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

2018-06-28 11:39杨燕琼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学生措施

杨燕琼

摘 要: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运动习惯;措施

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人受益一生,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非常重要。兴趣与习惯都是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首先要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要对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激发体育运动兴趣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教师要让学生在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体育运动不仅关乎身体,还影响心理活动,需要身心相互作用,所以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运动,学生才能有运动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用故事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认识。

2.传授体育理论知识

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改变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运动。

3.重视学生的运动爱好和特长

重视学生的体育特长,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给学生创造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

1.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有正确认识,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运动态度、兴趣和习惯,这是不合理的。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能自觉参加体育运动,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运动,这也是形成良好运动习惯的保证。

2.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学生要把体育运动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求。教师要把锻炼身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加强训练;还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订科学的訓练计划。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能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抓住学生形成良好运动习惯的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直接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讲解、示范技术动作,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身体素质却在下降,原因是什么呢?

1.学校管理不力、要求不严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全面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偏重智育而忽视体育。

2.教学场地和器材不足,缺乏经费

有的学校由于扩大招生和教学楼的拆迁改造,原有的运动场地、器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开展体育运动受限。加上经费短缺,器材购置不全,严重制约学生的体育锻炼。

3.学生的学习任务重

有些学校忽视体育运动,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和考试之外,根本顾及不到体育运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

4.学生缺乏意志力

体育运动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体质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要克服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惰性,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持之以恒,达到健康水平,反之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建议

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有科学的方式。

首先,加强宣传力度,扭转观念,提高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心理。同时学校要适当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教师要做好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改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形成学习与体育运动并重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其次,进行课堂改革,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现代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刺激,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为终身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学校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扩大场地,购置器材,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提升运动意识。

参考文献:

程小虎.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5).

猜你喜欢
中学生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