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6-22 08:25刘永合
吉林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总管开腹

刘永合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天津 301900)

胆囊结石、胆囊炎是临床常见胆囊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较大影响,需及时予以治疗[1]。手术是胆囊疾病常用治疗手段,而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方法。但有学者指出[2],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创伤大,易引发应激反应及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胆囊疾病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为探寻胆囊结石、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6年10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共763例为观察组,男264例,女499例,年龄16~85岁,平均(54.32±3.17)岁;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3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9例,胆囊与周围粘连患者386例。另选同期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共359例为对照组,男132例,女227例,年龄17~83岁,平均(53.97±3.21)岁;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1例,胆囊与周围粘连患者15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年龄≥16岁;无手术禁忌证;无麻醉药物过敏史;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病历资料不全者。

1.2方法: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高脚低位,以CO2建立气腹,压力为12~15 mm Hg(1 mm Hg=0.133 3 kPa)。在患者脐上缘取操作孔,将腹腔镜置入,对腹腔情况予以探查;剑突下方2 cm处取主操作孔,手术器械均从此操作孔置入;右锁骨中线与肋骨交叉点下2 cm取孔,主要置入无创牵引钳。将器械置入后,胆囊壶腹部提起,分离腹膜后,将胆囊管腹膜后结扎胆囊管,并将其离断。胆囊三角区敞开后,进行胆囊动脉结扎,经胆囊管向胆囊壶腹部分离,随后将胆囊取出。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于十二指肠镜下行ERCP、EST、ENBD术取胆总管结石,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先保守治疗,炎性反应好转后查无胆总管结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与周围粘连患者可实施钝性分离,或采用电钩、超声刀等分离。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麻醉方式同观察组,右上腹腹直肌取8~10 cm切口,逐层进行肌肉与组织分离,打开腹腔后以大S拉钩暴露病灶,以逆切法或顺切法将胆囊切除,最后逐层进行切口缝合。两组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给予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纱布称重法对术中出血量予以测定。分别于手术前、术后2 d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4 ml,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予以检测,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术中出血量测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炎性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均有改变,观察组术后2 d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76342.56±6.8550.62±7.112.08±0.467.14±1.46对照组35974.71±9.6361.38±8.593.67±0.8111.53±1.57t值64.02122.08041.77445.850P值0.0000.0000.0000.000

组别例数hs-CRP(mg/L) 术前 术后2 d IL-6(ng/ml) 术前 术后2 d 观察组7630.79±0.181.25±0.242.42±0.534.32±0.79对照组3590.77±0.171.86±0.262.44±0.515.63±0.91t值1.76738.6540.59724.654P值0.0780.0000.5510.000

2.3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中转开腹手术3例,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39%,显著较对照组的2.7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1,P<0.05)。见表3。术后出血患者经二次开腹手术治疗后止血,胆漏患者延长拔管时间,术后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恢复,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例数感染术后出血胆漏发生并发症观察组7630(0.00)1(0.13)2(0.26)3(0.39)对照组3594(1.11)3(0.84)3(0.84)10(2.79)

3 讨论

胆囊结石、胆囊炎具有较高发生率,若未及时予以诊治,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胆囊切除术一直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首选方案,但传统开腹手术由于切口长,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影响术后康复,且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患者接受度差[3]。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成熟以及微创理念日益深入,开腹手术逐渐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代,后者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重要术式。有学者研究指出[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且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有确切优势。有报道指出[5],开腹手术由于创伤大,加之脏器组织暴露,可能引起炎性反应应激反应,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避免该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 d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减少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有学者通过对比发现[6],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其术后感染、术后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3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上述报道相符。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主要原因为术中出现难止出血、炎性粘连严重以及米瑞兹综合征。

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有诸多优点,但仍有学者指出[7-8],伴有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梗阻性黄疸患者、伴有急性胆管炎患者、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等均不适用该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术者需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并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②做好术前影像学检查,对结石位置、解剖结构等情况予以明确;③注意对胆管进行保护,术中尽量将胆囊颈部结石推向胆囊再处理胆囊三角,若解剖结构不清,应考虑中转开腹。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及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康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并做好中转开腹准备。

4 参考文献

[1] 万 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6):797.

[2] 谢德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13):1637.

[3] 马振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34.

[4] 钟小生,郑志鹏,黄有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342例急性胆囊炎[J].广东医学,2012,33(14):2162.

[5] 李 栋,周旭坤,李 平,等.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对比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20.

[6] 马 雪,胡占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6):931.

[7] 陆深泉,冯春善,黄英武,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6):516.

[8] 李建水,张光年,钟 扬,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2):155.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总管开腹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