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分析

2018-06-11 06:30石海燕褚祥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损伤调查分析羽毛球

石海燕 褚祥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对西安市长安区羽毛球爱好者运动群体进行损伤调查分析。西安市长安区羽毛球爱好者运动群体损伤率较高的部位为肩、腕、腰、膝、踝,从不同角度调查分析造成损伤的因素,包括西安市长安区羽毛球运动参与者年龄与损伤的关系,动作技术水平、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不适应等,以及不同項目的损伤在整体损伤中的比例、场区内不同区域损伤比例调查分析等综合分析了损伤原因。

关键词:羽毛球 损伤 现状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c)-0034-02

羽毛球是重要的健身手段,但也是一项隔网对抗极强的运动,它要求运动者必须具备反应、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柔韧各种素质,加之运动者对羽毛球技术和造成损伤原因认识不到位,所以出现损伤几率较高,给运动者心理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羽毛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同时也给广大运动者的运动成绩、工作、生活等带来不便。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羽毛球运动参与者为研究对象;以2014级、2015级羽毛球专修学生40人,普修学生40人;公体选修学生20人;教职工羽毛球长期运动者15人;西安市长安区羽毛球爱好者20人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收集、整理运动损伤有关文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当面递送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35份,收回132份,回收率97.7%,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98.48%。

1.2.3 观察法

对西安市长安区羽毛球爱好者运动进行观察,作为分析损伤原因时的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损伤调查与分析

2.1.1 羽毛球损伤部位调查分析

调查研究表明:西安市长安区羽毛球运动参与者损伤主要在肩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腰背肌肉拉伤、大小臂的肌肉拉伤。肩关节、腕关节、腰背拉伤主要是在后场头顶击高远球、杀球等过程中损伤;膝关节主要在上网的过程中,脚落地的时候膝关节超过脚尖,膝关节承受负荷超过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对膝关节的冲击造成的损伤,或在扣杀完成时落地,给予了膝关节一定的负荷造成膝关节的劳损。踝关节主要是在上网过程中,落地的瞬间脚尖没有外展或落地时脚落地的先后顺序错误造成的损伤。大小臂肌肉拉伤主要是针对初学者击球时发力不正确,或发力过猛而造成的。羽毛球运动的损伤,主要是由羽毛球运动特点决定的,羽毛球运动的运动步伐中启动、制动与变向技术造成下肢关节的损伤较多;羽毛球运动中上肢灵活度要求较高,击球过程中主要靠上肢发力来控制球速、方向,从而造成上肢的损伤。

2.1.2 运动损伤的类型

调查研究表明:损伤类型有关节韧带扭伤(30.3%)、肌肉拉伤(23.9%)、软组织挫伤(14.7%)、关节劳损(16.6%)、髌骨损伤(6.9%)、骨膜炎(4.1%)、其他(4.1%)。关节扭伤是因为羽毛球运动要不停地变向加速跑动、急停,落地制动是足跟过度外展或内翻,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造成踝关节、膝关节的扭伤;肌肉短时间内快速收缩发力,对关节肌肉的使用频率高,在完成技术动作之后没有做好缓冲卸力的后续动作,压力大,过度使用,在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进攻或被动处理球时,肌肉过度收缩发力,超过当时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肌肉的拉伤;肌肉长时间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时,造成肌肉的劳损,主要以腰肌劳损为主;大力的扣杀和骤然的急停可以引起软组织的挫伤;膝关节髌骨劳损主要是羽毛球运动者在运动场上完成的各种移动跳跃步法时,需要膝关节屈曲发力,很多羽毛球运动参与者在被动情况下完成动作时,屈膝角度在110°~160°,膝关节在地面的投影超出足尖位置,过大的屈曲角度导致髌骨承受的负荷较大。

2.1.3 羽毛球场区不同区域与各部位的损伤的关系

羽毛球场地区域前场损伤比为31.1%,由于上肢动主要有搓勾球、推扑球、放挡网、挑球等技术,发力小、时间短促,但反手位发力难度大,损伤主要在腕关节和肩关节,整体网前损伤发生率主要在下肢的踝关节,由于羽毛球运动中前场需要急停较多、连续启动、转向,踝关节承受的压力负荷较大使用频率高,容易发生扭伤、关节韧带磨损等、挫伤等。

羽毛球场地区域中场损伤比为33.2%,损伤主要部位为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腰背等,中场技术的完成对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涉及利用,在羽毛球运动中中场的球比较危险,是得分取胜的关键,所以,在处理中场球一般都是快准狠的特点,身体核心力量要求较高,往往控制不好发力点、技术不全面、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者在处理球时容易拉伤、摔伤、扭伤等。

羽毛球场地区域中后场损伤比为40.0%,后场损伤比较高,因为羽毛球运动中后场球居多处理难度大,处理后场球全身个部位参与率高,对身体机能要求较高。主要损伤关节是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这也是由后场技术动作决定,后场技术动作主要为高吊杀,特点发力猛、全身部位参与率高,起跳击球、身体协调发力击球,容易造成发力过猛导致腕、肩关节的拉伤和韧带损伤,跃起击球后落地缓冲程度不够造成膝、踝关节压力过大,发生扭伤、积液等损伤。

2.2 造成羽毛球运动参与者损伤的因素

造成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因素首先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差。准备活动不充分是普遍运动者不注重的因素或是准备活动针对性不强等,准备活动不充分,机体没有达到运动时需要的兴奋水平,反应较慢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准备活动是机体开始运动前必须进行的肌肉运动,有利于克服身体惰性。技术差则是一部分刚刚接触羽毛球运动群体损伤的原因,羽毛球运动中急停、启动、跳跃、突然变相较多,对技术熟练度、发力、流畅性等要求较高,由于对羽毛球技术掌握不充分、动作不固定、发力不正确、盲目模仿一些高难度动作等,在处理球时急迫发力,造成肌肉拉伤、韧带拉伤、软组织挫伤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西安市长安区羽毛球运动参与者间年龄分布存在一定的区别,青年到中年参与群体技术相对全面娴熟到达顶峰状态,趋于竞技水平;专修学生和俱乐部损伤发生率较高。

(2)西安市长安区羽毛球运动参与者损伤部位为肩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腰背肌肉拉伤、大小臂的肌肉拉伤,大小腿、手指等。其中以肩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为主要损伤部位。

(3)羽毛球场地不同区域损伤率高低依次是:后场、中场、前场。而且各个区域内损伤特点不同,后场主要以肩、膝、踝、腕的损伤为主;中场各个部位均有损伤,腰、踝相对突出,总体相差较小;前场主要以下肢踝、膝的损伤为主。

(4)造成损伤的因素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稳定性发力较差、场地器材不适应、没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时间。

3.2 建议

(1)合理的勤于练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加以对易损伤部位的辅助保护。

(2)根据自身状况做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运动中提高自我保护,积极避免损伤的出现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3)规范技术的正确性,掌握正确的发力,提高步伐流畅性。

(4)运动前充分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是机体达到运动时的兴奋状态。

参考文献

[1] 贺泽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科版,2005,23(2):203-205.

[2] 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8-87.

[3] 贾爱萍.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J].科技信息,2006(10):185.

猜你喜欢
损伤调查分析羽毛球
羽毛球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我院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