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2018-06-28 10:24胡小燕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思维过程培养小学数学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奠定学生基础的学科,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学习。新课改下,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自主学习、自动获取知识。基于这一点,本文对小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过程;培养

数学的思维艺术性很强,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除了要把基础的知识教给学生,还需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小学生身心还处于发育阶段,思维不成熟,逻辑性不强。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了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认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分析一下如何重视学生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

一、 引发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相较于别的学科,有着逻辑性强,极富变化性的特点。要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数学教师的老难题。如果教师在现代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同一种眼光对待同一个问题。思维方式一成不变,就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如果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那么就会发现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讲例题或布置练习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以解决更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板书:145×12=(),请学生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学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或利用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或利用竖式法算出结果。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演算方法把答案找出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多维度地去思考问题,不断尝试,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 激发学生思考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教学什么内容,学生就必须要全盘接受。无论学生学习得怎么样,教师也依然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走。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在长期的压抑下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或依赖性强,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惰于思考。从而造成思维能力差,不想思考,学习效果不好的后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充满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热情。首先用多媒体设备把一些学生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物品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物品,思考他们各自的特性是什么?有哪位同学可以列举一二?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们的对角相等”。教师顺着学生的答案,“那我们一起来验证答案对还是不对”。整个教学中,学生都处于一个思考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三、 教给学生思考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只能机械地跟着教师走,学生也仅仅学会解题的套路,遇见类似的问题也许还能应对,只要稍微变化就会变得无所适从,这样的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禁锢学生思维。为此,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比较学习的方法和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灵活掌握知识的目的。

为此,在教学中,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比较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进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知识的掌握,思维的拓展。

四、 重视学习过程分析

小学数学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能完全理解知识,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为了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会选择舍弃学生数学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解析学习内容,学会在解析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教师应逐步分解讲解知识,再让学生尝试自己分析、总结。《统计》的教学难点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充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学习。由这些“小老师”讲解自己对于《统计》的教学方法,然后再汇总这些教学方式,最后由教师归总,点评。此方法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步骤是否正确。如果错误,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如果正确,教师给予夸奖与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不断思考、分析、总结,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五、 结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启蒙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以后的生活、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正确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思考,并引导他们重视学习过程,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茹丹.浅谈小学数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8):212.

[2]曾祥志.小学数学教学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与启发式教学[J].发现:教育版,2016(9).

[3]郭红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淺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研究,2009(3):32-33.

[4]丁刚.优化流程发展思维培养品质——浅析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7(32).

作者简介:胡小燕,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感德镇五甲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过程培养小学数学
素描写生的思维解析过程
例谈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