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剧坛的“黑旋风”

2018-06-19 06:40徐志福
文史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田汉戏剧

徐志福

l947年,著名戏剧家田汉为庆祝戏剧节写了一首七律,其中有两句云:“信芸劲矣兰芳韵,洪老飘然翰老颠。”两句诗各用4个字简练地勾勒出4位艺术家的形象。其时,周信芳、梅兰芳合演京剧《打渔杀家》,周演剧中的萧恩,苍劲沉郁,着“劲”字;梅先生演桂英,美韵天成,用一“韵”字,含韵味无穷之意;对阳翰笙用一“颠”字,则借用唐人张籍“闻客语声知贵贱,对花歌咏似狂颠”,以形容阳行事机敏,才华横溢;对洪深先生则以“飘然”形容他落拓不羁的萧洒风度。该诗在此显然是对唐人钱起“有意兼程去,飘然二翼轻”句的借用。

稍微注意一下中国戏剧电影史的人都知道,田汉、洪深、阳翰笙、夏衍等人为中国戏剧、电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田汉、洪深被视为中国戏剧的开拓者,二人对左翼戏剧运动贡献最大。这些左翼戏剧家不仅用作品和戏剧理论参加战斗,还在几十年的共同斗争中建立起深厚情谊。我们从上述诗句可窥其一斑。

1984年,在纪念洪深诞辰90周年和逝世29年之际,阳翰笙缅怀一起战斗多年的老战友,特意写诗二首以示纪念,其一云:

快语惊人口常开,壮志豪情岂浅哉。

怒斥罗克传四海,辱华影片敢重来!

注:洪深字浅哉

是诗不仅刻划了洪深的性格,还道出了54年前他们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情景。

阳翰笙l927年底到上海弃武从文时,洪深先生已经是一位颇负盛名、且是科班出生(洪是哈佛大学专攻戏剧的中国第一人)的教授型戏剧家了,写过著名戏剧《赵阎王》和电影《申屠氏》。通过夏衍介绍,阳认识了洪深。其时,洪已加盟田汉的后期南国社,并与党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有直接联系。从此。他们成了莫逆之交。阳听田汉讲,洪深在门上贴了副对联叫:“跨过十字路口,投身生活激流”,作为迎接1928年的献词,足见他在白色恐怖中的清醒。洪深在中共直接领导下从事左翼文艺活动,就是从他勇斗美国辱华影片开始的。

著名作家朱子奇在《缅怀阳翰笙》(载《文汇报》l993年8月7日)一文中回忆了洪深生前跟他讲的有关二人交谊的事。

洪老很敬佩阳翰老。他对朱子奇讲,他接触的许多文艺家都乐意与翰老合作和受他领导。1930年,上海大光明影院放了一部有侮辱中国人民内容的美国滑稽片《不怕死》。洪看后,非常愤慨,想去“大闹一番”。翰老知道后很支持,但不主张简单去“闹”,而要有准备、有策略地反击。翰老与田汉商量后,决定由金焰、张曙、廖沫沙同志去影院协助促成。当电影的侮辱镜头一出现,洪深就站起来讲演,激起观众义愤,高呼“打倒美国辱华影片!”洋经理跑过来扭打洪先生,当即被四位年轻人狠揍一顿。洋大人的鼻子都被打红肿了。在场观众拍手叫好。上法院前,阳、田等又动员舆论配合,结果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被迫停演《不怕死》,还公布了主要演员罗克的道歉信,使斗争赢得全胜。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洪深大闹大光明”事件。洪深先生后来说,阳翰笙使他懂得了“有准备有策略的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洪深字浅哉,一贯嫉恶如仇,为正義不惜牺牲生命,故文艺界以“黑旋风”称之。其壮志豪情在以后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未曾减弱,有过好几次斗争壮举。这里,继续讲他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事。

洪深是电影界元老。1925年,他就被中国最早的明星影片公司聘为编辑顾问。

1932年,阳翰笙任“文委”党团书记。当时党决定派夏衍、阿英、郑伯奇三人进入明星公司,其介绍人就是洪深。他们进去后组成了编辑委员会,积极开展左翼电影运动,l933年在明星公司成立了党的电影小组,明确用电影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夏衍是组长,小组属“文委”领导。其时夏衍要阳翰笙写剧本,后由洪深来落实。阳对洪深说:“我是写小说的,不会写电影剧本。”洪深说:“你就照小说写,我给你改写三四万字就够了。”阳翰笙把家乡地主收农民的“铁板租”使农民破产,后者被迫当土匪起来反抗的题材同洪深商量,而后写成大纲。洪深看后提了意见。剧本写好后,由洪深改成电影分镜头,商量后取名《铁板红泪录》。洪深对阳说:“就是要取这不通的名字才能通过。”这部片子由洪深导演。出片时,洪深考虑阳翰笙原来用华汉笔名写革命小说已为人熟知,容易引起反动派的注意,便根据他原姓欧阳,又用寒生笔名发过小说,便为其组合成新笔名——阳翰笙。翰笙者,有霄汉吹笙之意。

这部写农民反抗斗争的电影引起轰动,阳翰笙这名字遂为电影界所景仰,约稿者不断。

从此,阳翰笙走进电影园地,开始了他卓有成效地耕耘。他毕生写过17部电影,有13部搬上银幕。

阳翰笙于1933年应田汉邀请进入艺华影业公司,是在文总、“文委”书记任上兼顾电影,帮田汉筹建艺华公司,做了大量组织工作。这是继明星公司之后党掌握的又一文艺阵地。

在田汉的催促下,又得到洪深的帮助,阳翰笙在此期间即写出《中国海的怒潮》《生之哀歌》《逃亡》等电影剧本。

l935年2月,由于中共江苏省委被破坏,阳翰笙与田汉等一起被捕入狱。审讯阳时,洪深于一年多前给他取的“阳翰笙”这个笔名救了他。当时敌人除知道阳写过电影剧本外,其他一无所获。

七七事变后,阳翰笙被释放,应召赴武汉做周恩来、郭沫若的助手,负责筹备文艺界抗日组织和第三厅。洪深在上海积极参加导演团,导演夏衍、阿英等集体创作的《保卫卢沟桥》。其公演后大大激发了民众斗志。1937年8月中旬,在中共地下党组织下,成立了13个抗敌演剧队,洪深出任第二队队长。他辞去大学教授职务,率队沿路演到武汉,投入抗日洪流。行前,他悄悄写一遗嘱交友人,嘱其必要时转妻子。他还与队员集体宣誓:“我们14个人,同生共死,为中华民族解放,誓死不屈!”他们经徐州、开封、洛阳、郑州,一路义务宣传演出,于l0月3日乘火车到达汉口。阳翰笙先到一月,得知老友到达,立即到车站迎接,并向周恩来作了汇报。不久周恩来、董必武接见了洪深及队员,听了他们汇报,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根据周、董的指示,洪深后来提出“戏剧游击队”的口号,并身体力行。他们先在武汉义务演出二三十场戏后,便乘卡车向鄂西方向各个县镇乡村进行“游击”宣传活动。1938年3月,洪深率队刚转到襄樊,忽然接到田汉两个电报和三封快信,说“有要事相商,速急返汉”。

原来,郭沫若、阳翰笙在周恩来同志指导下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时,已决定了田汉任第六处处长的人选。郭、阳在会同田汉研究后,报经周恩来批准,决定洪深教授出任六处第一科(戏剧音乐科)科长。洪深应命返回武汉,不计名利,欣然走马上任。第三厅成立后,请洪深把演剧团带到前线。阳翰笙任第三厅主任秘书,统管全厅行政事务。他对老朋友说:“洪老,郭老的意思让你到前线去,你觉得怎样。”洪深毅然作答:“没有问题,只要三厅抗战一天我就干下去,一天不抗战了,我第二天就滚蛋。我洪深是来抗日的,不是来做官的,你放心好了。你跟郭老说,我一定尽全力干。”洪深干事雷厉风行,立即将汇集武汉的各演剧团体,新编为十个抗敌演剧队和5个抗敌宣传队。走之前,他协助阳翰笙、田汉等组织了一系列规模盛大的抗日宣传周活动,轰动了武汉三镇。

在武汉不到一年时间里,洪深以敢斗顽敌的旋风精神博得大家的钦佩。据阳翰笙回忆说,一次是1937年l2月初,国民党汉口特别党部召开文艺界座谈会。汪精卫、陈立夫等在会上宣传对日妥协投降政策,与会的洪深气愤地站起来予以严厉驳斥,使二人狼狈不堪。

一次是代表三厅出席义演活动会议,当洪深听到国民党市党部代表竟把戏曲艺人同妓院并列称为“特别行业”时,气得火冒三丈,当场怒斥主持人侮辱艺人,让官员们下不了台。

l937年底,赵丹、顾而已从东北战场下来后,生活无着,急需演出创收,要阳翰笙写个剧本。阳翰笙赶写了《塞上风云》话剧;因为是半个月的急就章,需要强导演加以弥补。阳翰笙把本子交给了洪深。洪深接过导演任务后,投入极大热情,短期内就将这部题材新颖的作品推向武汉三镇。由于讲的是民族团结抗日,又是名导演上阵,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从《铁板红泪录》到《塞上风云》,阳翰笙剧本的修改润色都得到洪深的帮助。阳翰笙在从事戏剧创作的起点上就能得到朋友鼎力扶持,令他终生难以忘怀。他后来不止一次讲,自己早期的戏剧、电影创作得到洪深、田汉的不少指导。

洪深除任三厅科长、带领剧团到基层演出外,还写了一些歌颂军民抗战,揭露敌人残暴,鞭挞投降派罪行的剧作。像《樱花晚宴》那样痛斥汪精卫卖国求荣的话剧,其社会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三厅迁到重庆后,蒋介石发现该厅已被中共控制,恼怒之余,要三厅成员集体加入国民党,否则给予除名。在郭沫若、阳翰笙、田汉、洪深等人的带领下,三厅成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中共南方局周恩来等则提出要保存实力,继续战斗。经过斗争,郭、阳等获得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机会。

l940年l1月,郭、阳等宣布退出第三厅,12月7日即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原三厅的主力都进入到这个机构。“文工会”由郭沫若、阳翰笙任正副主任委员,洪深、田汉任专任委员。表面上这是个学术机构,实际上它仍是中共领导的“统战堡垒”。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在世事险恶中,洪深贫病交加,经济拮据。一贯刚正不阿、愤世嫉俗的他,深感“一切都无办法,政治、事业、家庭、经济,如此艰难,不如且归去”(《洪深遺书》),遂于l941年2月5日晨,一家三口(包括夫人常表真和女儿)在重庆服毒自杀。郭沫若等闻讯后携医生抢救,他们才转回人世。洪深的自杀,是对国民党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抗议。这与他几年前怒斥辱华影片、痛斥投降派一脉相承。

洪深自杀时,阳翰笙不在重庆。当时他奉周恩来之命:避开反共锋芒,到老家宜宾暂住。

其时信息不通,《新华日报》在宜宾难见到。阳翰笙得知老战友自杀未遂的消息是在3月返回重庆后。他偕夫人唐棣华立即赶去赖家桥三塘院子慰问,并送去“文工会”1000元医药费。见着老战友站在自己的面前,洪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落下伤心和感激的眼泪。此后一段时间,洪深被聘到江安中央剧专任教授。1942年12月31日,是洪深50大寿。早在是月上旬,阳翰笙就在“文工会”议定:为洪深祝寿并去电江安,得到应允后,就开始筹备,并撰文《贺洪深先生五十大庆》(后发《新华日报》“纪念专刊”)。文中称颂老友:“丰富的热情,强烈的正义感,深沉的人生经验,这是洪深先生的性格特征,也就是他作品的特征。”

重庆戏剧电影界为庆祝洪深50华诞举行的茶话会于l942年l2月30日在百龄餐厅举行,到会的有沈钧儒、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鹿地亘等300余人。郭、阳等都相继致辞,其中曹禺先生的一幅寿联很特别:

能编能导能演是剧坛的全能

敢说敢写敢做是吾人的模范

这评价很能概括洪深人品文品,得到文艺界的共同认可。

31日中午,周恩来又为洪深50寿辰举行盛大宴会,并全面评价洪深在戏剧文化运动中的积极贡献。午后,又举行了座谈会。阳翰笙在是日的《日记》中写道:“出席了豪兄(周恩来)寿洪大宴、座谈会后,晚先陪洪看川戏,后又陪洪看《孔雀胆》,一直到很夜深,才回十四号休息。”(《日记》第107页)

这些热情的活动,这些诚挚的赞语,这些战友的情谊,使得从死亡边缘上回来的洪深,重新焕发出创作激情,坚定了与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斗争的意志。

时间到了1944年冬季,“文工会”与国民党文化人之间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反动派见受中共指导的“文协”“文工会”等组织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凝聚力,便想以国民党反动派的头面人物为中心组织一个所谓“著作人协会”,借以抵消中共的影响。一开始,中共南方局就识破了潘公展(其时任图书审查委员会主任)的诡计,遂决定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面对面斗争。阳翰笙同郭沫若、夏衍、徐冰、冯乃超商量对策,决定参加该“协会”的成立大会,由洪深和阳翰笙作主要发言,提出我方主张。若我主张不能通过,就当即退出会场,以示反对。事情果如所料。《阳翰笙日记》写道:“1944年11月5日,我们提了三个提案。有人起立大骂批评政府缺点的人。紧接洪深兄发言反驳他之后,我起来发言,却被主席程天放(国民党文化头目之一)所阻……终因潘公展、张道藩(也是国民党文化头目之一)的反对,未得大会通过。但该会成立大会不欢而散。”这以后,潘公展见势不妙,写信给阳翰笙、洪深、夏衍,恳请他们不要退会,遭到拒绝。阳翰笙与洪深等致函对方。阳翰笙在《日记》里写道:“我们声明退出著作人协会。”阳、洪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五日,著作人协会开会时,我辈有书被禁之人,即横遭辱骂,所提备案又被否决……展望前途,不胜绝望。因特声明退回……”

就这样,“著作人协会”胎死腹中,以其彻底失败而告终。

1945年2月,“文工会”得中共南方局指示,拟一个反独裁专制,争民主自由的宣言,即《文化界对时局进言》。郭沫若、阳翰笙、冯乃超等商量拟出后,在文化界知名人士中展开签名运动。洪深先生积极响应并动员他人也签名字。1946年1月8日,阳翰笙与洪深、曹禺等50人联名发表《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意见书》,要求废止文化专制政策,保障文艺自由。风雨压舟方显战友真情。在黑夜如磐的雾重庆,阳翰笙与洪深并肩战斗,以战友深情树立了党内同志与党外人士交往的榜样,为不少民主人士所称道。

l946年7月,阳、洪先后返回上海。阳翰笙在沪负责建立地下党领导的“联华影业社(“昆仑”前身)。洪深随复旦大学一起迁回上海后,除当教授外,还主编《戏剧与电影》周刊,业余也执导话剧(阳翰笙的《草莽英雄》就是他执导、上演的)。上海时期,洪深仍不改旋风精神,坚决与反动派针锋相对。上海各界人士5000人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大会时,他任大会司仪。面对手持棍棒的特务,他大声表示:“我准备做闻一多第二。”后复旦学生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游行斗争,洪深挺身而出走在前头。这些公开的斗争,其影响力之大可以想像。作为转入地下斗争的阳翰笙,无时无刻不为老战友的安危担心。中共地下党对洪深也在暗中保护。洪遂于l948年3月离沪去厦门大学任教;不久,在地下党安排下,经香港转往东北解放区。

l949年2月以前,阳翰笙与洪深先后到达北平。他们奉命和郭沫若、茅盾、周扬等一起积极筹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阳翰笙负责向大会作国统区进步戏剧电影运动汇报发言。他广泛征求了洪深、田汉等人的意见,把他们在各个时期的主要贡献写进了发言稿,受到文艺界的重视。以后的现代文学史,都以此总结发言为依据,对左翼戏剧、抗战戏剧运动作了充分的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洪又在一起共事。1954年以前,阳翰笙任周总理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文艺、教育两组。洪深的行政职务是对外联络局局长。1954年后,阳翰笙除任文联秘书长、党组书记外,还兼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党组书记。此时,洪深也调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他们在一起共事,配合默契。几十年生死与共的老战友,彼此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洪深的部下,当时任苏联东欧处处长的朱子奇回忆说:“洪老很敬佩翰老。洪老说,许多文艺家都乐于与他共事,接受他领导。在过去恶劣的环境中,翰老对大家的帮助非常多,很感人。”

1954年,阳翰笙、洪深任正副团长的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欧,参加波兰人民共和国解放l0周年纪念。洪深在国外就诊,检查出身患癌症。他虽知道已是晚期,却仍坚持工作到翌年;8月间逝世时,年仅60岁。

此后,阳翰笙每当看见戏剧、电影界新人崛起,总是忘不了洪深这位中国戏剧电影界的开拓者之一的丰功伟绩。l962年,阳翰笙在广州主持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座谈会。在会上,他号召大家向洪深学习。阳翰笙在发言中满怀深情地说:“戏剧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洪深文集》。他对表演、导演艺术有很多精彩的見解。我们的导演特别是年轻导演应当很好地学一学。”

当洪深逝世29年后的1984年,阳翰笙仍在缅怀老战友对中国戏剧事业的贡献。他写诗吟道:

桃李春风喜满门,栽培浇灌费艰辛。

剧坛宿将多凋谢,每见新人念故人。

是的,洪深前辈是一代宗师,他培养的人才似桃李遍地,像赵丹、蓝马、舒绣文等著名艺术家曾都受业于洪深。就是翰老本人,在戏剧、电影创作道路上不也得到过洪深有力的扶持和帮助吗?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田汉戏剧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第32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五四”回望: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田汉的戏剧批评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