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对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6-22 08:25邓冬梅张贞丽庞振红许晓洁姚康景
吉林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慢性病智能化信息

邓冬梅,张贞丽,庞振红,许晓洁,姚康景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长期积累形成的疾病总称,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气管炎及精神异常等,以上疾病具有病程长和病因复杂等特点[1]。目前慢性病已成为全球第一位的疾病和死亡原因, 因其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 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对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探讨及实践研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2-3]。信息智能化管理是通过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手段来实施的,是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对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推动护理信息化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科是特需病房,收住的病种中慢性病患者占多数。于2017年5月1日起我科数名护理骨干与信息科工程师创建了慢性病患者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对慢性病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在改善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研究期间在我院特需病房住院的慢性病患者60例作为干预对象,采用等组试验研究法,选择2017年2月1日~2017年4月30日在我院特需病房因慢性病出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9~87岁,平均(70.36±2.12)岁;病种:冠心病8例、高血压4例、肿瘤4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脑卒中2例、慢性肾病1例、慢性胃炎1例。选择2017年5月1日~2017年7月31日同类患者30例设为试验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0~88岁,平均(69.97±2.88)岁;病种:冠心病7例、高血压5例、肿瘤4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脑卒中2例、慢性肾病1例、肝硬化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4]的诊断标准,且病情较稳定,智力及回答问题正常者。②排除标准:意识不清或有精神障碍者。

1.3管理模式

1.3.1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和口头健康宣教。

1.3.2试验组:实施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收集资料:课题组派专人负责,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此管理模式的服务宗旨和项目内容,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签署同意书,填好档案资料。包括:①一般资料: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疾病诊断、家族史、既往史、药物治疗经过;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SCL-90评分;③患者生活质量测定:测定内容包含心理健康、躯体角色、情绪角色等8个方面内容。干预前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由调查者发放问卷,现场发放、回收。实施信息智能化管理:①我科数名护理骨干与信息科工程师合作参与软件制作,使用Access程序,设计数据库信息系统,将患者资料录入,建立管理档案,患者资料分存在基本信息管理、健康知识推送、指标警报与用药提醒三个模块中;②患者下载移动客户端,扫描课题组人员的客户端二维码加入,经确认后,并形成医患健康管理关系,按角色权限,患者可自行上网查询检验结果、用药情况和复诊时间;③健康知识推送,根据慢性病护理总则以及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列出健康教育处方和护嘱,利用表格式和智能化文字描述,便于患者查询;④关注患者(出院后患者)客户端传输出的数据,专人负责,发现异常,立即推送信息给相应患者,并推荐处理方法;⑤对不及时复诊者,通过电话或短信查问,也为患者建立朋友圈和Q群,以QQ邮箱补发信息,微信群互通信息,加强沟通和联系。

1.4评价工具

1.4.1症状自评量表 (SCL-90)[4]:采用此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分,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分为0~4级五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4.2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此表有36个项目,分8个维度,包括心理健康、躯体角色、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疼痛、活力和总健康,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根据得分的高低将生活质量分为3个层次:低(<70分),中(70~80分),高(>80分)。

2 结果

2.13个月后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SCL-90总分(172.83±12.88)及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CL-90总分(223.53±7.89)及各因子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时间例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对照组3027.57±3.0728.03±3.1928.67±3.3326.77±2.8726.17±2.7821.30±3.3724.37±3.4720.23±2.8220.43±2.98试验组3020.20±3.7321.53±3.1620.30±3.7421.47±3.3420.73±3.5617.37±3.2617.73±3.0016.67±2.7216.83±2.21t值7.0246.9119.9685.8497.1724.1929.8956.1425.962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组别例数心理健康疼痛活力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健康对照组3064.37±4.3366.37±4.1660.30±3.8563.10±4.6561.73±4.5267.30±3.5665.80±4.4468.10±4.07试验组3088.37±3.4380.93±4.2371.27±5.0274.73±4.2476.97±5.9477.67±4.8978.33±5.0780.73±4.23t值22.84712.0317.87610.81313.2428.8019.13610.946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3.1应用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是通过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手段来实施,是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对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推动护理信息化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卫生问题,慢性病的病程十分漫长,治疗过程往往伴随终生。慢性病种类繁多,但是各种慢性病多有其疾病特征性指标,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对这些特征指标进行长期管理[6]。本课题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就是针对护理管理流程的各个细节,采用快捷、方便的网络化在线查询和宣教,节省资源,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让患者按时治疗和复查。借助网络推送相关教育内容,提供针对性、实用性的书面知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通过提供一个科学、快捷的教育平台,让患者对疾病了解、服药复查、饮食保健等知识,可以主动地查询,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多数患者都拥有智能手机,能随时随地用手机上网阅读和学习,文字的阅读更方便、准确。列举的健康处方,供患者查询、学习,督导患者按时复查,防止患者放任治疗。通过积极宣教,让患者认识到慢性病是可防可治的,并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顽强的意志力去应对疾病,从而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这种网络信息支持的管理模式,可把护理计划、心理干预,通过文字准确传授给患者,拉近了护患之间距离,患者也认可这种管理模式,既可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水平和工作时效,又可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增加对身体不适和耐心恐惧的耐受力,从而优化心境,减少心理压力。

3.2应用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是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利用网络和手机的捷便功能,将疾病相关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送,这些信息通常以音频、视频、动画、图表等生动形式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引发患者的阅读兴趣,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调整,促使养成优良的生活习惯,提升患者活力。通过远程宣教对患者进行认知、态度、行为干预,结合发放温馨提示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继而提升了患者的活力和质量。从表2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入组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应用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可明显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反思:多数慢性病无法治愈,疾病需与患者长期共存,因而慢性病具有“患者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水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因而要求护士的角色不再是按急性病那样提供护理,而是作为一个多元化角色,充当教育者、管理者、照顾者、协调者,全方位对患者进行心理、症状和能力等干预,促进全民健康。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寻找一种简单、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活动,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有效地提高护理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4 参考文献

[1] 张小银.护理干预对慢性病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101.

[2] 谢陈漪,余旻蕾.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7,29(11中旬版):3976.

[3] 成 双.慢性病患者情绪障碍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8):1030.

[4] 陈美莲,范小五,郑 艳.情感智能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0):2594.

[5] Medical Outcome Trust.How to score the SF-36 health survey[M].Boston:Medical Outcome Trust,1994:2.

[6] 孙影涛.移动客户端的智能化居民慢性病管理效果[J].医药前沿,2017,7(21):391.

猜你喜欢
慢性病智能化信息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订阅信息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