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北疆同心筑梦

2018-06-26 11:30文丨托白生云霍玉宝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巴图直通车边防

文丨托 娅 白生云 霍玉宝

内蒙古是祖国的“北大门”,在内蒙古绵延起伏的八千里边境线上,边疆警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携手戍边,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守望边疆的新篇章。

直通车开进牧民心窝子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重要的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春夏之交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寂静而空旷,持续的大风扬沙天气让牧民们难以出行,他们的蔬菜、煤气等生活用品告急。

在苏布日格嘎查,60多岁的牧民孟克拨通边防派出所的电话求助。接到电话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公安边防大队的“爱民固边直通车”立即出发赶往孟克家。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巴音前达门派出所民警终于来到了孟克家,附近的几户牧民也纷纷赶了过来。车门打开后,满满的食品和生活物品映入眼帘,民警们按照牧民电话通知的采购清单,开始发放黄瓜、芹菜、豆芽、米、面、猪排、汽油、煤气罐,还有报纸杂志……看着牧民们拿到所需物品后欣喜的表情,民警们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爱民固边直通车”是针对边境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外出购物困难的实际情况,由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出经费、边防民警协助,以“草原110”报警点为圆心,定期为边境地区牧民代买生产生活资料、开展政策理论宣传的服务方式。

孟克说:“我们这里离最近的镇有160多公里,如果天气恶劣,根本没法外出购物。有了‘爱民固边直通车’,我们每月能省下去镇上买东西的开销300多元。”

牧民格梗其木格说:“有了‘爱民固边直通车’,我们方便多了,要买东西,也就一个电话的事儿。现在都在说和谐社会,我觉得我们边境牧民和边防民警关系最和谐,他们的车,我们都叫‘和谐号’。”

这是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一大创举。直通车运行以来,累计行程已达到60多万公里,为辖区3000多户牧民代买了价值82万元的蔬菜、米面等日常必需品,成为贴心服务各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警政民共筑边防幸福线

六月的阿尔山逐渐进入了旅游旺季。一大早,内蒙古兴安盟公安边防支队阿尔山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呼格吉乐图穿上笔挺的军装,背上警务工作包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走在热闹的街道上,过往群众看到呼格吉乐图老远就打招呼,一位蒙古族大叔一把抱住他说:“上家里去,刚收了木耳,给所里带回去些。”

在阿尔山,群众与边防支队官兵亲如一家人,这份亲密来源于相互的支持、帮扶和关心。“了解群众诉求,才能帮助他们过上富裕日子。”阿尔山边防大队大队长陈志平说。维稳只能化解一时的矛盾,帮扶只能解决一家一户的困难,根本的出路在于发展地方经济。

蒙古包里听党课 任立勇/摄

阿尔山白狼镇是一个泉水资源丰富的林中小镇,但十多年前,这里的泉水资源开发十分有限。在白狼边防派出所西南角有一泉眼,泉水清澈,水温常年保持在2摄氏度左右,适合矿泉水开发。“在驻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招商引资信息。”白狼边防派出所民警胡世俊说。

2009年5月,一位沈阳的投资人从互联网上获知信息后,带领相关专业人员对泉水水质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后,与白狼镇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建起了矿泉水厂。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大力推行“民警兼任村官”的做法。

这一做法实行后,阿尔山市五岔沟边防派出所的两位民警先后担任了辖区西口村党支部副书记。经过深入调研,他们提出扶持辖区西口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并邀请呼伦贝尔学院农业科技专家提建议、做指导。专家建议,西口村适宜大面积种植马铃薯,但原有的品种不行,要引进新品种。村里的老百姓对专家的说法半信半疑,派出所民警就挨家挨户讲道理、做工作。别看老百姓不大信专家的建议,但对民警的话从不怀疑,当年全村800多农户就有700多户参加了马铃薯品种改良。

发展农业经济,若不形成产业链、无龙头企业带,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也很难实现。民警与村委会协商碰思路,走街串户与村民沟通找办法。在民警们的努力下,西口村通过村民集资入股、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200万元,建起了马铃薯脱水加工厂。

像建矿泉水厂、马铃薯脱水加工厂这样的故事,在兴安盟边防支队还有很多。

一个个派出所分布在广阔的边境区域,广大官兵播撒着爱民的种子。官兵说得好,驻地的发展连着边防的稳固,他们一定要把边防线建成群众的幸福线。

护边员变身最美守望者

内蒙古边境管理区有36万多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警民团结互助的同时,一道护边固边的网络也在逐渐形成。

每天清晨,家住达茂旗满都拉镇额尔登敖包嘎查的巴图夫妇都会早早地出门。他们赶着自家的100只羊,一边放羊,一边观察边境线方向的情况,做好护边员的工作。

巴图夫妇家距离中蒙边境只有5公里,他们既是牧民,也是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满都拉边防派出所的“夫妻护边员”。巴图夫妇负责中蒙边境8.5公里的距离,这条巡逻路,他们已经走了20多年,对这里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家一样熟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防范人畜频繁越界,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在全区边境地区推广“草原110”报警服务系统,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治安积极分子和边境“堡垒户”,设立了“草原110”报警点。当时20多岁的巴图夫妇积极参加。派出所就在他家设了一处“草原110”报警点,只要边境一有风吹草动,他就会第一时间通报派出所。

有一次,巴图夫妇在放牧时,看到在离边境线200多米的地方,有8名形迹可疑的俄罗斯人想从中国偷渡到蒙古国,巴图马上让妻子给派出所打电话,他自己则骑着摩托车紧紧地盯住这几个人,直到派出所的边防官兵赶到。

最初没有通讯工具,巴图夫妇发现情况,一个负责盯住可疑人,一个负责报信。早在2002年,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护边工作,巴图自己花钱买了个二手大哥大,可是手机的信号不太好,每次遇到情况,他都要跑到山坡上去打电话。后来,巴图换了新手机,他笑着说:“这下工作起来更方便了。”

多年来,巴图夫妇的家也成了官兵们温暖的家。他家养的大黄狗只要看到穿迷彩服的人,都会亲热地摇着尾巴,迎上前去。6月正值牧民剪羊毛的季节,巴图夫妇家的200多只羊能剪400多斤羊毛,边防官兵常常来到他们家帮忙。正是出于对边防官兵的这份深厚的情谊,巴图夫妇把自己的儿子也送到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当了兵。

在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上,像巴图这样的“堡垒户”就有3800多户,他们不仅为边防派出所提供辖区治安信息,而且配合派出所开展边境踏查、巡逻等群防群治工作,成为维护边防稳定不可或缺的力量。

北疆警民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近年来,全区部队为2.6万名牧民落实扶贫政策,争取惠民政策项目115个、资金2.1亿元,将107名弱势群体人员纳入社会救助体系,赢得社会各界的信赖和拥护。部队涌现出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达林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王禹新等一大批维护边境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典范。

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内蒙古公安边防官兵将时刻听党指挥,坚定维护核心,忠诚守护八千里北疆,助力“模范自治区”不断续写新篇章!■

猜你喜欢
巴图直通车边防
论如何传承史诗《江格尔》
大哼与巴图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走边防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微博直通车
那一夜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