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智社区非药物干预的实践与探索

2018-06-22 11:00丁晓沧
上海预防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老年痴呆

文章编号:1004-9231(2018)04-0249-02

关键词:老年失智;老年痴呆;非药物;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9.1+6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653

老年失智(dementia)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由多种影响记忆、思考、行为和日常活动能力的脑部疾病引起的综合征。该病起病缓慢,病情不可逆转,逐渐丧失生活能力,是老年致残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100位60岁及以上人口中就有5至8名老年失智患者。据预测,到2030年此病患者将达到8200万人,到2050年将达1.52亿人,由此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由于目前尚无老年失智有效的治疗方法,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优化患者身体活动和认知能力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上海市静安区自2013年起开展的“老年失智社区非药物干预”项目,探索和实践了老年失智的社区非药物干预,本期重点推出该项目的部分研究结果。本文从项目的投入、產出、结果、影响四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 投入:政府重视、专业指导、经费全面到位

多方支持落地。创设初始,上海市人大、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和区政府、上海市爱卫办和上海市老龄委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亲临现场,对老年失智社区非药物干预项目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进行实地指导。静安区卫生部门与项目所在街道共同选择场地,分担场地装修、设施配置、房屋租赁等费用,并以列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保证此项目每年运行所需的经费[1]。

培训专业人员。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给静安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老年失智专业照护实务”培训,传授老年失智防治基本知识和技能;项目团队成员学习研究相关文献,形成和总结了非药物干预老年失智的基本方法[2]。

开展摸底调查。调查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专业量表等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16个居委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筛查,量化评定每个被调查者现有的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失智社区干预方案提供参考[3]。

2 产出:标准化示范干预模式基本建立

依据对老年人认知状况的调查结果,本课题组于2013年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街道招募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ngnitive Assessment,MoCA)得分低于26分的高危人群,安排每周3次、每次1 h,为期3个月的认知训练、有氧锻炼和情绪管理为主体课程的“老年失智社区预防” 班。于2014年,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招募MoCA量表得分低于22分,并由精神科医生确诊为轻中度失智,同时有日间照料和功能康复需求的老年人,安排每周3天、朝九晚五、为期3个月的集中康复班(简称“爱老家园”)。相关课程除了认知训练、有氧锻炼和情绪管理之外,还包括琴棋书画等兴趣爱好、编织串珠等手工艺、老友往事缅怀治疗以及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课程。老年失智社区预防班和爱老家园针对老年失智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服务对象各有侧重,但两者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系统的非药物干预服务,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静安老年失智标准化管理制度,形成了“老年失智社区非药物干预项目” [4]。

3 结果:实践探索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

5年来的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政府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志愿者、老人本人和家人共同参与、有效互动、多方促进的老年失智早发现、早干预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

根据静安项目实际的硬件设置、管理规范和课程设置等编制了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三大标准体系,完成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年标准化示范项目,具备了复制推广的基础。

通过项目推进,社区居民对老年失智疾病及其可干预的认知有所提高,表现了尊重和关爱失智患者的态度,表达了参与家庭、社区、政府共同干预的意愿,对项目的满意度较高[5]。

本社区综合干预项目搭建了调查研究,并将其成果指导于实践的科研平台。围绕这一项目实践案例,开展老年失智应用性研究共7项,发表论文9篇,相关内容多次在国际性专题会议上进行交流。

4 影响:项目对社会、社区和社团产生了一定有益影响

本项目契合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促进健康老龄化、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的有效干预”精神,关注了一个国内潜在、发达国家确定存在的老年疾病的社会性问题,又超越了医学范畴,开展了老年失智的综合干预,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精神,探索了全社会关注及参与的工作格局。

项目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将专科服务和社区服务联系起来,把老年失智预防服务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相结合,树立了市民在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中的共建共享和社区在非药物干预中不可或缺的信念。

项目先行先试,操作由社团承担,突破了之前由政府主管预防保健专业机构,并由其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固有模式;在市民和专业人员中培养和培训志愿者的办法既克服了失智干预缺乏技术力量的困难,又提高了市民的健康素养。

综上所述,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失智社区非药物干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但是作为一个实践案例,在应用性研究和创新性服务方面可能还不尽全面,此次作为专栏报道该项目的阶段性结果,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对老年失智的关注,得到同行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共同为攻克老年失智难题做出科学和技术实践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国柱,丁晓沧,庄晓伟,等.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失智社区干预模式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4):268-271.

[2]刘寒,俞祺桑,丁晓沧.轻度认知功能受损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训练方法[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4):272-276.

[3]陈玉明,丁晓沧,庄晓伟,等.上海市静安区部分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现况[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4):262-267.

[4]庄晓伟,丁晓沧,陈玉明,等.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综合性非药物干预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4):251-256.

[5]史曜维,丁晓沧,陈玉明,等.老年失智社区干预服务效果的定性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4):257-261.

[6]陈玉明,丁晓沧,刘寒,等.认知训练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6,28(10):728-731.

猜你喜欢
老年痴呆
观察健脑通胶囊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剂量多奈哌齐有效性和经济性比较
老年痴呆采用乙酰胆碱酶抑制剂类药物与盐酸美金刚的治疗效果分析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和脑梗死患者的记忆损害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的临床比较探讨
外婆的篮子
38例老年痴呆患者异常行为特点及诊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