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与网络协同的普通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监管机制的研究

2018-06-11 06:30叶常青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普通高校研究

叶常青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体质测试整体流程、项目测试规范以及测试数据管理与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交互上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尝试构建普通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质健康测试 监督管理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229-02

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校在体质测试的整体流程、项目测试规范,以及测试数据管理与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交互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数据的“失实”,这显然与教育部关于学生体质测试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出现这些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尝试剖析产生这些现象原因的同时,构建一个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监督管理机制,以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1 高校体质测试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1.1 测试的整体流程缺乏科学性

1.1.1 对体质测试前准备活动缺乏认识

准备活动能够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渐转入紧张工作状态,对提高运动成绩和避免运动伤害有较好的作用。对浙江省部分高校体质测试情况调查表明,仅有 16.7%的受试大学生做了专项准备活动(如高抬腿等),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受试大学生没有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1.1.2 体质测试项目整体流程混乱,不合理

问卷调查显示:随着测试项目的显著增加(9项),且体质测试时间短(1个月左右),样本量大,许多高校都要求受试者在1d内完成测试(半天集中完成素质测试),因此,出现了比较多的流程不合理情况,学生主观感受最累的是体质健康测试,并建议延长测试项目间隔时间,但由于受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制约,此建议实际测试中可操作性并不高。

1.2 高校体质测试缺乏规范性

1.2.1 测试场地的规范性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无明确的总体场地准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较多主客观因素(样本量多、测试周期短、测试项目多等)导致实行测试中未按要求执行,如立定跳远未用沙坑、身高体重仪器置放场地不平整等。

1.2.2 测试器材的规范性

测试器材规范性是指:在测试前和测试过程中器材的正确使用和检查校对,以及器材的统一性等,它是确保测试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和顺利完成测试的根本。在测试前,测试人员必须对器材做严格检查和校对,但在实际测试中做得并不好。

1.2.3 具体测试项目的规范性

在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的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测量身高、体重时减负;肺活量测试时吹气方法不当,速度过快或过猛,有些仅操作一次;在测试立定跳远时未使用沙坑,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及仅测试一次;1000m测试时专项准备活动不充分和测试结束后不安排放松活动等。

1.3 对学生的宣传、交互程度不够,未能发挥体质测试促进学生体质锻炼的作用

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实际调研的结果是:多数学生的测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测试完成后,学生也很少主动获悉自己完整的测试数据,以及对应的健身处方。另一方面,测试人员缺乏足够的监督管理与激励机制。

2 科学构建体质健康测试监督管理机制的三个原则

2.1 以体质测试项目流程监督管理为基础

体质测试监督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是保证测试质量的根本。因此,监管机制要以体质测试项目流程管理为基础,完善体质测试程序考评体系,强化对体质测试行为的动态监管。要不断完善对测试行为的评价标准,要建立权责一体的体质测试行为评价制度,确定相应分级评价标准与奖惩挂钩。

2.2 以具体项目测试规范性监督管理为重点

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与测试次数要做到统一,保证收集到的每一个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出测试者的实际体质水平。测试者对测试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被测试者的积极配合都非常重要。因此,要完善体质测试绩效考评体系,不断强化对体质测试数据真实性的静态监管。

2.3 以人才优化培养与激励政策,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维护的监督管理为保障

高校体质测试工作量很大,测试工作者主要为本校体育教师。学校要充分重视测试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在测试周期中要积极培养合格的体质测试人员,可以选择有责任心的,认真的学生干部和体育骨干,定期给予培训,培训合格颁发“体质测试员”证。

3 构建基于人与网络协同的体质健康测试监督管理机制

3.1 网络监督管理平台

网络监督管理平台的构成:政策文件、健康锻炼手册、测试方法、测量与评价、成绩查询、举报意见箱等6个模块组成。

3.2 传统监督管理平台

传统监督管理平台的构成:宣传教育、测试流程规范性、测试方法规范、场地器材管理、奖惩规范等5个项目组成。

3.3 基于人与网络协同的体质健康测试监督管理机制

网络环境下与传统环境下的体质健康测试监督管理机制是一项科学的监督管理活动过程,该管理机制的优势在于网络与传统的相互融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3.1 体质健康测试外部监督管理与内部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

体质健康测试外部监督,主要表现为推动体质健康测试的独立监管机构启动内部监督机制,从而督促和支持独立监管机构加强科学的监管,这弥补了学生对体质健康内部监管的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的质疑。从而做好外部监督管理与内部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

3.3.2 体质健康测试网络监督与传统监督的有效结合

体质健康测试信息化管理,旨在加强对体质健康测试行为的监督,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平台。既要充分运用体质健康测试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又要足够重视传统监督方式的运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网上的学生意见与举报信息的审查,加大监督与指导力度、强化体质健康测试程序监督。

3.3.3 体质健康测试层级监督管理的强化

要加强体质测试规范性,加大测试数据抽查的数量,认真做好审查体质健康测试管理平台显示的所有内容,及时上报的所有意见与建议;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体质健康测试人员测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具体表现,监督管理部门要安排定期或根据需要及时派专人指导,从而加强对体质健康测试行为的指导与监督。

4 结语

(1)构建基于人与网络协同的体质健康测试监督管理机制,必须从认识体质健康测试本质与学生体育锻炼的关系出发。

(2)测试过程的规范性是确保测试数据准确性的关键,严格把好整个测试过程的每一环节,才能确保测试数据的客观性与准确性;确保测试器材的统一性、完好性等;必须按各项目的具体要求操作,做到正确使用器材。

(3)做好测试人员中操作规范和经常发生的错误测试行为的横向比较监督管理,对体质测试人员的测试行为和测试效果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4)不仅要充分利用体质健康测试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要重视传统监督方式的运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网上的学生意见与举报信息的审查,加大监督与指导力度、强化测试程序监督。

参考文献

[1] 罗跃平.准备活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2] 王輝.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9):78-92.

[3] 刘静,孟昭琴.放弃数据浮夸还原学生真实体质——对学生体质测试过程及结果不规范因素的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5):127-129.

[4] 罗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测试普通高校研究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执行偏差和矫正措施研究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