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与体育舞蹈表现力的耦合及其训练策略

2018-06-11 06:30袁晓璐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训练策略身体素质

袁晓璐

摘 要:体育舞蹈作为体育与舞蹈的结合,以肢体动作为物质载体来表现不同舞蹈的风格特征和技巧动作,既展示体育的技能性与技巧性,又体现舞蹈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因此体育舞蹈的表现力是以肢体动作为基础。本文针对身体素质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重要影响作用,明确身体素质和表现力的耦合关系,从中提出身体素质的训练策略,以提升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关键词:身体素质 体育舞蹈表现力 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221-02

体育舞蹈的表现力既体现在选手对技术动作的完成中,又体现在舞蹈姿态、造型动作、舞蹈风格、舞蹈艺术性等方方面面。体育舞蹈作为国际性赛事,在技术动作和基本舞姿舞态上的要求都是一定的,但是选手的表现却千差万别,而体育舞蹈的表现离不开肢体动作,肢体动作的完成离不开身体的各项基本素质,因此选手表现力的差距追根溯源可以总归为身体素质的差距。

1 身体素质与体育舞蹈表现力的耦合关系

耦合是指某两个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中的耦合是指身体素质和体育舞蹈的表现力两者之间存在的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部分。

1.1 直接提升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体育舞蹈表现力与身体素质的直接耦合关系体现在技术动作的完成上。

体育舞蹈的表现力依托技术动作来展现,技术动作对于体育舞蹈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技术动作可以很好地将选手的自身形态美以及内在美表现出来。技术动作是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的,没有良好地身体素质,那么那些标准的技术动作是没有办法完成的,身体素质强有利于完成富有稳定的技术动作。

体育舞蹈要求选手具备更强的肌肉能力、移动速度、肌肉控制能力等,选手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达到控制身体,展现技术的目的。体育舞蹈包含十支舞种,各个舞种的技术动作和风格特征各不相同,例如牛仔舞、快步舞等,这类快节奏舞蹈需要选手在自身重心的转换上具备极强的控制性,尤其在掌、踝、膝在弹跳技术展示的力量和稳定性;又如技巧性动作中的托举对选手的力量、控制力和柔韧性等也要求高。众多的实例说明身体素质是体育舞蹈不同舞种技术实现和表现的基础,同样的肢体动作,身体素质决定技术完成的质量,进而影响选手的表现力。

1.2 间接提升舞蹈的表现力

体育舞蹈也是一项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动觉为辅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种也似乎表现以人体为物质载体,要求选手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和传达舞蹈本身的艺术特性,以及表演者自身对舞蹈的理解和情感。表现力体现在对舞蹈的韵律性、流动性、抒情性和表演性等的表现中。体育舞蹈是一项综合性的表现艺术,体育舞蹈不同舞种所展现的风格特征、美感和艺术性不仅需要体现在服饰美、人体美、音乐美等方面,也依靠选手对技术动作和舞蹈的理解与表现。归根结底这些都必须依靠身体素质来实现,因此身体素质从方方面面影响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2 身体素质的训练策略

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不同的体育运动中对身体的各项素质要求都有所不同,即专项身体素质。针对体育舞蹈的技术和艺术特征,明确有效提升表现力的身体素质的训练策略。

2.1 力量机能训练

影响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力量素质表现为一般身体力量和专项身体力量。一般力量的练习是提升体育舞蹈的表现力的基础要素,许多技术动作需要肌肉力量的支撑。在一般肌肉力量中体育舞蹈对小肌肉群的力量要求较高,同时对核心力量的稳定性要求显著。体育舞蹈的力量训练既需要提升肌肉的力量性和稳定性,又需要不影响肌肉的灵活性。因此在小肌肉群的训练中常采用的训练方法如静力性力量训练,主要采用的方式为等张收缩练习,以中小负荷为主,练习时间以训练者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对训练时间、手段以及负荷强度进行选择。在核心稳定性训练中以加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为主,常采用平板支撑、卷腹。专项力量素质体现在体育舞蹈对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横膈膜等部位的肌肉力量的要求。可以通过辅助器械进行训练,如平衡板、弹力绳,都能帮助选手获得相应的专项肌肉力量。

2.2 速度机能训练

速度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步伐的快速移动、重心的转换、动作与时值的配合等。在日常的训练当中,针对速度进行训练可以通过变速训练进行,如动作的时值可以通过音乐节奏的快慢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快步的移动速度可以通过跳绳进行训练等。

2.3 耐力机能训练

身体的耐力是维持体育舞蹈不同舞种练习和竞赛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耐力,那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选手就会感觉到体力不支,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技术动作和表现舞蹈。体育舞蹈的耐力素质包括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耐力机能的训练可以采用常用的训练手段如跑步、游泳等提升。而体育舞蹈的专项耐力,则需要通过最大强度的重复完成完整的套路动作来训练,或是采用循环练习法,将舞蹈的套路练习按照一定顺序安排然后进行循环训练。肌肉耐力则可以通过长时间静力性练习,如靠墙静蹲。

2.4 灵敏机能训练

灵敏素质对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力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舞种中,身体能够迅速、准确、协调的改变身体展示不同的技术动作,以及遇見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灵敏素质的缺失不仅会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展现和完成,而且会影响选手在赛场的整体表现。体育舞蹈灵敏素质的训练主要集中有针对性设计连续变化的动作,通过反复练习获得。

2.5 柔韧机能训练

身体的柔韧素质对表现力有重要影响,因为选手的柔韧素质直接决定技术动作难度。体育舞蹈作为舞蹈和体育的融合,对选手柔韧性要求较高,其中包括腿部柔韧、髋关节柔韧、肩关节柔韧、腰部柔韧等,这些部位的柔韧性直接影响着选手在身体和关节在不同空间维度的伸展。

柔韧素质训练可分为主动、被动训练或静力性和动力性拉伸。主动、被动训练是指在训练的过程中是依靠自己主动进行拉伸,还是凭借外借的力量进行训练的方法,主动训练通常表现为克服自身的重力和重量,例如自己压腿、劈叉;而被动训练则是借助外力,如教师、教练、同伴等的帮助获得身体的最大柔韧性。静力性训练和动力性训练是指在训练的过程中肌纤维紧张是否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是否交替。动力性柔韧性训练通常可以跟随音乐节奏,反复进行同一柔韧性练习,或是在柔韧性练习中进行震颤;而静力性柔韧训练是在某一柔韧性训练中长时间保持,并配合呼吸,克服自身的重力。在柔韧性训练中应该多种训练方式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3 结语

体育舞蹈的表现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身体素质和体育舞蹈表现力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身体素质和表现力的耦合表现为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间接影响选手对体育舞蹈的韵律性、流动性、抒情性和表演性等艺术特性的表现。在身体素质的训练策略中必须明确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蒋冰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专业表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导报,2015(7):280.

[3] 焦瑞胜,何斌.安徽师范大学体育舞蹈专业表现力培养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3(5):74-77.

猜你喜欢
训练策略身体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关于提升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锻炼
新发现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三体育特长生田径训练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策略
对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