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大梨树煤矿地质灾害及其治理

2018-06-19 08:29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薄层砂岩矿区

李 峰

(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州贵阳550081)

1 矿区概况

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大梨树煤矿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隶属八寨镇管辖,距八寨镇13km,距海子街镇18km。矿区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呈南北向展布,为一长方形,走向长约3km,倾向宽约1.2km,面积3.7021km2。矿区西侧5km外有毕节至沪洲321国道通过,矿区有简易公路与321国道相通。

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属低中山侵蚀—剥蚀地貌,低中山地形,煤系地层相对较缓,飞仙关组地层抗风化能力较强,形成较陡的高山,总体地貌形态呈北—南向的山脉,地势总体东低西高,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的山顶,海拔1887.50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面的冲沟处,海拔1347.50m。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540m左右。

2 矿区地层

本矿区及周边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分述如下:

①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细晶石灰岩,具缝合线构造,含少量燧石团块及炭泥质条带,产腕足类动物化石。据区域资料,其厚度大于300m。

②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出露于矿区西部,系一套以泥岩及细粒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煤岩的陆相为主的含煤构造,以灰色、深灰色、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灰岩、煤层为主,局部夹铝土质泥岩、炭质泥岩。产羊齿类等植物化石。组厚124.66~144.61m,平均136.83m。含煤12~24层,含可采煤层3层,编号14、15、16,其中14号煤层为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15、16号煤层为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③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石灰岩,锯齿状缝合线构造发育,含方解石脉,层间夹有机质、泥质条带,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厚33.43~40.03m,平均厚35.86m。

④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出露于矿区中部及东部,按矿区内岩性出露可分为2段,分别描述如下:

飞仙关组一段(T1f1):岩性以浅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粉砂岩,间夹钙质泥岩、薄层状泥质灰岩,薄层状粉砂岩。厚88.79~98.75m,平均厚93.47m。

飞仙关组二段(T1f2):岩性为上部紫红色薄层状粉砂岩,夹细砂岩、泥质粉砂岩薄层,下部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粉砂岩薄层,显晶质结构。缝合线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据区域资料,其厚度大于100m。

⑤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残积、冲积物,岩性以砂质粘土、亚粘土为主,见泥灰岩、砂岩团块,多出露低洼地带,不整合覆盖于以上地层之上。厚1.50~17.10m,平均7.04m。

3 矿区构造

评估区位于清水铺向斜西翼南段,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近东,倾角30°~38°,一般33°。根据地表填图、钻孔揭露以及矿井巷道掘进资料详细查明了F01逆断层,走向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倾角59°左右,落差20~35m,区内延展长度约370m。其对区内可采煤层有一定破坏作用,上、下盘地层倾角变化不大。矿区内褶皱不发育,但稍微有微波状起伏。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4 可采煤层

14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B1为17.33~23.33m,一般 20.28m。煤厚 0.50~5.34m,平均厚1.38m,采用厚度0.50~3.66m,平均厚1.18m。含0~1层夹矸,可采点率92%,算量面积98%,结构简单,对比可靠。为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15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上距14为8.80~21.21m,一般14.59m。整体上南部较厚,北部较薄。煤厚0.45~1.71m,平均厚1.19m,采用厚度0.45~1.52m,平均1.17m。含0~1层夹矸,点可采率83%,面积可采率89%,结构简单,对比可靠。为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16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15为20.16~27.30m,一般24.14m。煤厚0~0.95m,平均厚0.70m,采用厚度0~0.95m,平均厚0.70m,单一煤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属薄煤层。该煤层层位较稳定,点可采率67%,面积可采率70%,结构简单,对比可靠。为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5 地质灾害现状

经实地调查,评估区内发现滑坡一处,目前滑坡发生面积较小,只对附近耕地产生了影响,未对村寨及人员造成损失,但仍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未发现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其它地质灾害现象。

6 地质灾害预测

矿区范围内目前发现滑坡一处,未发现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在以后的矿山开采过程中,易加剧及诱发现有灾害和其它灾害,对矿山生产、村民建筑、矿山地面工程设施构成威胁,危害程度大。

6.1 安全开采深度

考虑采空叠加效应,根据其上部的覆盖层厚度、矿体(层)间距、岩层岩性、倾角、裂隙节理发育情况等,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计算矿层安全开采深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安全系数,煤层倾角30°~38°,一般33°,按Ⅱ类煤田,Ⅱ级保护级别取值150;

M——该煤矿可采煤层为14、15、16共3层,属重复采动之山区煤矿,综合作用厚度计算见表1。

表1 煤层综合作用厚度计算表

由以上得安全开采深度为:Hδ=M×K=6.6×150=990.0(m)。

6.2 井下开采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预测

本矿区内矿层的上覆岩层的厚度在0~950m,均小于安全采深,表明当矿层被开采后,在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域后,上覆岩层就会发生移动变形,从而影响地面建筑及加剧现状地质灾害,同时可能引发井田及其影响范围内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矿区及采矿活动影响范围内的村寨、公路和地面工业广场的危害程度大。

7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1)矿区地质构造中等,为指导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应继续查明矿层深部展布情况,正确划定禁采区及校正地表移动影响边界等认识;矿区上部的村寨住户较多,由于采矿活动持续的时间较长,考虑到村寨范围和规模会发生变化等因素,建议在划定禁采区时准确测量地面村寨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2)为了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建议局部采取充填法采矿。

(3)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小组,矿山生产期间加强对矿区地质灾害的监测,编制防灾预案,完善宣传、警示标志,认真做好预测、预报、预警工作,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4)建议对矿区内的冲沟设置长期的水文观测点,在陡崖地段设置地表位移观测点。

(5)建议业主在废石场地周边设计截流沟、拦渣坝和排水沟等工程,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设计矸石堆填高度、台阶高度及坡度,做专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防止发生滑塌、滑坡及雨季引发泥石流。

[1]DZ/T 0286-20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S].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S].

[3]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薄层砂岩矿区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贺兰口砂岩吸水率的研究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