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策略探究

2018-06-11 06:30王尧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羽毛球高校

王尧

摘 要:在高校羽毛球课程是多数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存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会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这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有效降低学生运动损伤的产生概率,提升教学质量,笔者对羽毛球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以及预防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 羽毛球 教学 运动损伤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c)-0131-02

1 羽毛球教学中容易发生的损伤

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引起笔者关注,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羽毛球拍柄如果太硬、太滑,造成学生握拍动作或者握拍松紧度不对,容易造成拇指的关节内侧产生水泡。另外,鞋袜不合适,运动量过大的时候会导致前脚掌出现水泡。笔者调查统计结果有5.30%的学生发生过类似伤病。

1.1 肩部损伤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正反手击球、高远球以及吊杀球等基本动作都需要借助肩部以及手臂的力量来实现,因此肩部也容易产生损伤,常见的有肩外展痛腱鞘炎以及肩锋下压痛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类伤病大约占18.97%。

1.2 膝关节损伤

在进行羽毛球活动的时候,下肢步法非常重要,经常会出现急停、蹬跳、步法移动以及转身等动作。强大的拉力以及牵引力,加上人体重量会导致膝关节受到较大的负荷,从而造成膝关节位置的髌骨以及周围的韧带产生损伤。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练习的次数过多或负荷太大从而造成了膝关节出现慢性损伤。再有错误的缓冲动作和制动动作也会造成损伤。据统计,有24.71%的学生先后发生过此类伤病。

1.3 踝关节和腕关节损伤

相较于膝关节而言,踝关节与腕关节发生损伤的概率更高。对于羽毛球运动初学者而言,多数同学腕关节力量相对较弱,但是又喜欢模仿高手打球的一些技术,通过手腕的力量将球击打出去,特别是勾球以及扣球的时候,手腕会产生瞬间的下压力,这非常容易造成手腕出现损伤。当从后场快速移动到前场,然后做出急停动作的时候,如果脚步存在错误的姿势,那么踝关节就容易出现急性扭伤。跳跃动作技术不到位、重心不稳以及热身不够充分都会使踝关节出现扭伤。调研发现腕关节损伤占14.94%,有13.21%的同学踝关节发生过损伤。

1.4 肘关节损伤

羽毛球运动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肘、腕关节发力的动作,通过控制手指、手腕以及手臂力量控制球的落点。这些旋后以及旋前动作会造成肘关节损伤,一般会感觉到肘关节外侧疼痛或者酸胀。统计结果显示肘关节损伤人次占12.64%。

1.5 肌肉拉伤

羽毛球学习过程中,还有某些部位因为强烈的收缩以及过度拉伸从而导致肌肉拉伤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上课之前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肌肉力度不足,柔韧性比较差以及身体过度疲劳造成的,也有的是因为受天气、场地器材等影响。

2 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2.1 技术动作不规范

表2显示由于技术动作不規范造成运动损伤的有45%以上的人。究其原因,部分初学者会在打高远球的时候利用抡胳膊的方式,通过蛮力来击球,而不是通过蹬转顶甩等动作协调发力,导致肩关节出现损伤。部分学生在反手击球的时候前臂没有外旋,同时肘关节出现反复后弯屈,造成网球肘的产生等等。

2.2 准备工作不到位

研究发现因此准备工作不到位而发生的损伤有13.75%。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活动之前的准备活动都是草草了事,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殊不知,准备活动能够保证机体内部的肌肉细胞以及各个器官系统逐渐的从安静的状态变得更加活跃,可以显著提升神经的兴奋度,使得机体能够满足运动要求。

2.3 运动过量

羽毛球运动需要反复进行启动、急停以及移动等动作。长期交替完成这些动作会使得肌肉以及韧带始终处在紧张的状态,容易造成肌肉出现疲劳的情况。15%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持续运动,结果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最终导致损伤。

3 高校羽毛球教学中损伤的预防措施

3.1 掌握正确动作要领

不能盲目的开展活动而忽视了技术动作的正确性,正确的动作要领能够防止损伤的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可以采用多角度、方位进行动作示范,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使学生的技术动作更加的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3.2 准备活动要充分

不论什么运动都需要热身,也就是活动之前要保证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果没有预热就进行活动,那将非常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准备活动需要多少时间,采用什么方式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运动量多少才算合适,需要根据个体的条件来确定。准备活动当中肌肉拉伸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身体从上部到下部都应该得到活动,满足机体对于后面运动的要求。除此之外,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神经系统兴奋度,降低失衡性损伤的产生。

3.3 合理安排运动量

因为羽毛球运动需要反复的奔跑,学生在每次击球的时身体都会面临着较大的负荷。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运动量过大,会导致学生机体局部负担较重,在机体出现疲劳的时候,反应的灵敏度以及注意力都会降低,此时极易产生损伤。教师需要按照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安排运动量,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出现身体疲劳的情况。与此同时,运动内容也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策略,综合考虑密度及难度,尤其要避免学生在平时运动量过少,而课堂上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进而引起运动损伤。

4 结语

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本文汇总了羽毛球运动中容易损伤的部位和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这些部位包括了肩部、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以及肘关节、肌肉、皮肤等多方面,并且认为技术动作不规范、准备工作不到位、运动过量、场地器材较差是导致运动损伤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 赵家琪.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 6(36):10-11.

[2] 李兴祥.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4):152.

[3] 李艳平.浅析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J].中国——东盟博览,2011(5):80-81.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羽毛球高校
羽毛球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