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卖元宵》教学分析

2018-06-25 17:22李鸿民
曲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考尔演唱者大嫂

李鸿民

山东快书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语言特色且表现手法夸张的说唱艺术。高(元钧)派山东快书艺术,具有亲切朴实、口风甜脆韵律美,重说重做、擅演擅抖(抖包袱)擅模拟的艺术手法。富含喜剧色彩,乡土味浓,“一人多角,快书戏做”的艺术风格。

一、教学总体要求

1.课文背景

山东快书《卖元宵》创作于1987年。近三十年来,经过数百场演出实践,不断加工修改,特别是快书界不断传唱,使之日臻完善。该作品曾获文化部“群星奖”,报刊评论说:一碗元宵,外国人吃出了中国人没吃出的味道。

2.课业要求

课业完成时,需要做到:说得出,看得见,体会得到。说得出,是指演唱者把词情、词义表述得清楚明白。解决的是听觉艺术。看得见,解决的是视觉艺术。欲让观众看得清楚,演唱者必先将所表现的人、情、物看得清楚。内明的演唱者,才能通过外化表演让观众看得真切。体会得到,解决的是演唱者与观众心与心的沟通,情与趣的灵动。

3.塑造人物

艺术的最高使命是创造出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我师父高元钧说:“说书首先是把人物说活,不是光讲故事。”

本篇主人公赵贵宝,行不言教,他为人忠厚朴实,品格高尚,赢得了赞誉。外国姑娘麦考尔·乔,美丽动人,聪慧机智。具有开朗、开放的性格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4.演唱要求

要遵循: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老师傅;字儿、事儿、劲儿、味儿、气儿五到位;表演需轻松、自然、幽默、口语化。

二、分段落排练演示

为使授、受者看得明白,突出重点,我把唱词与授课内容提要分别对照并行推进。

疗养院门口真热闹,

卖小吃的真不少。

这边喊:“丸子开锅!”

那边喊:“牛肉火烧!”

演唱开头两句台词时,为渲染演出气氛,身向后退,动作、视野一齐打开。演唱者似看到偌大早市,摊位稠密、人声鼎沸、热气腾腾、食客云集尽收眼底。而這两句小商贩的叫卖台词,演唱时要赋予它一定的词义内涵。设计成两位争强好胜、互相较劲的市场竞争对手之间互相拉食客的行为。喊叫时都要带有个人情绪。特别是卖火烧的小伙子,眼神中流露出藐视对方的神情,嘴里喋喋不休有言无声的小嘀咕,会产生强烈的舞台效果,也起到了顶门包袱的作用。

卖元宵的叫赵贵宝,

冲着过往行人叫声高:

“吃元宵!吃元宵吧,吃元宵,

馅儿又大来皮儿又簿。

(白)您瞅瞅,您尝尝啊,咱

这圆个溜溜、白个生生、甜

个铮铮、香个喷喷、热个腾

腾,赵贵宝的个大元宵,一

块钱一碗价不高(吧)。”

这个段落的台词,描写主人公赵贵宝以小商贩的身份出现。他唱的那几句广告内容的词,借用了山西方言中的重叠字。以市声为基调的生意经招揽顾客,其曲调借用了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卖钢针”“卖五香面”“卖绒线”等商贩们的声腔,以及边做生意边推销产品的叫卖特点。这种市井上特有的唱法,随意性大,自由自在还带着几分自我欣赏、自得其乐的成分。

赵贵宝正在卖元宵,

就觉着,“嘭,嘭,嘭”,

有个东西顶后腰。

赵贵宝回头这么一看,

吔我娘!一下子乍起头发梢。

承接上文,为使故事的发展引深一步,出现了并非主要角色的关键人物—— 残疾老大嫂。贵宝看到大嫂可以适当夸张地惊讶,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力。

身背后站着个老大嫂,

这个老大嫂,一只眼睁,一只眼合,

面部抽搐歪嘴角。

胳膊肘一下一下碰贵宝,

那只眼,直勾勾盯着大元宵。噢!贵宝一看明白了,

“大嫂您想吃元宵?”

(白)“嗯。”

“好,这碗元宵您端好。”

“自个儿不能吃。”

“那这么办吧,俺来喂您,

少咬一点,味道怎么样?”

“好!”

老大嫂的出现,拉开了《卖元宵》这段快书的序幕。老大嫂吃元宵给贵宝施展爱心提供了条件。贵宝与大嫂的对话,端碗喂大嫂吃元宵,动作越自然效果越好。就像大人喂孩子,子女喂老人那样自如。这为贵宝品格的展示起到了金闪玉现的作用,更为外国姑娘麦考尔两次吃元宵目的释疑给予了铁定的佐证。

需要提醒的是,表现大嫂残疾形象时点到为止。决不能拿残疾人的缺陷找包袱开涮,这是个文艺创作的原则。

假如说,上述部分是本段快书的起承的话,下边人物出现便是本篇的一个转折点。

赵贵宝正在喂大嫂,

吔!惊动了,疗养院走出个

外国姑娘真俊俏。

(白)外国姑娘?啊!有一

帮外国留学生在这疗养,一

看卖元宵的怎么喂开顾客

啦?不知怎么个事,有一个

姑娘就过来了,就过来了。

卖元宵的摊主主动喂顾客,这一反常行为,使得一群外国姑娘产生了各种疑问,百思不得其解。有个姑娘为闹清问题所在解开疑惑,怀着好奇之心毅然走了过来。

吔!这个姑 娘,

○金 黄的 头发 蓝眼 睛,

深深的 眼窝 长睫 毛。

高高的 鼻梁 压人 中,

圆润的 脸蛋 赛蜜 桃。

齐刷刷的 牙齿 如白 玉,

薄薄的 嘴唇 涂唇 膏。

○宽 宽的 肩膀 高乳 峰,

丰满的个 臀部 细细的 腰。

○这个 高跟 鞋,

“嘎、嘎、嘎、嘎”的有节奏,

○那个 超短 裙,

“刷、刷、刷、刷”地 随身 飘。

在整段快书里,一共出现了两位女性。一位是老大嫂,另一位就是外国姑娘麦考尔·乔。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麦考尔的描写,浓墨重彩。她虽说是为烘托主人公赵贵宝而存在,但作为《卖元宵》的另一主角,演绎得越精彩,越光鲜,衬托得主人公形象越高大。

麦考尔·乔的登场要处理得不同凡响。从台词“吔!这个姑娘”一直到“超短裙刷、刷、刷、刷地随身飘”,演唱者聚精会神,凝思提气,热力火爆,把姑娘演绎得性感动人,美不胜收。

这十句台词,应视为本段子的精彩唱段。我在语言节奏上用节拍符号大致作了一下处理,但根据每个演唱者的情况不同,演唱时可灵活运用。不管如何处理,都应唱出山东快书韵律的美感。以拨动观众的心弦,也就产生了演员与观众心与心的交流,情与趣的灵动。自然也会收到不同反响的效果。

以上段落的唱法要与形象化的表演结合起来。形象再现的表演是由内及外。做到内动于心,彰显于外,情真意切,内心与形体有机的结合,才会打动观众。

两旁的人都看傻了,

看傻了,一个个,

半天没眨那个眼睫毛。

这两句台词,是姑娘那美丽动人的形象在观望者心目中产生了化学反应。演唱时情绪不减,通过语言生动的描绘,配以外化表演的夸张,第一句唱完有的观众就想笑。包袱憋住别甩,紧跟第二句台词唱完让其大笑。这叫:情不减,劲儿不断,自翻包袱要连贯,观众笑颜更灿烂。

对于姑娘的美貌动人形象,光演唱者去描画是不够的,需要调动一切外部条件来强化人物,辅助性的深化主题,给故事增加了情趣,给观众平添些趣味佐料。于是就有了以打气小伙子为代表的后生们内心躁动与变形夸张的言行。

有个小伙,给自行车胎正打气,

盯着个姑娘使劲瞧。

把脖子伸得像仙鹤,

眼睛瞪得像核桃。

抓着气筒一劲打,

“呲!呲!呲!呲!邦!自行

車胎给放了炮,

放了炮他还不知道。

他倒说:“不要乱放二踢脚,

对待外宾要礼貌。”呲,呲,呲……

美丽动人性感女郎街上一走,小伙子们眼睛就不够用了。特别是那个正在给自行车打气的哥们,早已心猿意马了。此时的他忘了爹,忘了妈,忘记姥姥她姓啥啦!

为突显这一场景,我在小伙打气的节奏上作了变化。将前三个“呲”,节奏上要慢一倍,而动作反而加大幅度,既表示他是下意识的行为,又给后边效果作了铺垫。这时的他望梅止渴的欲望更加强烈。气打到第四下时,邦!车胎爆炸。小伙子仍没意识到是自己所为,动作加快的同时,误认为是别人起哄放的鞭炮,于是剧场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这姑娘直奔元宵摊,

冲着贵宝问声好:

(白)“你好!”

“你好。”

山东快书是一人多角的“说法中现身”的模拟各种人物的表现形式。频繁的进退人物是快书表演形式的一大特色。它的程式是:钻进去,退出来,摘得清,分得细,退得稳,接得紧。

特别是模拟女性角色,(像不像要照镜子审视自己,这也叫退出来看自己)要求你除了外形模拟得像,还要求演员从内心找感觉。说玄了从你指头豆到你发梢,每根神经都要表现出姑娘的神态和笑貌。这样观众才会有神似的感觉。

这里着重说一下“钻进去,退出来”。人物瞬间转换的过程。比方说,姑娘问贵宝“你好!”贵宝马上回答“你好。”要做到“退得稳,接得紧”,这瞬间人物变换,有个窍门与大家分享。人物之间转换必须分三步进行:神色、声、形的变化顺序。人与人交流反映最快的是眼神脸色,其次是声音、形体。按照这个规律人物转换先从眼神脸色变起。观众也是通过先看到你的神色再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的形体。

要想做到表演的得心应手,没别的办法只有多练。熟能生巧,巧能生变。

“你这锅里煮的是乒乓球?”

“俺锅里煮的是带馅儿的大元宵。”

(白)“元宵?这馅儿是怎么进去的?是不是两个半圆的一扣,一抹糨糊就成了这个样子?”

“啊?”

“我来一碗元宵。”

“好嘞!”

赵贵宝急忙递过了碗,

这姑娘,双手一背看贵宝。

她不接碗,不拿勺,

又摇头,又晃脑,

冲着贵宝“哏儿哏儿”笑,

(白)“嗯哼!嗯哼!”

笑得贵宝直发毛。

脸发烧,心乱跳,

觉得血压在升高。

赵贵宝不知怎么好,

手腕被姑娘抓着来回摇。

“先生,我也不会吃元宵,

你喂喂我好不好?”

“小姐,您这叫……什么呀?”

“我叫麦考尔·乔。”

“我是说,你好模好样的干吗让喂?”

“喂吧!喂一碗元宵,我给你五十美钞。

(白)我有钱,喂吧,啊……”

赵贵宝“刷”地一下沉下脸,

不卑不亢声不高:

“小姐,请您自尊一点,

我们中国人,不都是有钱就

能鬼打漂儿。

拜拜您啦,麦考尔·乔,钱再多,也别到我这来烧

包……”

这姑娘出言幽默,故意调侃说:“你锅里煮的是乒乓球?”当她得到贵宝的答案后,她便自作聪明地问:是不是两个半圆的一扣,又看到锅里滚动着粥一样的元宵汤,误认为外头抹了糨糊的结果。

当赵贵宝热情地递过元宵碗,姑娘不接碗的反常行为,倒把贵宝闹糊涂了。这恰恰说明姑娘过来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吃元宵,她是来解疑惑的。赵贵宝当然不知内情啦,姑娘异样的举动倒让贵宝陷入茫然,窘迫和尴尬之中。

姑娘早有“预谋”,拉着贵宝让其喂元宵,并且说我有的是钱,喂一碗元宵我给你五十美钞。这一来刺伤了赵贵宝的自尊心,他柔中带刚,很绅士地说道:“拜拜您啦,麦考尔·乔,钱再多,也别到我这来烧包……”

书说到这里,似乎给人一种不欢而散的感觉,谁都明白戏情未了,但戏路向何处发展,值得期待。恰逢其时,故事与人物命运进入了超乎寻常的再次迭起大转折。于是就有了引人入胜的新场景。

这件事过了俩钟头,

赵贵宝,还在这里卖元宵。

突然间,疗养院驶出一辆轮椅车,

车上坐着个长胡子,白头发,

看样子有八十多岁的外国佬。

左手缠着白绷带,

右手就用这个纱布包。

轮椅车来到元宵摊,

人民币放下俩五毛。

(白)“来一碗元宵。”

“好嘞!”赵贵宝急忙递过碗,

外国老人把头摇。

(白)嗯?噢,贵宝一看明

白了,这位外国老人生活不

能自理。哎,他又像喂那位

大嫂一样,一口一口喂这位

外国老人。

外国老人受感动,

两眼盯着赵贵宝。

(白)“谢谢!谢谢你!”

“不客气,欢迎你大大地米西米西我的元宵。”

(白)连日本话都出来了。

轮椅车的出现给观众有了新鲜感,当看到轮椅上的外国老人到贵宝摊上买元宵吃,让观众产生了一探原委的欲望。岂不知这个外国老人就是姑娘麦考尔·乔化妆的。

这戏剧性一幕,卖元宵的赵贵宝哪能知晓呀!没挑明之前观众同样被蒙在鼓里。这变戏法式处理手法,看似荒诞不经,却合乎剧情,增加了故事的喜剧效果,也足以说明姑娘麦考尔运用了不寻常的机巧智慧手段达到了探究事情真相的目的。

正因为有了这样暗藏玄機的人与事,演员在进退人物时需把握住人物内心与外化的张弛度。用我师父高元钧的话说:“体会得深,再现得真,二次再现要分。对话情感出意境,形象逼真印象深。”

当赵贵宝发现“外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毫不犹豫地像喂残疾人大嫂那样又喂老人。麦考尔对赵贵宝疑惑完全释然了,接下来两句唱词虽是由演员演唱的,却要唱出人物的真情实感,我用了一种特殊重音板式处理。

演唱这两句台词,需用强板重拍式,凝重情绪,强劲有弹力,手体并用,心、形激动,表现出外国老人,即麦考尔·乔探究结果找到了佐证依据的兴奋心情。也给观众一种新鲜异样视听刺激,顿觉耳目一新。

赵贵宝回身去洗碗,

身背后,“哏儿、哏儿、哏儿”的笑声高。

赵贵宝回头这么一看,

(白)吔!我娘!这位外国老

人,“噌”地一下揭去长胡子,

刷地声,假发头套往起撩。

纱布绷带一旁扔,

原来是金发女郎麦考尔·乔。

噔、噔、噔!麦考尔几步跑

过来,

上前拉住赵贵宝。

(白)“先生,请原谅,

我是美国的研究生,

有件事情要商讨。

有人说你喂大嫂是奉献,

也有的说你是为了赚钞票。

为辨真假摸情况,

我两次到你这里吃元宵。

从你身上看到了,

中华民族美德的伟大和崇高。

我愿意和你交朋友,

欢迎你到我们美国卖元宵。

唐人街开个“花好月圆”元宵馆,

咱俩一块卖元宵,你说好不

好?”

这个段落的词,演唱时节奏感要强,动作要有力度,比如揭胡子,撩头套,扔纱布等既在节奏上又要干脆利索有弹性。为麦考尔下步行为作好思想和行动上的铺垫。

从“先生请原谅”直到“咱俩一块卖元宵,你说好不好。”

这段台词,全是外国姑娘麦考尔·乔一个人讲述。我采用外国人说话的味儿,中国的字儿。即常见的外国人学中国话语调、语速,按照她所理解的强弱语助词纳入山东快书板槽,多采用滚板口语化式唱法(即:有板时若无板,无板时若有板。字在板上滚,最后的字落在板上)。

实践证明,这样的演唱方法会让观众觉得既新鲜有味道产生别样的感觉,又风趣好玩,还不失快书的格律。

贵宝说:“啊,好好……”

“OK!请接受朋友崇高的

拥抱……”

赵贵宝还没闹清怎么回事,

腮帮上,“嘣嘣嘣,嘣嘣嘣……”

印的满脸“红菱角”。

唱到这里算一回,

下回说赵贵宝他到美国卖元宵。

当麦考尔·乔解除疑惑之后,对赵贵宝产生了崇敬与爱慕之情,随后试探性地邀请他到美国卖元宵之时,贵宝显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只是顺口说“好好好。”人家姑娘倒认真了,上前就拥抱贵宝。男演员做这个动作既夸张还显得幽默,会产生效果。但女演员也用同样的动作,就觉得不舒服。于是我就改用虚拟拥抱后,去吻自己收回来的右拳,你多吻几下都可以,这样反而涵蓄有情趣,效果更佳。

山东快书《卖元宵》排练提示到此全部讲完。

为给观众留点念想,攒底用了一句:“下回说赵贵宝他到美国卖元宵。”这显然是个虚扣,但演唱时虚扣要当实扣使,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

猜你喜欢
考尔演唱者大嫂
54条曼龙鱼
大嫂大,二嫂小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印度70岁老妇诞下第一胎
保持健康就赢了
百岁获短跑冠军
街上来了新城管
在音乐演唱中如何进行心理调控
大嫂(散文)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