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智造”上天铸“核”

2018-06-20 06:47刘悦
当代贵州 2018年19期
关键词:山鹰贵阳比特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刘悦

贵州加快推动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贵州制造”和“贵州智造”产品和品牌,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贵州省总工会对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其中,多位来自贵州航空航天制造的一线工人获此殊荣。

贵州聚焦“中国制造2025”,抢抓全球制造业格局调整和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重大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制造业”,引导制造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加快推动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贵州制造”和“贵州智造”产品、品牌,取得突破性进展。

太空中多了一个“贵阳一号”

4月26日12点42分,被命名为“贵阳一号”的高光谱卫星,与组成欧比特微纳卫星星座02组的另外四颗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十一号遥四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的发射形式成功飞向太空。

“贵阳一号”卫星,是第一颗以“贵阳”命名的卫星,它的成功发射,不仅开启了贵阳卫星大数据的发展新征程,也成为贵阳大数据发展的有力见证。

“‘贵阳一号’卫星发射运营后,将把采集到有关贵阳的信息数据向全国开放,成为贵阳市对外宣传和推介的新平台。”珠海欧比特公司总经理颜志宇说,这得益于贵阳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及产业链布局中的优势。

早在2017年11月15日,贵阳市政府便与珠海欧比特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贵阳卫星大数据产业基地”,具体包括:建设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及数据中心,实现欧比特全球卫星数据存储与分发;建设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交易平台与结算中心;建设欧比特全球卫星大数据中心及卫星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合作成立卫星大数据产业基金等。

颜志宇介绍,包括“贵阳一号”在内的星座02组卫星,可以做到每5天左右扫描全球一次,热点地区甚至可以做到一天多次重访。本组卫星可以提供0.9米的可见光影像,0.9米的视频影像、10米的高光谱影像等多种成像模式的遥感数据,具有成像精度高、使用成本低、时效性强、可定制研发等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国土、林业、水务、海洋、农业、住建、规划、交通、环保、工信等领域,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原始数据、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

“我们将以贵阳卫星大数据产业基地为阵地,开辟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实现全面的卫星数据交易和服务。” 颜志宇说,欧比特将在贵阳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和结算中心,把布局在国内多个地方的地面接收站的卫星数据都汇聚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进行交易,补全贵阳整个大数据交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山鹰”家族添新丁

4月24日,在安顺召开的中国航空工业FTC-2000G军贸飞机总体技术方案评审会上传来好消息:经专家评审组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同意FTC-2000G军贸飞机总体技术方案通过评审,标志着该型机全面转入制造、试飞阶段,并将参加今年第十二届珠海航展。

进入新时代,中国航空工业深入践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军民融合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

由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TC-2000G轻型多用途飞机,系中国航空工业“山鹰”飞机系列化发展的重要型号之一。图为山鹰飞机。(中航贵飞公司供图)

由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针对国际市场需求自主创新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TC-2000G轻型多用途飞机,系中国航空工业“山鹰”飞机系列化发展的重要型号之一。

该机既能全面替代强五(A-5)、歼七(F-7)等二代轻型作战飞机完成战时对地攻击和对空作战任务, 也能替代歼教七(FT-7)和阿尔法喷气(Alpha Jet)等教练型飞机完成飞行员日常中/高级训练任务,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和训练效益。

作为中国主力高级教练机,山鹰FTC-2000G教练机自2003年研制首飞成功以来,已批量列装国内用户,并参加了2006年和2016年珠海国际航展,成功进行了特技飞行表演。2017年山鹰飞机实现首批外贸出口,以实力赢得了口碑。

国产“山鹰”出口国际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FTC-2000G飞机出口前景将更加广阔。

“我们将大力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进一步丰富出口飞机型谱,提升‘山鹰’飞机的国际化品牌,以一流的产品质量助推国内一流教练机基地和世界一流无人机基地‘双一流基地’建设。”航空工业贵飞公司总经理符德说。

贵州“核”登上国际舞台

3月1日,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启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项目“环向场超导磁体重力支撑”GS部件的批量化生产工作,预计在2019年3月完成产品的制造并发往法国进行联合安装。这标志着“中国制造”又一尖端科技产品登上国际核电舞台。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项目,英文简称“ITER”,俗称“人造小太阳”,于2006年启动,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俄罗斯、韩国和美国等共同投资千亿人民币实施,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作为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研制方的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承担项目的关键部件“环向场超导磁体重力支撑”GS部件的研制。

在新力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环向场超导磁体重力支撑”GS部件的生产正有序推进,工人在一丝不苟地加工零件,确保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达到国际标准。

在该项目中,新力公司得到了近6个亿的“中国制造”订单,主要承担应用于实验反应堆内部全部18套环向场线圈支撑GS部件和全部72套极向场线圈支撑PFCS部件的研制任务。

近几年,新力公司凭借军工领域高科技顶尖技术,在核电、航天等领域关键部件生产上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公司通过一年多的科技创新,解决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项目关键部件的组装、焊接等技术难题,通过了核工业西南核物理研究院的验证,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

据了解,贵州航天新力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套国际热核聚变堆环向场磁体支撑已经通过国际组织专家验收,该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山鹰贵阳比特
读《梅里山鹰》有感
乌鸦育子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山鹰——致吉克曲布
运气
《彭博》比特币有多贵?
比特币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