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18-06-22 08:25杨丽平江宇云梁阳娣杨伟青陈培贤
吉林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循证呼吸机气道

杨丽平,江宇云,梁阳娣,杨伟青,陈培贤

(广东省源城区人民医院ICU,广东 河源 517000)

人工气道是多种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措施,其护理管理涉及方面广,任一环节管理不当都可能引起撤机失败、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等,从而延长患者住院时间[1-2]。集束化护理最早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是集合一系列的循证基础治疗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疾病,其目的在于最大化地改善护理服务结局[3-4]。本院ICU对人工气道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ICU的人工气道患者80例,预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排除建立人工气道后1周内死亡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7~72岁,平均39岁;气管切开34例,经口气管插管6例;原发病:颅脑损伤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0例,脑血管病15例。试验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8~74岁,平均41岁;气管切开32例,经口气管插管8例;原发病:颅脑损伤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1例,脑血管病14例,多发性外伤3例。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为常规流程的气道护理。试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①培训教育:强化对ICU医护人员关于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并以文献分析、总结、评价为循证依据,结合本院ICU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医护人员业务能力,以集中教育方式开展培训教育,使所有医护人员掌握集束化护理、元素捆绑式措施的流程等,同时对于各个岗位的护士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操作培训,如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培训、口腔清洁培训等。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各项护理措施。②体位管理:在建立人工气道后的24~48 h,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若无禁忌证,将床头抬高30°~45°[5],鼻饲后30 min内禁止翻身、叩背、吸痰等操作,以免反流误吸。③口腔清洁:由专职护士进行口腔清洁,每次2名护士配合完成,一人操作,一人固定管理,选择氯己定护理液清洁。若患者意识清醒,则除了口腔冲洗外,每日给予患者棉签口腔擦拭,刺激咳嗽反射;而昏迷患者每日评估口腔黏膜状态,并结合口腔pH值、细菌培养结果等选择漱口次数和漱口液。④按需吸痰:选择一次性吸痰包,根据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情况确定吸痰的时机、次数等,遵照规定流程吸痰。⑤呼吸机管道护理: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管道,及时倾倒冷凝水,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行呼吸机管道的清洁灭菌。⑥气囊管理:用测压仪监测气管导囊压,维持在25~28 cm H2O(1 cm H2O=0.098 kPa),每1~2小时清除一次声门下气囊上的分泌物。⑦手卫生管理:做好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室内温度维持在20~23℃,湿度60%~70%,床旁备快速手消毒液,所有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护理操作前后严格依照手卫生法进行手部清洁。⑧间断唤醒评估拔管:机械通气期间镇静以控制Ramsay评分在3~4分为宜,间断性唤醒患者,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拔管条件,必要时可采用无镇静方式判断是否可拔管,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上试验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试验组8.23±2.1612.39±2.76对照组13.20±2.5417.54±3.15t值9.4278.684P值0.0000.000

2.2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在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为5.0%,对照组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例(%)]

组别VAP肺部感染意外脱管总并发症试验组1(2.5)1(2.5)0(0.00)2(5.0)①对照组4(10.0)3(7.5)2(5.0)9(22.5)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χ2=5.165,P=0.023,P<0.05

3 讨论

人工气道建立是抢救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而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则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系列循证护理措施的集合,经过证实每一个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护理结局,集合起来操作更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6]。在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服务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是全面、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其每一项措施都是为了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撤机而制定的,各项措施是经过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等论证的,共同操作,集中所长,相互弥补,从而提高护理效果[7-8]。而且各个护理措施之间衔接得当、无缝隙,并不是间断的执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集合的效应,提高护理质量[9-10]。本研究结果显示:集束化护理的实施促进了患者的早日撤机,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缩短ICU入住时间。

综上所述,对ICU的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可加强对气道的多个环节无缝隙对接护理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呼吸道功能恢复。

4 参考文献

[1] 吴霞云.品管圈工作模式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26.

[2] 彭远帆.循证护理在减少ICU患者人工气道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567.

[3] 罗春霞,刘妙秋,曾丽云,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128.

[4] 邓秋霞,李虹彦,昝涛,等.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9):1072.

[5] 顾爱红.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63.

[6] 胡 莲,庞双艳,海 梦,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38.

[7] 万 君.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39.

[8] 郝秀菊,袁福江,郭润蕊,等.集束化护理在 ICU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8):972.

[9] 宋维娜,宋佳芳,倪 丽,等.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干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90.

[10] 史俊平.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8,13(8):1097.

猜你喜欢
循证呼吸机气道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