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津地铁三号线高新区站为例谈盲人导视系统“定向”设计

2018-06-28 07:30黄迪孙有强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7期
关键词:盲道南站盲人

黄迪,孙有强

(1.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2.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141)

引言

对盲人定向行走能力的训练一直以来都是盲校教学的重点,因为这种能力既是盲人独立出行的安全保障,也是盲人融入社会、扩大社交圈的基础前提。定向行走能力包含了“定向”和“行走”两个方面的技能:“定向”是指盲人在环境中能够确定自己方位和周围事物之间位置关系的能力。“行走”指盲人可以无障碍的进行方位移动的能力。对于盲人而言,只有明确了自身定向后才能在头脑中确立空间模型,从而有效的规划行走路径,保证行走行为的畅通,因而“定向”是前提,“行走”是保证,此两者相辅相成。

本次服务于盲人导视的“定向”系统的方案设计特别选择了天津地铁3号线上的高新区站作为试点空间,并立足实际量体裁衣,展开方案设计。鉴于盲人对导视系统的使用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尤其是先识别后行为的动作顺序决定了在进行“定向”设计研究时要将“定向”识别和“定向”行为共同纳入考虑的范围,所以落实到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上,地标物设计、地面材质设计、触摸地图设计便成为实现整体导视系统“定向”的设计重点内容。

一、地标设计

盲人头脑中的空间表征建立需要三类空间知识:地标知识、路径知识、场景知识。场景知识是对特定范围内空间环境布局的整体认识,体现的是地标参照物、路径、设施摆放之间的综合网络构架。路径知识是地标物之间的线路链接,由有序的地标组成。地标知识能够帮助盲人有效“定向”,是人们对环境中凸显物品的特征认识,其传达方式不单为视觉形式,也可通过特殊气味、特殊声音、特殊材质的存在形式呈现。高新区地铁站内部可以当作地标参照物供盲人“定向”的设施并不多,所以盲人在站内想要“定向”其实并不容易。所以设计时可在原有盲道设施的基础上增添二个地标物,并分别安放在(图1)A、B两个位置上。

图1 高新区地铁站盲道分布图

图2 高新区地铁站盲道丁字路口分布图表

A点地处盲人通过安检转向服务台的T形道路的节点处,此处可放置音乐地标。设置这种地标可实现三种用途,一是由于持续行走时间过长,盲人容易产生定位恐慌,此地标可为盲人提供参照。二是音乐声音分贝的大小会随距离的远近产生变化,利用这种声音特性盲人可以评估自己距离转弯节点的远近。三是此处人员交汇,如果安放地面实体标志容易对来往人群造成干扰,而采用音乐地标如天棚放置音乐播放器,则即不会造成地面的行走障碍,又可通过音乐的旋律缓解乘客的乘车压力。

B点是通向开往小淀方向候车厅的无障碍电梯,站厅层内共设有两部这样的电梯,另一部电梯通向开往南站方向的候车厅,这两部电梯的材质、工艺、朝向、按键、周边环境布局等信息都相同,所以在一楼站厅很难凭借电梯本身区别通向。明眼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盲人了。针对这里的地标物改进选用的是气味地标,如将电梯1米到1米3的位置涂刷上带香味的油墨并干燥,使其自然散发出特定香气,只要盲人接近小淀方向的电梯就会有香味帮助“定向”。此外当盲人用手触摸电梯时,油墨自带的香囊经过摩擦还会使香味增大,可以帮助盲人进行不同乘车路线的区分,使进站候车的过程变的有趣。

二、地面材质的设计

虽然已经设置了地标参照物,但对于盲人而言在行走的过程中还会存在着“定向”问题,这是因为当盲人身处交叉路口时无法区分方向,面对复杂的路口盲道只能提供给盲人交叉形状这条线索,不能明确各条线路的通向,这容易使盲人产生道路选择迷惑。如果将盲道上交叉线路铺设不同材质的导盲砖便可以帮助盲人快速的“定向”。目前高新区地铁站的盲道设置比较简单,站内有两个丁字路口(图2)。通过研究,外面的丁字路口进行再设计时,可采用将通往A出入口方向盲道铺设为橡胶材质,B出入口方向盲道铺设为金属材质,绿色通道方向保持原有理石材质的设计方案。内部丁字路口的再设计可采用将链接小淀方向电梯的盲道铺设为橡胶材质,并不间断的延续到二楼站台的小淀方向候车厅内。链接南站方向电梯的盲道可铺设为金属材质,不间断的延续到二楼站台的南站方向候车厅内。如此一来,当盲人走在这两个交叉路口时,随着材质的变化脚下走路的触觉也会随着地面材质发生改变,这样盲人便可以凭借不同的触觉感知区分线路的方向。

三、触摸地图设计

根据Espinosa、Ungar,Ochafta、谌小猛、李闻戈等学者的研究表明,触觉地图对于盲人而言是场景知识构建的有效工具,其优点主要表现为;一、可让盲人以路径环境为中心的方式表征环境。二、帮助盲人对整体的路径环境形成全面认识。根据对高新区地铁站实际结构的分析,此站点的触摸地图可设计规划为单线路径、明确地标、明确站内设施位置与声音辅助导。

(一)单线路径

单线路径的触摸地图设计,能够减少盲人的识别负担,使路径空间表征建立的单纯、精准。该项内容设计的前提是明确行走目标,以高新区地铁站为例,其作为交通枢纽,虽来往人群复杂但目标明确,即乘车、出站,所以设计师预知盲人的行走目标并不困难,盲人从进站到候车的乘车过程可归纳为如下路径(图4),在此路径上可提炼出两个临时目标,即寻找无障碍直梯和寻找候车站台。盲人出站可提炼两个临时目标,寻找直梯、寻找出站口,此过程涉及到了两个楼层、双出入站口、双向乘车与下车的导视内容,所以根据站内盲道的走向设计了:A出入口—小淀方向直梯、B出入口—小淀方向直梯、A出入口—南站方向直梯、B出入口—南站方向直梯、小淀方向直梯—候车位、南站方向直梯—候车位、列车停靠车位—南站方向直梯、列车停靠车位—小淀方向直梯、小淀方向直梯—A出口、小淀方向直梯—B出口、南站方向直梯—A出口、南站直梯—B出口12个单项路径引导,例如图3为其中的2幅地图。

(二)明确地标

在地图的设计中加入了地标参照物的说明,其目的是为了帮助盲人在头脑中建立地标物出现的顺序及与其他设施之间关系的表征,在行走时帮助盲人“定向”。此图地标物的符号被设计为圆形符号。(图3)

(三)明确站内设施位置

地铁站内部的乘车设施主要有:安全检查、客服中心、闸机、无障

图3 路径导视图

图4 入站路径线路流程图

图5 触摸地图语音提示

项目来源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122307碍电梯、候车站台。这些设施是盲人地图设计的基本内容,通过与国际通用的相关标志符号进行的比较分析,由于主要服务于明眼人,所以图形设计较复杂,盲人识别起来困难,而且有些设施并没有符号所指,所以在进行触摸地图设计时有必要对相关设施的所指符号进行再设计。

(四)声音辅助

触觉地图虽然能够有效的帮助盲人进行场景知识的构建,但在行走速度方面却没有明显辅助的提升,这可能是行走过程中盲人因为需要不断更新行进空间、确定自己“定向”,进而影响了行走速度。所以在触摸地图上可设置辅助的语言描述进一步帮助其“定向”。描述的方式同样是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引导,描述内容包括所在位置,定位标志物特征、需要采取行动等信息,如图5此位置的声音提示可设置为:“您现在处于地铁站的A入口处,此地图是A入口到小淀方向候车厅方向,请按盲道继续前行。前方您将会听到安检的机器声和‘请将背包等物品放置在安检台上’的语音提示,安检机器将出现在您的右手边。”由于声音装置是隐藏在地图路径正下面的,所以不用担心声音装置触摸不到的问题,当盲人指尖按路径方向滑行到特定的位置时必定会启动语音提示。

四、结语

如果城市地铁站内可以不断完善盲人导视的“定向”系统设计,不仅可以帮助盲人无障碍乘坐地铁,更会极大程度解决盲人出行难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盲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获得感。但地铁空间内的导视“定向”系统设计研究并不能完全适合于盲人在其他空间中的无障碍导视需要,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信越来越多的材料与技术也都会被多位一体的“定向”导视系统所应用,所以对此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还要不断的继续优化与完善。■

[1]张芳兰,彭婷,王年文. 基于HOQ的盲人手机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4):208—210.

[2]胡新明,陈紫嫣.盲人用品触觉感性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10):103-107.

[3]谌小猛,刘春玲. 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5(1):39-46.

[4] 谌小猛,刘春玲.盲人大场景空间表征研究范式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3(6):46-52.

[5] 谌小猛,李闻戈.触觉地图辅助盲人建构陌生环境空间表征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9):36-42.

猜你喜欢
盲道南站盲人
“盲道十八弯”之忧
张润秋北京南站有位好姑娘
盲道
随声附和的盲人
孝南站SFM编码电路设计缺陷分析处理及建议
自首的盲人
神池南站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盲人节
盲人分衣服
请为盲人留出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