的肢体运动,形成运动技能的肌肉記忆,达到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本课中让学生通过巧用圆垫与彩带球,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隔山打牛”设计,两种不同形式的交替进行,用手腕尽力抓住晃动的圆垫和清脆的鞭打声,虽然是重复练习,但多种不同途径的感受刺激,换来的是学生小组练习的主动、互动,学生在快乐的练习中习得,这种体验获得的本体感受更直接、更快捷、更有效,为最快突破技术难点提供关键体验。此外,本课中还进行了最大可能、最小单位的分组,使练习密度、强度得以保证。

3 突破自润物无声——智慧让学生豁然开朗

体育技能教学的智慧突破也应该有这样的境界与追求。笔者认为的一堂好体育课,应该是把教学的目标悄悄藏在情境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乐意、尽情地练习,形成自己的思考,最终掌握运动技能,并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具体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3.1 环节的严丝合缝

本课导入部分学生跑步中高举手臂与老师击掌的练习和专项准备部分中同学双手在头上高举做大幅度猜拳动作、脚跟脚尖转、仆步压腿第八拍时迅速站起的练习都在不经意间帮助学生建立“手上举”的初始的本体感受;基本部分,两种形式的“隔山打牛、隔网投弹”练习,使学生再一次顺利完成由巩固旧知向新授技能的无缝衔接,在集体与限时练习的相互推动下,技能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3.2 理解的高处立意

体育技能教学,并不是孤立单一的重复训练,而是围绕技能的组合练习,在拓展部分中,安排与投掷有关的核心力量的组合练习,小组下蹲—俯卧成山洞—爬行—绕垫转圈—立卧撑接头顶击掌—投掷,练习方式的选择,遵循了悄悄潜入,润物无声的原则组织实施,学生在课堂上无形中运动能力得以综合提升,新学技能得以进一步巩固,练习效果大大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情感的真实体验

体育技能教学不应是四肢的机械练习,而是情感驱动下的综合体验,情境课程创始人李吉林老师告诉我们,……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的操作要义,提倡我们的课堂应是让学生能更自觉地对教育内容进行真实体验。本课中同学为能达到最响的“隔山打牛”效果,一个比一个练得带劲,一个比一个出手速度快;因为有了真、美、情、思产生的共鸣,才有了过程的润物无声,最终达到学生的豁然开朗。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技能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既要有坚定一贯的儿童立场,又要有常年积累的教师智慧;既要有春风化雨般的细腻,又要有水天一色样的灵动;既要有一丝不苟的严谨,又要有灵光一现的生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充实、丰富。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美的彼岸——诠释:情境课程的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技能教学突破重难点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授及交际技能教学的实践研究
从“人文”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技能教学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PBL教学法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