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气扶起来 产业兴起来 乡村美起来

2018-06-26 11:30王英楠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兴安盟农牧民农资

文丨本刊记者 王英楠

村民在科右中旗双榆树嘎查的大棚里整理秧苗 王英楠/摄

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地方。2018年,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吹响了向摆脱“深度贫困”发起冲刺的冲锋号。兴安盟委、行署围绕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培育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长效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奋力使3.1万贫困人口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如何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懒

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懒。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

今年3月,兴安盟启动实施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以补齐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精神短板”、进一步凝聚农牧民精气神、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提升农牧民精神风貌为目标,以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创业技能、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法治观念为重点,提升农牧民的思想素养、政策素养、技能素养、创业素养、法治素养和文明素养。

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在兴安大地全面展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牧民身上悄然出现。

今年春天,消失多年的灰鹤重现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双榆树嘎查,引来不少游客从外地赶来拍照观赏。灰鹤的回归离不开这里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和这里农牧民素质的提升分不开。3年前,双榆树嘎查的生态环境还很恶劣,一块1350亩的内涝地能撂荒7年,嘎查第一书记韩军提出种水稻试试,可村民们由于没种过说啥也不同意,都说还不如在家里等着扶贫补贴。韩军就走家串户,苦口婆心做思想动员,进行政策宣传,还扳着手指给村民们算了一笔“水稻帐”。很快,在韩军的带领下,嘎查成立了合作社,党员带头入股,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当年试种就一举成功,收获了30多万斤稻子,带动33户76人实现增收脱贫。两年的时间里,村民从观望到认可,到最后积极参与,生产方式的转变鼓了村民的口袋,更富了他们的脑袋。正在田里插秧的村民呼格吉勒图说:“以前见也没见过水稻,种上水稻后,我们一年能拿3部分收入:入股合作社能参与分红,土地流转金每亩有200多元,在家门口给合作社打工还能赚一部分钱。嘎查的生态环境变好了不少,多少年见不着的灰鹤也飞回来了。”

早在2017年,科右中旗就开始在提升农牧民素质方面发力,实施了由党组织、党员带动,促进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转变,从而改变居住环境、陈规陋习和饮食习惯的“一带、两转、三改”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在这项工程的持续推动下,贫困群众想要改变的信心和动力不断增强,开始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为了保护草原生态,他们改变了放养牛羊的传统,积极备草备料,开始投身舍饲圈养;为了保护环境,他们摒弃焚烧秸秆的老习惯,自觉投入回收秸秆、改做饲料的科学发展中……

突泉县在推动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中,创新开办了“农民夜校”,推出了围绕政策解读、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普法教育、技能培训为内容的“五课”讲座,主要采取组织群众授课、深入田间地头讲解等方式开展,深受农牧民欢迎。为了方便学习,他们还把“五课”内容制作成短小生动的微视频发送到农牧民手机中,农牧民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随时随地不断获取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类信息。截至目前,突泉县“农民夜校”课程库储备各类课题129个,共开课240余节,9个乡镇累计培训超过5100学时,近11万农牧民参与,参学农牧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脱贫本领得到明显提升。

素质提升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增强创业技能。5月13日一大早,记者一行来到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时,正赶上“农民夜校”在大蒜田旁开讲,“土专家”许贺春正在为大家传授技术、解疑释惑,人群中有特意赶来的突泉镇溪柳村村民。五三村的大蒜种植有40多年的历史,远近闻名,其种植技术也成为突泉县“农民夜校”庭院经济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由于眼下正是农忙时节,这节课程就安排在田间地头。

在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成立了全旗第一家以激励机制形式成立的扶贫爱心公益超市。刚刚在爱心超市兑换了暖水瓶的村民牡丹说:“自从爱心超市开起来后,大家都积极参与嘎查的各项活动,更加注意自家的卫生情况,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特别整洁。”爱心超市对庭院种植不撂荒、反对封建迷信、讲卫生、献爱心等28项生活新风评比中表现突出的贫困户以积分奖励,村民可以用美德积分在超市换取等值的生产生活必需品。乌逊嘎查驻村干部杜玉兰告诉记者:“以往村民都不怎么注意自家的卫生情况,看到别人家通过评比得到积分,人人都不甘落后,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乌逊嘎查农牧民的转变并非个例。今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扶志长志气、扶智长本领”的“双扶双长”活动,通过实施“积分制”管理办法,按有无劳动能力划分,积分内容分别为32项和20项。贫困户根据积分可在指定的扶贫爱心超市兑换物品。同时,还推选“积分制”管理中分值高的农牧民参与“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创业模范”等各类和先进典型评选活动。

随着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的深入开展,人们发现,有偿婚姻、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社会问题日渐式微;少腌一点酸菜,少吃一口咸菜的习惯慢慢养成;院子更加整洁,环境更加舒适……

兴安盟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正在遍地开花,这项工程有针对性地破解了全盟贫困户存在的“不想脱贫”“不敢脱贫”“不能脱贫”等难题,在解决物质贫困的同时,要更解决“思想贫困”。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奇巴图说:“通过扶志扶智实现内生动力的提升,从而保障扶贫工作可持续,同时有效提高扶贫质量。当然这个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这需要我们久久为功。”

如何培育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长效产业——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实践证明,彻底拔掉穷根、实现脱贫致富,关键还得从产业上找出路,把产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做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为打造稳固而长远的产业支撑,顺应合作社发展趋势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迫切需求,兴安盟下大力气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做文章。2月8日,在400多人的共同见证下,兴安盟农资供应联盟正式成立。农资供应联盟由兴安盟委、行署牵头,整合317家农资生产企业、经销商、金融机构,为农牧民合作社提供资金、质优价廉便捷的生产资料、搭建对接平台、打通销售渠道等服务,直接惠及广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农牧民的利益有了更加稳固的保障。

“生产资料的价格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合作社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收入。”说起通过农资供应联盟购买物资省下70多万元的事儿,科右前旗奔康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顾连国高兴得合不拢嘴。他给我们细算了这样一笔账:“从农资供应联盟购进柴油每吨可以节省400到600元,合作社每年需要柴油300多吨,光柴油费一项就省了12万元。我们又通过联盟采购了1500吨化肥,每吨比外面便宜了400元,又节省60多万元。还有种子、农机和农药,计算下来每亩成本能省30元左右。”

眼下正是兴安盟春播时节,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的农民白福德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地里忙活,而是通过合作社和兴安盟农资供应联盟牵线,把自家的150亩耕地半托管给了内蒙古中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白福德说:“春耕期间啥都不用操心,连钱都不用出,不仅有新技术新品种,后续还有全程技术监管,指导我们浇地、锄草、收割。”托管农业的预计产量让白福德充满期待,按照协议,今年他每亩地的产量将提高300到500斤,纯收入估算每亩增收380元以上。

农资供应联盟为合作社和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对接平台,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通过整合农牧民流转的土地和扶贫项目资金,解决了春播资金匮乏难题,引入先进播种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农资成本。“集约化种植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渐行渐近的发展方向。让农民告别低效率、分散的种植,由我们精量播种,提高粮食产量,每亩至少增加380元,而科右中旗共有450万亩耕地,每亩增加100多元,全旗就能增收4个多亿。”内蒙古中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光跃说。今年,中阳农业已带动6个苏木、48个嘎查和3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8.81万亩,其中土地半托管8.33万亩,全托管3700亩,土地入股1100亩。签约农牧户达到1163户,其中贫困户599户。

自打成为兴安盟农资供应联盟的成员,兴安盟蒙营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佳慧不再为购置农资发愁了。“今年合作社想带领农牧民引进西门塔尔优质母牛,但资金周转方面出现了困难。多亏了农资供应联盟,联盟成员兴安盟农投公司为合作社担保,我们贷出了28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王佳慧说。为了缓解农牧民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农资供应联盟成立后,盟供销社探索出现金直购、担保直销、金融直贷等7种服务模式。据统计,今年春耕生产期间,农资联盟内金融企业共为合作社解决贷款1.6亿元,农资经营企业为近80家合作社担保贷款5000余万元,为近20家合作社赊销农资2000余万元。

产前对接农资企业,产中托管给农业公司,就连产后的销售难题农牧民也不必再担心。3月8日,作为联盟成员之一,中化现代农业兴安有限公司与合作社签署“订单回收”合同协议,盟农投公司担保后,农资经营企业将农业生产资料作价计息销售给农牧民合作社,秋收后,合作社按照合同,以当年农牧业生产作物或现金等形式偿还给农资经营企业。今年的协议订单面积7.73万亩,协议合作金额3000多万元。

蓖麻具有抗旱、节水的特点,适合在兴安盟种植,投资少、产量高,每亩投入不足300元,亩产500斤左右。扎赉特旗五家户基层供销社主任王春凤说:“春耕前,农民就与合作社商量好了每斤2.3元的保底收购价,种植一亩蓖麻农民只需拿出100元种子款,肥料等其它生产资料不用付钱,均由订单企业收购时扣回,大大缓解了春耕资金紧张问题。”

兴安盟农资供应联盟为合作社、农资公司和企业提供了广阔平台,使三方形成了稳定的三角结构,产前打通农资直供直销渠道,产中将土地托管给农业公司,产后完善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机制,为农牧民提供从种到收再到销售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全产业链社会化生产,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持续增收筑牢了稳固而长效的产业支撑。

如何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着眼长远,精准施策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脱贫攻坚,不仅要计当下,也要计长远;既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又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牧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五月的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富裕起来的村庄整洁有序,盛开的丁香花点缀其中平添了几分春的气息,平坦的田野被一块块的水田分隔,阡陌纵横,仿佛置身于江南。多年前,五道河子村家家户户以种植玉米为主;4年前,全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开始种植水田水稻;2年前,为了节水降本,又种起了旱地水稻——全村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3.5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说起“旱改水”再到“水改旱”的转变,村党支部书记杜文义介绍:“几次调整,一方面是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为了走新型节水增粮增收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五道河子村形成了以甜叶菊、万寿菊、水稻、旱稻为主的‘两稻两菊’产业发展格局,传统产业比例降低,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比例大幅度提高。”

五道河子村村民正在进行机械播种水稻 于 涛/摄

五道河子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引领机制,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负责种植水稻或甜叶菊,年底给贫困户按股分红,1亩地可分红1000元,每户可实现现行标准下稳定脱贫。村民王刚告诉记者:“我家有30多亩水田,又包了别人家的50多亩,今年预计收入3万多元。跟着杜书记种水稻种对了,用他的话说就是,玉米的投入,水稻的收入。”

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甜头的五道河子村,不仅让自己的村子富起来了,还在扎赉特旗种植业结构调整上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水稻旱作技术的推广,是扎赉特旗乃至兴安盟水稻种植史上的一大突破,让扎赉特旗走上了一条新型节水增粮增收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业开辟了全新的种植门路,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兴安盟是我区的产粮大市,每年光种植农作物产生的秸秆总产量就在1500万吨以上。过去,每到秋收时节,都能看到农田上空焚烧秸秆腾起的滚滚浓烟,不但污染环境,造成严重的雾霾,还破坏了土地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物理性状,加重土壤板结。近年来,着眼绿色发展,“秸秆焚烧之痛”正在兴安大地逐步发生改变,秸秆从“老大难”摇身一变成了农牧民眼里的“金疙瘩”。

在位于科右前旗的爱放牧生物碳基肥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我们目睹了秸秆如何被“变废为宝”,变成一袋袋生物质炭基缓释肥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这种生物质炭基肥不仅能补充植物所需的碳元素、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还有驱虫防虫、提高农产品品质等一系列功效。生物质炭基肥每亩能给农民增收50元到100元,其市场价格达到550元到650元。

爱放牧公司将秸秆变废为宝 于 涛/摄

爱放牧公司与科右前旗各乡镇村合作,共同打造“爱放牧村级秸秆造粒扶贫车间”,面向农民回收秸秆颗粒。每年收成之后,农民将秸秆收集起来,由扶贫车间经过粉碎、压缩制成秸秆颗粒,由公司回收,一方面帮助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让他们提高环保意识。同时,他们还可利用这些收益冲抵购买肥料所需的钱,获得环保又增收的生物质炭基肥。目前,项目一期已经投产,年处理农作物废弃秸秆3万吨,年生产生物质炭基肥料5万吨,新增就业岗位160余个。这条低碳环保、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为兴安盟经济发展尤其是扶贫工作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是草原水乡的话,那么全国文明村镇科右中旗巴彦敖包嘎查就好比塞北江南。红瓦白墙的民居被青山环抱,错落有致的大棚里各色玫瑰开得正艳,一弯潺潺河水与绿荫相映成辉。

巴彦敖包嘎查现有1030人,耕地面积8840亩,人均仅8亩地。嘎查党支部书记张军想到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让屈指可数的土地上长出摇钱树。敢想敢干的张军带动嘎查村民集体出资,以霍林河为中心,配以周边花卉种植、水果蔬菜采摘园、蔬菜大棚、蒙古包等,全力打造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大力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2017年,巴彦敖包生态度假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年收入近300万元,带动了嘎查贫困户30户71人,年人均增收1700元以上;在旅游基地打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32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嘎查实现了整体脱贫的同时,成为集体经济年收入100多万元的示范嘎查。

张军带领村民“点石成金”,让嘎查的土地、劳动力、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巴彦敖包嘎查的发展,不但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还实现了嘎查的美丽蜕变,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向着乡村振兴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猜你喜欢
兴安盟农牧民农资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兴安盟人民医院简介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兴安盟地区企业职工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