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山中商会的中国“买卖”

2018-06-19 09:00郑朝辉
艺术品鉴 2018年3期
关键词:旧藏次郎商会

文/郑朝辉

恭王府

北京城内虽然曾有过上百座王府,但是没有哪座王府,可以与恭王府媲美。自乾隆年间始建的恭王府,目睹了清王朝自鼎盛到衰亡的全过程,而它本身也随着王朝的覆灭而迅速衰落。1912年,清王朝尚未寿终正寝,“小恭王”溥伟就将王府旧藏文物打包卖给了日本山中商会。从此,恭王府旧藏文物如大树之花果飘零,随风吹散,星散于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912年,小恭王溥伟把恭王府里除字画以外的全部文物卖给了山中定次郎;1921年,他又以八万银元的价格,将府邸抵押给北京天主教会西什库教堂;1932年,辅仁大学以108根金条代偿债务为代价,获得了恭王府府邸的产权。此后,溥伟的二弟溥儒将自己手里王府旧藏的古董、字画陆续卖出……

恭亲王奕䜣

山中定次郎

“让国御前会议”

1912年年初,紫禁城沉浸在一片愁云惨雾的气氛中。

自从上一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十几个省先后宣布独立。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无奈之下起用了已经被罢官的袁世凯。袁世凯出山后,北洋军果然将革命军打得落花流水。可就在最后一击时,北洋军突然停止了进攻。袁世凯开始极力鼓动隆裕太后与南方议和,甚至是让位。

1月17日,清政府第三次内阁会议在紫禁城举行。会议的议题虽然不直接涉及“逊位”,但后来与会人之一——时年三十出头的小恭王溥伟,非常直接地将这系列会议称为“让国御前会议”。

据溥伟的《让国御前会议日记》记载,当天他回到恭王府,便对母亲说:“时局至此,后变不堪设想,拟毁家以纾国难。” 溥伟的母亲当场应允,“尽出古画古玩,招商变价。”这是文字记载中,溥伟第一次明确表示,要变卖家中古玩以充将来复辟的经费。

大厦将倾。清政府中,像庆亲王这等位极人臣者,都在拼命搂钱,为自己准备退路;就连皇帝的生父醇王载沣,也放弃了最后挣扎的希望。为什么在朝中并无实职的溥伟,却不惜变卖家产,也要保卫大清朝呢?这大概与溥伟的家世和他郁郁不得志的宦海生涯有关。

溥伟是恭亲王奕訢次子载滢之子。奕訢被公认为晚清皇族中最有才华的人,但他宦海沉浮、三起三落,事业不顺,家庭生活也不如意。长子载澂是皇族子弟中有名的花花公子,甚至做出带同治皇帝出入烟花柳巷的荒唐之举。

载澂过世后,奕訢只能把恭亲王的爵位传给孙子溥伟。

溥伟自幼生得一表人才,18岁便继承了祖父的爵位,成为铁帽子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晚清政坛一颗冉冉上升的明星。他自己也很有政治抱负,一心想继承祖父遗志,匡扶大清。

溥伟虽然一直不得志,却出奇地有主人翁责任感。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我溥伟在,大清不会亡!”

山中定次郎

1928年山中定次郎特别出版《天龙山石佛集》以此纪念天龙山之行和他的佛首珍藏。

《山中定次郎传》

山中定次郎出生在大阪古董商家庭,原名安达定次郎,13岁作为学徒进入了当时大阪颇有名气山中吉兵卫商店,为其迈出日后成为大古董商的第一步。23岁改姓山中定次郎,随后开始了为山中商会进入欧美市场开疆拓土之路。自1894年始分别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伦敦、巴黎等开设分店,通过东方艺术品在欧美市场获得了巨大利益。

1901年,山中商会在北京东城麻线胡同3号设立办事处。当时,北京刚刚经历了庚子国变的惨祸。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联军司令瓦德西向士兵们发布了可以任意抢劫5天的通告。由劳改犯、小偷、雇佣军等组成的士兵们,顿感喜从天降,肆无忌惮的掠夺开始了。当时正在北京的法国人皮埃尔·罗提在《在北京最后的日子》一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在北、中、南三海子,仪鸾殿慈禧寝宫中的珍宝让这帮盯了两千年的眼睛再次把瞳仁放大,面对整屋没来得及摆放的内库文物艺术品,他们自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最先来到这里的是日本人,已经在里面乱翻了一通。跟着是哥萨克人、德国人,现在才轮到我们……里面珍贵的物品倾泻出来,一堆堆的碎片,像碎玻璃的溪流闪闪放光,又像搪瓷、象牙和瓷器的瀑布。

这是一场中国文化的浩劫,却是古董商贩们的狂欢。由于士兵们不能将所有抢来的艺术品带回国,许多人选择在北京就地处理。当时,整个北京城几乎变成了一个露天的古玩拍卖场。从东四牌楼到西四牌楼,从天坛到前门大街……到处都有小型的拍卖场,几万联军士兵变成了几万名文物贩子。

随着业务的发展,1917年购入肃亲王家的一处四合院作为山中商会在北京支店,正式开展在北京收购中国古董的业务,山中商会在中国活动长达30多年。

山中定次郎本人每年定期来北京二次,大约停留2周左右,亲自开展在北京收购中国古董的业务,甚至直接参与了掠夺中国文物的肮脏勾当。其最有名的事件有两桩:其一,导致中国清末最大的私家收藏地恭亲王府的收藏,悉数流失海外。其二,已知山中定次郎最为臭名昭著的行为,就是以金钱诱惑看守石窟的僧人盗劫、破坏山西天龙山石窟佛像。

每次,北京支店的店长高田又四郎都会事先联络好北京古玩行的各商号,来山中商会院中摆摊。琳琅满目的古玩被摆放在6尺的长桌上,山中定次郎带着欧美各个分店的采购人员,按照各个市场的需求一一挑选。

每天都有不下200名古玩商,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乘坐着人力车,抱着大包小包涌入山中商会北京支店的小院里。曾目睹过此情此景的壶中居老板广田不弧斋,用“壮观”一词形容:

一听说山中老先生来北京,北京的一流至二三流同业和杂货店主,就都显得很活跃。老先生早晨在北京分店采购物品。在老先生从住宿的扶桑馆饭店前往麻线胡同分店之前,分店里,从大门口到里面的通路上,以至宽敞的庭院中,就挤满了很多同业者。大家争先恐后地打开包袱,摆上各种物品。三代的铜器、石器、陶瓷器,各个时代的佛教美术、金、银、铜、锡器……这些同业者摆列物品的情景,实在壮观……

1926年10月,61岁的山中定次郎再次来到天龙山后,终于收买了看护天龙山石窟的圣寿寺方丈净亮和尚等人,运走了45尊佛首。山中定次郎这样写道:“每找到一个佛首,那种喜悦,超过了黄金万两。”

1928年,山中定次郎特别出版《天龙山石佛集》以此纪念天龙山之行和他的佛首珍藏。尽管山中定次郎收藏天龙山佛首的过程极不光彩,但他仍将这次收藏视为人生中的一次顶峰。

耗时四百年开凿的天龙山石窟,20年代起竟成为无头的石窟,是中国境内摧残破坏最为严重的石窟。这座寰宇知名的天龙山石窟,正因为惊人的美学艺术,禁不住非法觊觎者的多方盗凿劫掠,身首异处,残损缺失,无一幸存,惨遭万劫不复的毁灭性破坏,永生永世难以恢复原貌,再也找不出一尊完整造像。

曾经流落海外的恭王府旧藏:清乾隆 御制紫檀漆地嵌玉圆光大座屏一对

恭王府旧藏:乾隆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由山中定次郎购于恭王府,仅今年回流国内

恭王府旧藏:清乾隆 银质立体圆雕和合二仙摆件,由山中定次郎购于恭王府

山中商会的中国买卖

溥伟要变卖恭王府文物的消息,在北京古玩行内不胫而走。由于他和日本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桩大买卖首当其冲落到了日本古玩商的手中。当时,有财力能吃得下这么一大批文物的买家不多,山中商会无疑是最有实力的一家。

不过,关于山中定次郎和山中商会的资料非常有限。一直以来,研究者们主要引用的是山中定次郎去世后,他的家人为其撰写的《山中定次郎传》。

1912年年初对恭王府文物的收购,无疑是山中商会最大的一笔生意。得到消息的山中定次郎,在友人山中六三郎和冈田友次的陪同下,来到了恭王府。

云龙纹扶手椅,长60.5cm;宽46.5cm;高88.8cm山中商会旧藏,购于恭王府

山中定次郎在1912年初冬的日记中,记述了这次恭亲王府“挖货”之行:宽敞的庭院内,有着一排排装满宝物的仓库,其中又分为如意库,书画库、青铜器库,大概有几十间。每间屋子里的物品上,都落满了厚厚一层灰。在库里你还能看到无数的翡翠珠宝手饰,多的就像是米店里的大米。山中定次郎还得意洋洋地说,“任何古玩商的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山中定次郎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但是第一次踏入恭王府,他还是被这座王府的奢华震撼了。从这段描述的语气中,不难体会到他当时的激动心情。

这也难怪,因为有清一代,没有哪个王府像恭王府那样达到了王府建筑与收藏的顶峰。无怪乎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曾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山中定次郎传》中这样记载恭王府的奢华:

府邸相当大,比如仓库,专放如意的如意库,放书画的书画库,放古铜器的铜器库,像这样的,就有几十栋……库里的东西上,竟然积着十五毫米左右的灰尘。仅翡翠首饰,就非同寻常,实在华丽,带回日本,即使卖给妇人做发箍,一粒也能卖四五千日圆。

恭王府旧藏:青铜龙耳匜,长38.1cm,由卢芹斋、日本山中商会、Sackler(赛克勒)递藏

恭王府旧藏:清 翡翠九狮香炉。清末恭亲王爱新觉罗·溥伟将此香炉卖与山中定次郎,后被美国藏家收藏

然而,面对眼前巨大的宝藏,恭王府的大管家却完全不知道它们的价值和市场行情。山中定次郎回忆,大管家像抓豆子和金米糖一样,用双手抓过一把珠宝来问他:“这些你出多少钱?”

其实,也不能怪恭王府的管家无知,常年生活在金山银山中,恭王府内所有人对这些奇珍异宝都已经麻木了。清王朝灭亡后,许多没落王孙都依靠变卖家产来维持奢华的生活。他们根本不把这些宝贝当回事儿。

上世纪30年代,溥儒将唐代大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图》卖给了英国人。大收藏家张伯驹得知后,极为愤慨。溥儒却轻描淡写地说:“至于吗?”

恭王府的收藏分为如意库、书画库、玉器库、青铜器库等几十个宝库。在这次非同寻常的收购中,恭王府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谁也说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在一番权衡之后,山中定次郎买下了恭王府除书画外的青铜器、玉器、翡翠、陶瓷等几乎全部收藏。具体的名目和交易数额,连《山中定次郎传》中也是欲言又止,只含糊地写道:“数额不同于十万或二十万”。

这次交易奠定了山中定次郎成为世界级大古董商的基础。交易之后,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感慨地说:“无论哪个商人,这是一生不会再有的事情。”

恭王府的这批文物后来流落何方?由于缺乏原始的交易记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幸而山中商会在收购了这样一大批文物后,曾在纽约和伦敦两地举行过两次盛大的拍卖会,才为这些文物留下了部分记录。

1913年2月27日、28日和3月1日三天,来自全球的大古董商、收藏家和各大博物馆云集美国纽约,赶来参加山中商会举行的“恭王府收藏拍卖会”。

恭王府旧藏:《平复帖》,晋,陆机书,纸本,手卷,纵23.8cm,横20.5cm 现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拍品,山中定次郎为上拍的文物精心印制了图录。据图录记载,这次拍卖会共有536件文物上拍,玉器250多件,青铜器110多件,瓷器130多件……上面不但印有文物的图片,还有英文简介。

那次拍卖会空前成功,拍品无一流拍,销售总额达280435美元,单件文物的成交价格最高达到6400美元,创出当时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

不久后,山中商会又在伦敦举行了一次拍卖会,上拍的文物110多件,以玉石为主,拍卖额6255英镑。

山中商会在纽约和伦敦的拍卖总额,折合成日元不过60万元左右。1914年3月发行的《书画古董杂志》曾记载,山中商会买下了180万日元的古董书画。杂志中虽然没有说明“180万日元”的文物是否全部来自恭王府,但是这个价格与60万日元相去甚远。

山中商会先后在中国活动“淘宝”历时30多年,据调查,这段时间也是中国文物最精华部分流失海外的最重要时期,除了业内人所共知的卢芹斋的推波助澜之外,山中商会毫无疑问首当其冲。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把日本推向深渊,山中商会也厄运临头。美国旋即对日宣战,同时查封日本在美国的相关资产,山中商会纽约、波士顿及芝加哥三分店的全部库存,被悉数作为敌国产业为美国政府没收并于1943年开始公开拍卖,此件佛头就在美国对中山商会纽约商店查封后,对其旧藏的公开拍卖的图录之中。

猜你喜欢
旧藏次郎商会
风靡一时 《寅次郎的故事》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一方盆池解莲语 清宫旧藏荷花盆景
皇帝的「照相簿」 清宫旧藏历代帝王肖像画
中国西班牙商会
美食诱惑零抵抗 兼职拍摄小次郎
菊次郎的夏天
茂名市民营企业商会致力于塑造民企商会品牌 推动民营企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