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体系

2018-06-11 06:30刘宇飞李晓琳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教学体系

刘宇飞 李晓琳

摘 要:本文针对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了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发展,同时还提出了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结合这些内容,探讨了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体系优化,主要方式为:制定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和分配,以就业为导向。希望通过对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使体育院校运动康复教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体育院校 运动康复专业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109-02

近几年,我国现代康复医学和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更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影响。为了满足当代社会需求,有部分体育院校中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以及教学方法上均存在一定问题,为了提升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水平,对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体系优化进行分析意义深远。

1 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发展

早在1989年,教育部就在“增补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当中增设了“体育健康康复专业”。在2004年,教育部对这一内容进行审批后统一该专业的增设。促使这一专业成为少数高校的试点目录外专业,该专业的代码为040206s[1]。该专业就读学生的修业年限是4年,属于理学门类。教育部对该专业进行审批,主要遵循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理念,这一专业基本上在体育院校中开设,主要是因为体育院校中对体育运动理论和训练教学方面的科研存在一定优势[2]。

2 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各个体育院校当中,康复专业教师队伍大多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主要是将人体科学以及康复治疗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上、人才的培养上还是在目标的设定上,就难以突出运动康复的特色。此外,对于运动康复来说,主要是将实践操作为主,对于学生的就业去向、不同医院康复机构、残联、康复亚欧所等研究不是十分充分,对这些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不是十分了解。运动康复专业家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课程设置的较少。

当前在体育云霄的康复专业当中,实践课程设置仅占据总课程的1/3,加上学生实践操作见习、实习等在课时设置上不是十分充分,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相互脱节。同时,因为这一专业属于一种新型专业,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体系设置不是十分完善,同时也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大部分教材的出处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其中存在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材料不是十分充足,这就导致课程定位不是十分明确,教学资源不是十分完善[3]。对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带来一定限制。对此,学校需要对这一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做出科学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学体系优化

3.1 制定培养目标

以运动康复和健康专业为基础,注重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和训练,促进运动员健康发展。因此,对培养目标进行制定,要差别于医学院校。在体育院校当中,运动康复和健康专业,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准,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运动康复和相应健康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等,从而促使其能够在各级康复医疗部门和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健身会所等结构,从事物理治疗、运动康复医疗服务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教学以及科研能力等。

3.2 课程的设置和分配

对柜内医学院康复专业和体育院校的康复专业教学计划济进行对比,逼着认为可以在本院校培养定制小组,拟定相应的运动康复和健康展业课程设置,对学时进行有效分配。结合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限制性选修课的教学,其中专业基础课占据总学时的50%,而限制性选修课则占据15%。学校可以适当的增加基础课学时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时,通过这种方式来缩小体育学院学生在这一方面和专业医学院学生之间的差距。与从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专业课程以及限制新选修课的实践教学更加突出,从而让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1∶1,其中实习总学时应当达到1120h,一共为28周。和相应的企业和单位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如教学医院、运动康复中心和体育训练基地、健身中心等。为学生设定相对完整的实习计划以及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临床康复治疗以及健康指导方面的技能[4]。

在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中,为学生设置《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学》等,课程的设置,要以体育运动基本理论作为重点内容,因为《人体发育学》对于蛇精肌肉损伤康复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此在《康复医学基础》这一课程中,教师应当对神经生理发育和人体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将体育院校的康复专业和医学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进行对比,要在体育院校增设《运动处方原理》《运动创伤学》《贴扎术等专业课程》。学校设置的选修课中,还做出了进一步划分,分成运动康复和健康管理两方面内容,其中运动康复的重点内容是针对主要康复课程等进行学习,而健康管理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对健康评价和指导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

3.3 以就业为导向

体育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过程中,需将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要让实践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同时还需充分发挥体育院校的优势,将部分传统术科课程加入到实践环节中去,如康复操、瑜伽、太极拳等体能康复课程等。对于这些课程对于亚健康人群和患者们,均有一定康复作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运动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突出,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有关术科的课程,从而促使运动在康复治疗中的优势地位得到有效突出。针对运动损伤和运动康复的部分动作来说,可以将其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

教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康复专业中实践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要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需将就业作为教学的导向,同时将运动康复实践教学课程中的试验、实训、见习以及实习等环节,在课程教学中贯穿始终。此外,教师还需结合就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外,还需对试验教材、实训指导书等进行进一步完善[5]。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种能够将理论 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教学体系,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理论—实践—理论,相互交替和循环的机制,结合相关规定,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和更新。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开展运动康复专业教学过程中,在目标设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该专业教学难以到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学校需对该专业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对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最终实现本专业教学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瑛.民办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疗法技术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9):127,146.

[2] 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等.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36(8):3-33.

[3] 朱文翀.我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152-153.

[4] 柳华,王梅,杨翼.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中国康复,2015,30(4):317-319.

[5] 胡精超,赵斌.我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51-854.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教学体系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