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生屏前行为研究

2018-06-11 06:30江大雷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

江大雷

摘 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中小学生屏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家庭跟踪研究(CFPS)数据进行分析,纳入样本1442人,其中男生为734人(52%)。收集儿童或父母报告的人口学、家庭等方面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控制年龄和性别条件下研究了影响儿童屏前时间的因素。首先单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与屏前时间呈现中等相关关系(P<0.10)的解释变量,纳入最终分析模型,效果依然显著的变量即为与屏前时间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平均每周的屏前时间为14.75h。留守情况、母亲受教育水平、父母看电视情况、父母对儿童看电视等的态度及家庭是否拥有电脑是儿童屏前时间的影响因素,男生屏前时间还与社区或村居有无体育场和游乐场有关。结论 父母看电视情况及态度、家庭环境、留守情况等多种因素是我国中小学生屏前时间的影响因素。应重视家庭在改变儿童屏前时间的作用,并积极关注留守儿童屏前行为。

关键词:中小学生 社会生态学 屏前时间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203-06

静态行为(sedentary time)是指在清醒状态下,处于坐姿或倾靠姿势时,任何能耗小于或等于1.5METs的行为,包含以坐为主的一系列行为特征,与低代谢水平相关[1]。屏前行为是青少年静态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2]。

屏幕时间与儿童身体健康、行为和社会认知等相关,多数横向、纵向和干预研究证实了自我报告的电视时间和肥胖或超重的相关关系[3-4]。且屏幕时间是青少年代谢性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5]。有研究发现各类媒体时间(电视、音乐及杂志)与儿童的不良习惯相关,如吸烟、嗜酒有关[6]。电视时间还与儿童的不良情绪、焦虑、抑郁以及与父母及同学的不良关系有关。针对8~18岁年龄范围儿童的研究表明屏前时间与儿童认知发展、短期记忆力、语言能力有关[7],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均制定了儿童青少年静态行为指南[8-9], 推荐了减少静态行为的措施,例如5~18岁儿童每天屏前时间不超过2h,减少静态交通出行,减少室内静坐时间等[1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屏前时间相关的电子设备逐渐增多,另外中国文化对儿童学业成绩较高的期望也影响儿童的屏前时间。纵向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方式调查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屏前时间、课外作业时间明显增加,屏前时间超过相关推荐标准[11]。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个人、父母、家庭及社区因素与我国青少年屏前时间的关系。确定我国儿童青少年屏前时间的影响因素对于针对性制定公共健康政策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数据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旨在通过跟踪收集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的数据,由谢宇教授主持[12],由2010年正式开始调查,CFPS样本覆盖25个省/市/自治区,目标样本规模为16000户,CFPS调查问卷共有社区问卷、家庭问卷、成人问卷和少儿问卷四种主体问卷类型,本研究针对CFPS 2014年调查数据中10~15岁中小学学生情况进行研究,剔除部分核心变量样本数据的缺失,纳入分析样本为1424名。

1.2 因变量

根据相关研究儿童自我报告的屏幕时间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13],将屏前时间时间主要包括看电视和录像等时间、电脑上网时间,经过正态性检验后,通过对数转换成连续型变量。

1.3 潜在性变量

依据OVEN等[13]的社会生态学模型,确定以下研究变量。人口学资料包括学生性别、年龄、留守情况、抑郁情况等,其中留守情况根据儿童与父亲和母亲每年见面的时间确定,不区分农村与城市;身体测量学指标包括儿童身高、体重、BMI。其中BMI根据我国青少年BMI标准转化为Z分。行为变量包括體育锻炼情况等,体育锻炼情况重编码为每周锻炼次数3次以上或以下;父母情况因素包括父母BMI、父母最高学历、父母体育锻炼情况、父母看电视和电脑时间以及父母对子女看电视和录像行为的态度。其中父母对子女看电视行为的态度采用问卷中“是否阻止儿童看电视”问题反映;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家庭子女数量、家庭拥有电脑情况、邻里关系情况,家庭成员人均收入通过计算四分位数,转化为有序变量,其中邻里关系采用问卷中对待邻居的态度反映;社区或村居情况包括城乡分类、社区类型、经济状况,还包括社区或村居是否有体育运动场地或儿童游乐场。其他变量具体编码情况,见表1。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描述性分析儿童、父母、家庭及社区的基本情况。多元线性模型分析屏前时间的影响因素,潜在性的变量首先被纳入到单变量模型,显著的潜在性变量纳入模型分析,包括人口学、人体测量学、行为学、家庭和社区变量等。性别作为协变量进入分析,在最终模型仍然显著的变量被认为是屏前时间的影响因素。这些变量的选择依照相关研究文献[6]以及潜在的综合作用,研究分析按总样本、男生、女生分别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通过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来确定,结果表明不存在多种共线性。

2 结果

2.1 样本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变量缺失数据处理后,共纳入样本1424人的完整数据进入分析,被试来自农村和城市,其中农村儿童共843人,城市儿童579人,分别占总样本的59.3%和40.7%。留守儿童为347人,非留守儿童为1077人,占75.6%。儿童屏幕时间平均每周14.75h,课余学习时间为12.02h。儿童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908人,占样本的的63.8%。父母的教育最高学历高中以下占到94%左右,父亲和母亲平均每天电视时间超过2h小时分别达到82.1%和75.4%。拥有电脑的家庭占到42%,而调查社区或村居有体育场地达到了51%,而拥有儿童游乐场的社区只占到16.6%。

本研究還对调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通过地区人口总量除以该地区区划面积计算)、居民报告的社会治安情况等变量进行了考察,但这些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不显著,未纳入本研究中进行讨论。

2.2 单变量分析

单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在20个潜在变量中,包含了儿童、父母、家庭和社区的变量,其中在总体样本中,7个变量与屏前时间显著相关,男生样本中10个变量与屏前时间有关,而女生样本中5个变量与屏前时间有关。见表3。

2.3 多变量分析

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总体样本中,屏前时间与留守情况、父母电视时间、家庭拥有电脑、父母是否阻止儿童观看电视或录像之间呈现正相关,与母亲的教育水平呈负相关。在男生样本中,屏前时间与留守情况、母亲看电视时间、村/居有无游乐场或体育场等呈正相关。在女生样本中,屏前时间与父母亲看电视情况、家庭是否拥有电脑呈正相关,与母亲的教育水平呈负相关。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10~15岁儿童屏前时间46.6%超过2h以上,这和其他研究报道中一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表明42.6%的6~12岁儿童的屏前时间超过2h,广东地区高中学生的调查研究中63.9%的学生屏前时间超过2h以上。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研究数据表明超过2/3的青少年群体屏前时间超过推荐标准[14],西方国家青少年的平均每天屏幕时间为2.5h,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南非屏前时间为每天2.7h。亚洲国家韩国和日本的数据为47.1%的青少年屏前时间超过推荐标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家庭收入增加,静态生活方式增多。医疗卫生、体育等领域应积极应对屏前时间增多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

本研究表明留守情况是10~15岁儿童屏前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留守儿童多来自农村地区,目前我国以母亲在家的单留守儿童居多,少数儿童为双留守儿童,郑素侠等研究表明相当多的留守儿童迷恋媒介交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而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未起到提供信息、增长见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仅仅扮演了提供精神慰藉的角色。留守儿童屏前行为增多与缺少适当的管理和引导有关。由于多数单留守儿童母亲不仅要承担教务劳动,包括日常家务、赡养老人等,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在管理儿童的学习生活习惯方面有心无力,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方面的帮助和监督显著减少,而双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但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生活行为方式较为放纵。对留守儿童屏前时间进行管理,除了培养他们正确地使用、客观和理性地评价媒介,适当减少屏前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家庭拥有电脑情况是儿童屏前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42.3%的家庭拥有电脑,也反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拥有电脑等设备成为影响屏前时间的重要因素。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儿童可能在同时观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而且同一设备也有多方面功能,如手机可以用作电视、录像、书籍、音乐播放器等,如何控制儿童长时间接触电脑、手机成为干预儿童屏前时间的重要着眼点。

与诸多研究结果一致,家庭因素在儿童屏前时间上产生重要影响。父母看电视等媒体时间对儿童的屏前时间产生显著影响,这表明父母可通过榜样作用影响儿童行为,所以干预方法上要求父母应控制自己的电视或电脑时间。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可预测更低的儿童的屏前时间,可能通过更高学业的期望、对屏前时间的认知等因素起作用。父母对儿童屏幕时间的约束与屏前时间呈现负性关系,可以限制儿童过度的屏幕时间。针对杭州中学生的研究表明,家庭成员对儿童体育活动的鼓励和儿童的屏前时间显著负相关,把父母和儿童作为一个共同体对屏前时间进行干预比单独依靠儿童要有效。

国外相关研究中报道的儿童个人因素如儿童BMI和腰围等因素是儿童屏前时间的影响因素,这和本研究并不一致。而国外相关研究中提示儿童饮食热量与儿童的屏前时间相关,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每天摄入300~400卡以上能量的屏幕时间要高于能量摄入较低者。本研究中儿童BMI水平处于肥胖的比例较低,与儿童屏前时间关系不显著。

本研究中男生和女生在屏前时间影响因素上呈现明显差异,这和相关研究不同。本研究中影响儿童屏前时间的因素较多,除了总体样本中确定的因素之外,社区及村居有无体育场地或儿童游乐场是与男生屏前时间正相关,而女生屏前时间的因素较少,男女生在屏前时间影响因素的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本研究表明留守情况、父母及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是我国中小学生屏前时间的影响因素,不同性别间屏前时间的影响因素不同。重视家庭在改变儿童屏前时间的作用,并积极关注留守儿童屏前行为。由于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尚不能分析上述因素的因果关系,利用纵向数据研究将能更好分析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 Tremblay M S,Colley R C,Saunders T J,et al. Physiological

and health implications of a sedentary lifestyle[J].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2010,35(6):725-740.

[2] Tremblay MS, LeBlanc AG, Janssen I, et al.Canadian Sedentary Behaviour Guidelines for Children and Youth[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1,36(1):59-64.

[3] Pearson N, Braithwaite R E,Biddle S J,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J]. Obesity Reviews, 2014,15(8):666-675.

[4] Mark A, Janssen I.Relationship between screen tim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adolescents[J].J Public Health, 2008,30(2):153-160.

[5] CoonKA, TuckerKL.Television and childrensconsumption pattern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inerva Pediatr,2002, 54(5):423-436.

[6] Marshall SJ, Biddle SJH, Gorely T, 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media use, body fat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youth: a meta-analysis[J].Int J Obes,2004, 28(10):1238-1246.

[7] Hancox R, Milne B, Poulton R.Association of television viewing during childhood with poor educational achievement[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5, 159(7):614-618.

[8] Tremblay MS, LeBlanc AG, Kho ME,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health indicators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youth[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1,8(1):98-120.

[9] Pearson N, Biddle SJH.Sedentary behavior and dietary intake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Prev Med,2011,41(2):178-188.

[10]Tremblay MS, LeBlanc AG, Janssen A, et al.Canadian sedentary behaviour guidelines for children and youth[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1,36(1):59-64.

[11]Cui Zhaohui, Hardy Louise L, Dibley Michael J, et al.Temporal trends and recent correlates in sedentary behaviours in Chinese childre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1,8(1):1-8.

[12]謝宇,胡婧炜,张春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理念与实践[J]. 社会,2014,34(2):1-32.

[13]Owen N, Sugiyama T, Eakin EE,et al.Adultssedentary behavior: determinants and interventions[J].Am J Prev Med,2011,41(2):189-196.

[14]Cui Zhaohui,Hardy Louise L,Dibley Michael J,et al. Temporal trends and recent correlates in sedentary behaviours in Chinese children[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1,8:93.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认亲”现象简析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