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18-06-23 09:17尚云乔姜京彤康月王雅彬
中国市场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

尚云乔 姜京彤 康月 王雅彬

[摘 要]文章以山东日照大学城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界定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概念;其次,通过专家座谈和学生访谈,从个体、群体、创业教育和宏观环境四方面归纳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再次,利用分层抽样,收集调查数据,应用SPSS17.0及LISREL9.3软件,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创业环境、个人特质、创业政策和竞争优势四方面;最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行为;创业教育;日照大学城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7.177

1 引 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点,次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打造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国家在宏观层面高度关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创业群体,推动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活动,可以有效改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文章基于“双创”背景,选取山东日照大学城6所不同层次高校的69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应用SPSS17.0及LISREL9.3软件,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学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了部分探讨。大学生作为重要的创业主体,在带动就业、促进经济转型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应用统计方法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创业方向,认识到创业应具备的个人特质及环境因素,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2.1.1 个人特质与创业行为

个人特质即创业个体所具备的创业潜质,是创业者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在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中,Gurol通过研究发现高创业倾向行为的学生在成就需求、内控制源、风险承担性、创新性上表现得更为突出。[1]钱永红创新性应用“二层次六维度”的研究架构,得出了风险承担、自主性对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影响。[2]叶映华、吴启运、胡永青在创业行为相关研究中,相继得出创业行为与风险承担、创新意识、态度积极、主动性等个人特质有显著相关性。

针对上述分析,文章提出研究假设H1:个人特质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有显著正影响。

2.1.2 个人背景与创业行为

个人背景是指创业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构成以及后期的个人经历等。个人基本情况对创业者个人特质起决定性作用。Scott&Twomey;通过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以及家庭鼓励创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及兼职、实习经历促使大学生产生创业行为。因此,文章中个人背景包括家庭背景与个人经历研究。

针对上述分析,文章提出研究假设H2:个人背景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影响。

2.1.3 创业态度与创业行为

Crockett在其研究中首先证实了态度和行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关系,[3]随后Cialdini和Cacioppo运用大量调研数据确定了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4]钱永红应用“二层次六维度”的架构研究创业意向,提出成就动机、风险承担、自主性、创业回馈、资源获得和未来就业,通过影响创业态度,从而影响创业倾向。创业态度作为一个中间变量,对创业倾向产生着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创业态度是创业意愿的直接体现,是创业行为形成的最直接决定因素,个人特质、个人背景均是通过作用于创业倾向间接影响创业行为。基于此,文章将创业态度纳入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因素之中。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H3:创业态度正向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

2.1.4 创业环境与创业行为

创业环境是一系列概念的集合体,是各种外部创业因素综合的结果。有关创业环境对创业行为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外文献中均有所印證。Gartnerd的创业研究模型指出,创业环境由资源的可获得性、周边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政府的干预及人们创业态度等因素组成。[5]金启慧通过相关研究验证创业环境是影响学生创业倾向的重要因素。[6]陈洪源指出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加深影响重大。文章中创业环境主要指宏观环境,即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微观家庭环境在个人背景中进行分析讨论。

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研究假设H4: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正面作用。

2.1.5 人物影响与创业行为

张红在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中指出,家庭成员中有创业成功者、亲朋好友以及周围成功人士等诸多人物因素均会对大学生创业倾向产生影响。[7]林嵩提出家庭和社会关系要素对创业倾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创业活动正面或负面评价影响个体创业行为的调整。[8]由此可见,人物影响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加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文章提出假设H5:人物影响对大学生创业倾向行为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模型见图1。

图1 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2.2 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假设,文章以创业行为为研究中心点,分别就个人特质、创业态度、个人背景、创业倾向、创业环境五个测度展开研究分析,共涵盖六个潜在变量。对于每个变量测度,由于无法直接测量,因此借助于观察变量取证分析。文章设计的影响因素体系概述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基于李克特量表五分法,将每个显性问题按“非常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进行5级划分,分别记为5,4,3,2,1,为排除无效数据,在量表设计中特增设反向问题,以提高问卷信度与效度。

3 模型构建

3.1 调研过程与数据收集

3.1.1 问卷预测

问卷预测选择在曲阜师范大学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首先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删除相关系数小于0.3的题项,再经过多次因子分析,最后确定了由25个问题组成的正式调研问卷。

3.1.2 正式问卷调研与数据处理

根据研究需要,正式问卷调研选择了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日照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省体育学院等学校作为样本范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学校、性别、专业等不同方面综合考虑,力求满足数据的正态分布。

调研时间为2017年7月2日至9月8日。调研期间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57%。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被调查大学生中男生359人,女生331人,男女人数基本趋于一致;学校类别包括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人数分别为342人和349人,在学校类别方面人数基本趋于一致;在年级方面,调查对象主要以大四学生为主,占比40.09%,大一、大二、大三占比分别为16.67%、20%、23.24%;专业方面,分为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及其他,其中理工类占比最多为40.87%,其余类别分别占比31.16%、19.57%和8.41%;另外,从城乡分布来看,样本以城市出身学生为主,占比64.78%。通过上述样本基础情况的统计数据可看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此外,从参加创业大赛的情况来看,被调查大学生中,从未参加过创业大赛的人数为384,占比55.65%;参加过创业大赛但次数较少的人数为235,占比34.06%;参加过很多次创业大赛的人数为71,占比为10.29%。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意识有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重视创业,意识到自主创业的重要性。

从基础信息的调查结果看来,性别因素对创业倾向的影响显著。其中有创业倾向的男生占32.4%,有创业倾向的女生占22.4%,相比之下,男生的创业倾向高于女生。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社会认同不同,大多数男生更大胆,更愿意去冒险,而女生则更倾向于相对稳定的工作。

3.2 可靠性检验

文章可靠性检验所采用的方法为因子分析,进而来测定整个问卷的结构效度。根据结果所得出的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

KMO值在0到1之间,越趋向于1,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检验的一般标准为:0.5以下认为很不合适,0.6认为不太合适,0.7认为一般,0.8认为合适,0.9以上认为非常合适。可靠性检验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所有的可观察变量的KMO检验值都大于0.7,符合结构效度的条件,适合因子分析,说明问卷设置科学合理,数据分析具有说服力。

3.3 模型检验与效应分析

3.3.1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正式调研数据,文章应用LISREL9.3软件,对文章的概念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运行检验結果如表3所示。

由上述检验结果,从绝对适配度指标来看,χ2/DF=2.17,介于2∶1至3∶1之间,其余指标除RMR外,GFI、NFI、RMSEA等指标均在标准参考范围之内。而RMR指标估计结果为0.0435,虽与大样本情况下参考值有所偏差,但基本相差不大,且满足一般情况下小于0.05的标准,因此基本上可以接受。从模型增值适配度来看,NFI、CFI、RFI、NNFI、IFI五项指标数据也均在标准范畴之内,由此可看出文章所假设的概念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程度良好,可对此概念模型进行进一步探究。

3.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基于上述概念模型的可行性,文章应用LISREL9.3软件,对实际调研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结构方程路径系数估计表如表4所示,测量方程载荷系数估计表如表5所示。

3.3.3 效应分析

(1)结构方程效应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在结构方程中,个人特质、创业态度、创业环境以及人物影响对创业倾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896、0.754、0.557、0.601,均大于0.5,且T值检验显著,P值也均达到了1%的置信水平,说明以上四个内因潜变量均对创业倾向有显著影响,且为正向相关,假设H1、H2、H4、H5均通过检验。虽个人背景对创业倾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59,但从置信水平来看,其P值为0.035,小于0.05,也基本可判定检验通过,认为个人背景与创业倾向有显著正相关性,假设H3检验通过。

通过对标准化路径系数数值进行具体分析,可发现,5个内因潜变量依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个人特质、创业态度、创业环境、人物影响、个人背景。由此可见,优秀的创业者特质和积极的创业态度等主观性因素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相比较而言,创业环境、人物影响、个人背景等客观性因素则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较小。

在现有概念模型中5个假设效应外,从表4结构方程结果中还可看出创业态度与个人特质的中介效应。其中,创业态度对个人背景及个人特质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地,个人背景通过创业态度作用于创业倾向,中介效应为0.263×0.754=0.198;个人特质通过创业态度影响创业倾向,中介效应为0.433×0.754=0.326。而在个人背景对创业态度的影响中,又通过个人特质作为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为0.154×0.433×0.754=0.050,即个人背景影响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影响创业态度,创业态度直接影响创业倾向。由此可见,个人背景对创业倾向直接影响程度虽小,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特质、创业态度等创业倾向决定性因素。

(2)测量方程效应分析

通过分析测量方程中各显性变量对潜变量影响的载荷系数可得出,在个人特质(Y1)潜变量所对应的显性维度下,风险承担能力(X1)、个人主动性(X2)、创新能力(X3)、自信心(X4)四个指标均对创业倾向影响显著,其中,创新能力(X3)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及个人主动性(X2)、自信心(X3),风险承担能力(X1)影响相对较弱。在创业态度(Y2)潜变量所对应的显性维度下,渴望得到认可(X7)、希望提升自己(X6)载荷系数较高,说明社会认可度、个人价值提升对大学生创业倾向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渴望得到金钱、地位(X8)与渴望工作自由(X9)的驱动作用则较小。在个人背景方面,影响较大的是家庭情况(X11)及参加创业计划类竞赛并取得一定成绩(X12),而到创业成功企业进行实地考察(X10)影响并不显著。从创业环境显性维度来看,影响较为显著的是学校经常组织创业计划类竞赛(X18)及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X17),对于国家政策(X14)、居住所在地创业氛围(X15)、所在地创业种子基金(X16)对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无较大影响。在人物影响方面,从三个问题的载荷系数可以看出,家庭、亲友、成功人士中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家庭成员与亲朋好友,成功人士影响显著性较低,家庭成员影响显著性最高。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成功的家庭创业典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产生具有良好的驱动作用。

4 研究结论

文章以山东日照大学城6所不同层次学校的69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应用SPSS17.0及LISREL9.3软件,探究大学生创业行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决策行为,它会受到创业环境、人物影响、个人背景等诸多外生环境因素影响。以个人特质及创业态度为主的主观因素变量才是决定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关键性因素。其中,个人特质对创业行为影响效应最大。在潜变量影响效应中,创新能力及个人主动性在个人特质影响效应中发挥先决作用;创业态度以社会认可度及自我提升为驱动;个人背景效应以家庭背景及创业实践为主要影响因素;创业环境影响效应中学校环境影响显著,社会环境较不显著;人物影响中家庭成员影响较大。

5 建 议

文章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构建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体系,即“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体系,对日照大学城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研究。立足于所得分析数据,就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及研究,建议优化当前大学生有效创业行为模式体系,形成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良性循环,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与创业项目持续性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持。

5.1 有效创业行为模式体系

在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的实证研究、统计分析和案例反馈的基础上,构建有效创业行为模式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有效的大学生创业行为模式体系

5.2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意见

高校连接社会,大学生将来的成就与高校教育是离不开的。为使大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市场洞察力和商机识别等各种创业素质,并具有某种程度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具备创业所必需的能力,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开展或完善创业类教育课程。高校应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创业实践。

第二,多层次渲染创业氛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趋成熟,高校应充分发挥团委作用,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

第三,建立完善的辅助创业的机构。大学生创业的顺利进行也依靠于社会上一些辅助创业机构。

参考文献:

[1]陳巍.创业者个体因素对创业倾向的影响:感知环境宽松性的中介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3]BRAYFIELD A H,CROCKETT W H.Employee Attitudes and Employee Performance[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5,52(5):396-424.

[4]CIALDINI R B,PETTY R E,CACIOPPO J T.Attitude and attitude change[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1(32):357-404.

[5]姚梅芳.基于经典创业模型的生存型创业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6]金启慧.高职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7]张红.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29-131.

[8]林嵩.创业活动为何发生:创业倾向迁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6):94-106.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