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式课堂情境式教学的有效性浅析

2018-06-15 06:05刘晓岚佛山协同学校小学部
长江丛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设目标教材

■刘晓岚/佛山协同学校小学部

摆脱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是深入人心。这一理念的提出,就要求教师们要摒弃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不要一味只采用讲授、死记硬背等方式来传递学科知识内容,忽视学生的兴趣以及情感。它要求各学科教师们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去开展教学工作,它既看中课堂上的生动性,也强调教学中的有效性,如何让课堂“活起来”?成为不少一线教师思考的中心问题。因此,“情景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一、共生式课堂情境式教学的优势

共生式课堂通过创设情境或活动,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探索知识,在课堂中生长热情、生长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情境的创设或活动的设计上总会带有疑惑,但当教师能冲破这份困惑并能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案时,这对教师本人来讲也是一份难得的能力收获,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双赢效果。

早在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这一概念,后由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以此为基础通过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

从学习后的记忆留存率和实际有效率来讲,被动学习(传统教学)所达到的最高效率仅有30%,远不及主动学习中效率值最低的“小组讨论法”(50%),而主动学习中的记忆留存率最高的是“学习后能马上运用或转而教会他人”,这种方法的记忆留存率可达到90%。因此,要实现有效的学习更多是从做中学,从实际情况中去讨论,演练或应用。而情境式教学恰好是主动学习最生动的教学反映。其实在应用上,语言描绘、音乐、图片、实物展示、生活情境再现、表演等都是情境创设的表达方式。比起单纯的知识灌输来说,学生也更易于接受。情境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了更多的课外知识。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不仅不再单调乏味,而且更加高效。

二、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小学生最初接触各学科时就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李吉林老师指出:“情境教学要获得成功,功夫在课前。首先要把握教材,一切从儿童实际出发,提出鲜明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针对把握教材这一点,李老师做了如下论述:“(全面的理解教材)最要紧的是教材蕴含的思想,即中心是什么,我们必须揣摩清楚。只有吃透教材,把握中心,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特点、重点及难点……所谓教材中心,也就是作者通过他的作品,要向读者阐明的道理,或者是抒发的情感,或者是要介绍的知识。从我们教学来说,把握教材的中心,就是要明确,通过具体的某一篇课文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或者陶冶一种什么情感,或者懂得哪方面的道理或知识。”因此,情境的设置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

情境要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并且基于孩子自身已有的情感和知识来设置,才能真正地达到“入情入境”,这种“入情入境”,能使教学过程达到学与思、思与行、行与创的统一。而这种入情入境,其实各个学科都可以应用得上。以小学教学为例,除去心理健康、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量相对较大的科目外,其实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大支柱科目也可以有情境创设方便教学实施。

例如,语文课上对唐诗《春晓》的学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针对这一句教师可将学生一步步地带入情境——“夜深了,‘诗人’读书睡着了。晚上很好睡,直到听见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才起来”。随着鸟鸣音乐及相应幻灯片的播放,学生很容易就能随诗词所言步入相应的意境,并理解及记住诗词内容。又如数学上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从购物时对人民币的认识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仔细地观察人民币的面值,在课堂上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在实际操作中训练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再如英语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旅游问路”的情境,在反复的对答中,强化加深学生对课程句式的理解和使用,帮助学生学会了“where is the……”“It’s on the corner of……”的句式。教师创设新颖多变、随意又贴近生活的典型口语场景,逐步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的尴尬,让学生迅速代入角色并体验角色。

三、不同情境模式的选用

从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率方面来讲,情境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取情境。情境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情境的设计与运用,所以一个成功的情境教学设计一定是要围绕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

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事物的理解且该事物是容易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的,那么一般选择实体情境;如人教版三年级下的语文课《画杨桃》,教师就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杨桃,通过观察得到不同的理解课文。

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这样事物并不容易用实物的方式展现出来,就可以选择模拟情境;如人教版一年级下的语文课《乌鸦喝水》,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乌鸦往瓶子里装石子,观察瓶子中的水慢慢上升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乌鸦的智慧。

如果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可选取想象情境;如在小学低段的古诗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通过设置此类情境帮助孩子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符合古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学习《春晓》时,播放小鸟名叫的音频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再让孩子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诗配图的创作,通过画笔呈现自己脑中的画面,这样加深孩子对诗意的理解,也产生了与诗人情感共鸣的效果。

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那么在选择情境时可以选择推理情境;这种情境模式更多适用于高段的教学中,如人教版五年级下的语文课《将相和》,教师可先让学生给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再通过讨论,将这个三小标题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在这个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逐步激发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最终理清整篇课文的结构脉络完成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可选择语表情境。如在人教版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运南瓜》时,教师可以用演一演的方式,让低年段的孩子上讲台来先说一说要怎么把南瓜带回家,再把自己当作小兔子,模拟一下运南瓜的办法,最后由其他同学来点评一下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在哪里?鼓励低年段的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让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模拟的对话中练习表达。

而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这五种情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由此可见,情境式教学的优势的确不言而喻,它使得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单一、被动转向多样、主动化。课堂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但是,教师在对情境式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常常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情境或活动的选择。如果教师在教学上一味地追求花样或生硬地往模式上靠,而忽视教学的目的,就很容易会陷入只重视教学的形式是否新颖多样,出现“形似神不似”的局面。?

四、结语

不同的学者对情境教学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都共同地指出情境式教学是在课堂创设典型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的多种认知、情感活动,促进学生智能、情感及品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思考方向的同时还激发学生情感,贯穿学习实践。这不仅有助脱离应试教育的学习怪圈,更重要的是实际问题的应对,学习兴趣的养成,这一切都是学习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1]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之一—田野上的花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郭振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创设目标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