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食用菌产业“裂变”之路

2018-06-20 06:47王法
当代贵州 2018年19期
关键词:菌棒易地食用菌

文/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王法

作为安龙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食用菌产业成了安龙“贫困户参与积极性最高、脱贫孵化效果最好、辐射带动性最强”的扶贫支柱产业,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

“一户贫困户承包3个大棚,年收入10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划算,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值得!”3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安龙县栖凤街道办平寨村的食用菌产业园,种菇户陈雄一边加工菌棒一边说。2017年,陈雄承包了3个大棚种蘑菇。

“去年5月份上菌棒,6月就开始出菇,有时一天能采菇2000斤,忙时还得请七八个人帮忙采菇。”陈雄告诉记者,一个大棚占地600平方米,有1.6万个菌棒,一个菌棒产菇1.5—1.8斤,公司以每斤4元的价格收购,一个菌棒可收入6—7.2元,除去成本,管护得好的大棚一年可以挣5万元左右。

安龙县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气候、资源优势,创新生产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产业共覆盖7500户25500人,其中贫困户5470户18600人,每季种菇户户均增收达50400元。

选准产业 创新发展模式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曾到安龙调研,要求安龙在脱贫攻坚战中实现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

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安龙县创新推动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要素变革,把食用菌培育成了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和易地搬迁扶贫户的就业主渠道,有力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

为实现食用菌“裂变式”发展,探索出一条全产业链投资组合的模式,搭建食用菌产业链大平台,安龙县采取“国有+民营+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抱团发展,先后吸引了安庆、大秦、富民鑫、景地等8家企业入股,设立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融资主体承接扶贫产业子基金,共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10.22亿元,用于推广食用菌种植。

安龙县委书记钱正浩说,安龙紧紧围绕食用菌主导产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模式,整合扶贫产业基金与项目,明确利益链接和产销对接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

在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后,安龙县创新和制定了“1210”脱贫模式,即让“1户贫困户”拥有“2个大棚”可以进行食用菌生产,一年收入达到“10万元”。

与此同时,安龙县还出台了食用菌裂变发展的五级奖励政策,子基金的投入、政策叠加和发酵,强有力的支撑了财政涉农资金有效整合,成功将特色产业裂变发展、贫困户增收、龙头企业迅速壮大进行有效结合。

脱贫致富 提高生产积极性

“以前在家辛苦务农,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现在我租了这两个食用菌大棚,一年保底收入都有8万多元。”种菇户张忠发说,在他心里,这些菌棒不仅让他脱了贫,也让他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

2016年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的田迪,带头成立“感恩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进入合作社,到公司承包大棚进行食用菌种植。

在田迪带领下,洒雨镇23户搬迁贫困户中,有18户加入合作,其中13户已进入公司,承包起43个大棚参与食用菌种植,每年每户通过种植食用菌,收入可达七八万元。作为合作社法人代表,田迪在园区内也承包起3个大棚种植食用菌。2017年,田迪自己的食用菌创收7万多元。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贫困户搬出农村走进城市,为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政府带领大家发展产业,种植食用菌,有了就业,有了致富门路。”田迪说。

今年38岁的食用菌种植户贺明才,之前一直在广东打工,一家人于2016年10月搬到了九龙社区。记者来到贺明才家的大棚时,他正和妻子韦昌梅在忙着从车上卸下菌棒。

“搬迁到县城一年后,不仅有了漂亮、舒适的房子,还能照顾到家里的两个孩子,日子是越过越好。” 贺明才笑着告诉记者,菌棒由公司提供,公司还会派技术员指导种植。到了收购的季节,公司还会组织统一进行收购,销售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2016年从安龙县洒雨镇下龙村嘎拉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至九龙安置区的娄倩一家,在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区内拥有3个食用菌大棚,在公司、合作社的帮扶和自己、丈夫、婆婆三人的精心管理下,仅2017年3个食用菌大棚就创收近9万元。

“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赚了八万多元,创业当上了小老板,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娄倩说,今年要带动更多搬迁户种食用菌,让大家跟自己一样种菌脱贫致富。

开拓市场 不愁销路

安龙县通过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三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政府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以稳促搬、以产定迁、先产后迁”的主导产业,吸引全县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进城致富,形成入大棚、搬新家、建新城的三步曲,以产促搬,以产促城,产城互动,实现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

安龙县贵州安庆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食用菌协会平台,成立“安龙食用菌产业协会”,打造“中国最大优质夏菇生产基地”“中国西南菌都”,产品销售紧盯广州、深圳、昆明、柳州、贵阳等国内市场及韩国、泰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市场。

在带动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安庆公司负责供应菌种和鲜菇的收购、加工和外销。以每个3元的价格提供菌棒,同时开展技术指导,按照每斤香菇3.5元的保护价回收产品。

通过技术指导,安庆公司保证80%的农户达到每个菌棒1.2斤以上的产量,并对分级交售香菇的农户给予每斤0.3元的奖励,确保农户每个菌棒有1.5元的利润,每个大棚每季有1.2万元以上的收入,在公司进行工厂化生产菌棒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种植两季。

安庆公司与贫困户形成的这种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贫困户有生产场所、生产设施、生产物资、产品有销路,有稳定盈利空间,脱贫效益明显。

目前,安龙县已在全域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142个村级公司实体化、股份化、资源化运行。通过食用菌“1210”利益联结机制,与广东、宁波签订食用菌产销订单8.7亿元,建成县级电商平台2家、孵化电商企业13家,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3824万元。

近年来,安龙把食用菌培育成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和易地搬迁扶贫户的就业主渠道。图为菌农贺明才(右)在基地打理菌棒。

猜你喜欢
菌棒易地食用菌
香菇高温期不同模式管理要点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陈孟谈:发展食用菌助农脱贫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