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感言

2018-06-27 06:09吴广深圳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5期
关键词:诗书画花鸟篆刻

◆吴广(深圳)

这个艺术泛滥的年代,这是一个“大师”遍地的年代,作为一个艺术家要静下心来,沉入生活,深入传统,是一件十分清冷和凄美的事情。三十年来,我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长路上的跋涉者、求索者、殉道者。

我幼承家学,祖父祖母都是文武双全的知识分子,母亲也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有着良好的文化传承。少年时代,随父亲学习书法,并自学诗词楹联,高中辍学后,种过地,开过荒,捡过破烂,挑过土方,工余时间,始终没有放弃过书画、篆刻的学习。入伍后,又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音乐、摄影作品,1994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前夕在北京、广州等地举办“香港回归吴广诗书画作品展”(巡回展),并以优异成绩留校工作。

30年来,我创作了几万件作品,仅诗词曲联就被收入四十多部专著和辞书,全国许多风景名胜都有我的作品。在深圳一次全国征联活动中,我的“小镇开窗,两度挥春新境界;平心论道,一篇兴国大文章”获奖,并大赛一半的获奖作品均出自我手。目前已自创词牌200多个,新成语和辞句3000多条,公开出版个人文学艺术专著多部。

最近我写了一本篆刻工具书,但它同时也是一本纯文学书《闲言碎语――再云轩篆刻闲文集》(暂定书名),因为文字内容都是我个人撰写的,有篆刻以来,除了古人累计了一些篆刻文字,现代人还在抄录这些所谓的经典,却笑话百出。前几年,我陆续看到许多西冷印社社员均刻了一枚“金石文字(书画)臣能为”章,满纸封建奴才相,便决意写一本具有我们时代气息的篆刻文字集,书中配有我创作的部分篆刻作插图,它将填补了我国有印鉴几千年以来无原创印文著述和个人专著的空白。

李铎题词

书法方面我先从欧阳询九成宫碑、张猛龙碑入手,后专注于张迁碑、好大王碑、书谱,在隶书上用功最勤,也喜以隶示人,六分隶,二分篆,一分魏碑,一分行草,金石味浓郁,与自己的诗联相得益彰。所以,我的书法创作完全是文学活动形式,特别是诗词联曲文学形式。我从事书法创作以来,坚持写自己的诗词联曲,绝不抄录别人的文字内容,除非索字者对文字有特殊要求,我参加兰亭奖、全军奖、卫士之光展等和一些书法联展,写的都是自己的诗联,反响很好。

这几年,我主要以人物画、山水画为主,画些花鸟是为了配景。特别是2011年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人物高研班毕业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系列》创作当中。说是画人物,实际上是做立体杂项工程,目前画了100多个历代文化名人,涵盖了军事、政治、科学、艺术等诸多文化领域,画上有我的诗、书、印、联、辞,故我称之为自己的“五个一工程”,即一诗一书一画一印一辞条。几十年来,我坚持诗书画印一体,也习惯于这样创作,而永不休止。

现在的画家太多,全国每年培养几十万美术学子,但离开院校大都做着与美术无关的活,即使从事艺术,那也是一个不能题签作跋的画家,仅仅是一个抄录唐诗宋词、残章断句的书法家,有的甚至连名字的都可以忽略,让人不忍细看。因为一看,大都是干着一些伤害文化伤害传统的事情。而古代画家都是地道的文化人,在文、史、哲,诗、书、印上都有很高的修养和造诣,只会画画的工匠几乎找不到。

看来,从事书画创作不是单项体力脑力运动,也不是技术技巧问题,而是一项系统文化工程。

我追求诗书画印的高度统一,把文学、戏剧、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看作是绘画的营养。艺术是文化事,不是技术技巧,写得拙些、画得笨些不要紧,但千万不能以追求技术技巧和名利为目的,要不艺术家就会变得庸俗不堪,没有了文化追求和艺术方向,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因为,没有诗性和诗意的艺术家,那仅仅是一具艺术的僵尸!

莲实图 写意花鸟 吴广

白玉图 写意花鸟 吴广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风雅颂

长乐

大手笔

湖南湘阴人,别署再云轩,赐号四全斋,擅诗书画印,偶作歌曲赋,喜经史子集

难为 林凡先生收藏

根连厚土情系中华

吴广为马英九家族所制印章

自作诗·复文怀沙诗四首 楷书 吴广

吴广诗画

清莲图 写意花鸟 吴广

自撰联·诗书画印修全方为正格 歌赋文章补阙乃是通途 隶书 吴广

浩荡潇湘 青绿山水画 吴广

猜你喜欢
诗书画花鸟篆刻
写意花鸟
诗书画苑
花鸟卷
篆刻
诗书画
诗书画
诗书画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