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策略

2018-06-28 10:24顾云娟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在激活新知识、获取知识、深度加工、时间分配等过程都存在问题。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内容组织、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运用等方式,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学习内容组织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教育教学中提出的重要理念,主要是指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并能够将新的知识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作出决策、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试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提出,目的是为了改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停留在学科表面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知识,实现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的提升,实现发展学生智力、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活动经验的目的。

一、 当前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 激活新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之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前期知识的预备与激活,如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入,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亲身经历的经验等激活新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前期知识的激活并不是很在意,或者说激活的形式不够新颖和丰富。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直接是开门见山切入主题,这种学生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下进行的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二) 获取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语言组织形式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多数情况下,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时,都会用一些特殊的话语吸引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自主能力的限制较多,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在知识的理解上并不是很透彻,学习的潜能也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做笔记,而教师则会留下很少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理念,翻转课堂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三) 深度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深度加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通过积极地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在引领学生思考、探究,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注重深度加工的环节,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后,只会习惯性的、象征性地问: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这种宽泛的问题,并不符合深度加工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师停留在教育表面或者说浅层次上的教育模式,难以实现深度教育的目标。

(四) 时间分配上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但是,受到功利化的教育思想影响,绝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因过度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依然是单一的教材为基础,并没有很好的补充,从而使得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教师灌输而来,并不是通过自主的探索而來。短时间的灌输,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模式,最终影响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二、 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对策

(一)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激活与深度结合

“没有学生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前准备环节,应当科学合理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目标。从根本上讲,学生从幼儿时期开始,就会有各种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联想奠定基础。同时,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之上的小学数学内容组织形式,更加符合深度学习的目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知识再加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内容组织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何出此言?笔者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参与性,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学习、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在教学环节,教师应当熟知教材的内容;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如复习导入、经验导入、提问导入、游戏导入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自主思考总结等,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总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内容组织,力求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三) 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内容学习上,要想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断总结反思学习的内容,如让总结反思深入到课堂教学,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懂得自我反思和总结;其次,加强习题训练,如口算训练、类似题型总结、学生自主选择题型、特色作业训练如数学日记、数学医院、数学思维导图等,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上,应当以深度学习为目标,不断创新小学数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良好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梅.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顾云娟,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郭里园小学。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