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018-06-28 10:24郭小群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有效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效率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来进行物理实验,也通过物理实验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实验、自学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物理实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翻开沪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材、九年级物理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章、每节都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的理解、掌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大纲》中指出:“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实验、自学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

一、 用于导入新课

上好一节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物理课也不例外。有效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地提高课堂效率。在上新课前,新课的开始自然离不开教师多种形式的新课导入,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启发性的思考,引起学生激奋高昂的情绪,那么一节课的气氛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例如,在开始学习八年级物理的第一节课——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时,一开始我就演示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如:1. 把小球放在硬纸片上,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小球会随纸片一起飞出吗?2. 把刚刚从火焰上拿开,水已停止沸腾的烧瓶塞好,倒过来,向瓶底浇冷水,冷水能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吗?3. 先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吗?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到物理世界的新奇、神秘,思维非常活跃。我利用这个时机提出:什么是物理,物理学研究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物理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学生带着实验现象引发的疑问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去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 做好演示实验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演示实验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将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用比较简单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并且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投入注意力的过程中也同时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纸条压在橡皮筋下面,并且用高速度抽回。如果想要得出惯性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小棋子实验和惯性小球实验。在讲《大气压》的概念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要演示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在60~70℃热水中放入一个空着的牛奶瓶子。这个牛奶瓶要时刻保持干净。大概5分钟后把一个不带壳的熟鸡蛋放在牛奶瓶子的口上,但是,要注意鸡蛋较大的那一边在下面,学生在上课时就会发现,鸡蛋会被瓶子吸进去。这种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现象就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演示实验并不是学生孤立操作的,而是教师进行系统的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做笔记,因为教师演示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熟练,还要有从容、严谨。实验前,教师一定要认真做好预习工作,掌握好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数据等做好精心充分的准备。系统的实验操作是有严格的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实验的同时要进行解说,在解说中让学生知道每个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只有在统一的系统之下,才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最终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组织好分组实验

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实际参与,综合分析。”以实际参与学习为重点。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丰富感性认识,并帮助他们上升到理论,也就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摸索物理规律,掌握物理规律、物理结论,这样也就容易学,记得牢。分组实验可以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学习情境,掌握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或尽可能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来唱“主角”,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开放的活动空间。

在进行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教学时,我就先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课,让学生利用不同导体测出有关电流和电压的几组数据,让他们自己整理结果,找出规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进而得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随导体而异,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其中的原因。分组实验可以让学生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乏味为形象有趣,在实验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获得自己想要的学习知识,能够让他们主动思考中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一定的诉求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水到渠成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四、 做好课外实验

初中物理教材安排了不少的课外实验,其中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迷你实验室、小实验等。教师要精心安排,做好实验,会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心理。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素养。

如教师可安排学生做这样的课外实验:学生先用一个凸透镜,镜子对着一张白纸,因为凸透镜的作用,就会让对着阳光一面的纸燃烧,学生就会对燃烧的纸和燃烧的原理产生疑问。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学习,课堂学习效率自然就高。又如教师把潜水艇作为讲课内容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课堂学习,要求学生制作潜水艇模型,这样就可以对潜水艇的知识进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课堂以外的世界。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把一部分实验完成了,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巩固和深化了学生对公式、规律、结论的理解和应用,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有机地安排做好各种实验,科学充分发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更加多样、更加丰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灵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丁春海.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初中物理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2008(8).

[2]俞丹.谈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变化及改革实践[J].物理教师,2010(6).

作者简介:郭小群,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效率
试论如何有效提高电力电气设备的检修水平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